Java垃圾回收机制

来源:互联网 发布:gps数据解析c程序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8:47

原文:http://www.cnblogs.com/ywl925/p/3925637.html

好文:http://www.cnblogs.com/andy-zcx/p/5522836.html

        在C++中,对象所占的内存在程序结束运行之前一直被占用,在明确释放之前不能分配给其它对象;而在Java中,当没有对象引用指向原先分配给某个对象的内存时,该内存便成为垃圾。Java的内存分配与回收全部由JVM垃圾回收进程自动完成,这是Java深受大家欢迎的众多特性之一,能够帮助程序员更好地编写Java程序。

        在运行时,Java的实例被存放在堆内存区域。当一个对象不再被引用时,满足条件就会从堆内存移除。在垃圾回收进程中,这些对象将会从堆内存移除并且内存空间被回收。堆内存以下三个主要区域:

  1. 新生代(Young Generation)
    • Eden空间(Eden space,任何实例都通过Eden空间进入运行时内存区域)
    • S0 Survivor空间(S0 Survivor space,存在时间长的实例将会从Eden空间移动到S0 Survivor空间)
    • S1 Survivor空间 (存在时间更长的实例将会从S0 Survivor空间移动到S1 Survivor空间)
  2. 老年代(Old Generation)实例将从S1提升到Tenured(终身代)
  3. 永久代(Permanent Generation)包含类、方法等细节的元信息
如何确定是垃圾?GC通过确定对象是否被活动对象引用来确定是否收集该对象。GC首先要判断该对象是否是时候可以收集。

1.引用计数收集器

         引用计数是垃圾收集器中的早期策略。在这种方法中,堆中每个对象(不是引用)都有一个引用计数。当一个对象被创建时,且将该对象分配给一个变量,该变量计数设置为1。当任何其它变量被赋值为这个对象的引用时,计数加1(a = b,则b引用的对象+1),但当一个对象的某个引用超过了生命周期或者被设置为一个新值时,对象的引用计数减1。任何引用计数为0的对象可以被当作垃圾收集。当一个对象被垃圾收集时,它引用的任何对象计数减1。

优点:引用计数收集器可以很快的执行,交织在程序运行中。对程序不被长时间打断的实时环境比较有利。

缺点: 无法检测出循环引用。如父对象有一个对子对象的引用,子对象反过来引用父对象。这样,他们的引用计数永远不可能为0.

2.tracing算法(Tracing Collector)

  tracing算法是为了解决引用计数法的问题而提出,它使用了根集的概念。基于tracing算法的垃圾收集器从根集开始扫描,识别出哪些对象可达,哪些对象不可达,并用某种方式标记可达对象,例如对每个可达对象设置一个或多个位。在扫描识别过程中,基于tracing算法的垃圾收集也称为标记和清除(mark-and-sweep)垃圾收集器.



一些具体常用的垃圾收集算法

(1)标记-清除

这种收集器首先遍历对象图并标记可到达的对象,然后扫描堆栈以寻找未标记对象并释放它们的内存。这种收集器一般使用单线程工作并停止其他操作。并且,由于它只是清除了那些未标记的对象,而并没有对标记对象进行压缩,导致会产生大量内存碎片,从而浪费内存。

(2)标记-压缩

有时也叫标记-清除-压缩收集器,与标记-清除收集器有相同的标记阶段。在第二阶段,则把标记对象复制到堆栈的新域中以便压缩堆栈。这种收集器也停止其他操作。

(3)复制

这种收集器将堆栈分为两个域,常称为半空间。每次仅使用一半的空间,JVM生成的新对象则放在另一半空间中。GC运行时,它把可到达对象复制到另一半空间,从而压缩了堆栈。这种方法适用于短生存期的对象,持续复制长生存期的对象则导致效率降低。并且对于指定大小堆来说,需要两倍大小的内存,因为任何时候都只使用其中的一半。

 (4)增量收集器

增量收集器把堆栈分为多个域,每次仅从一个域收集垃圾,也可理解为把堆栈分成一小块一小块,每次仅对某一个块进行垃圾收集。这会造成较小的应用程序中断时间,使得用户一般不能觉察到垃圾收集器正在工作。

(5)分代

复制收集器的缺点是:每次收集时,所有的标记对象都要被拷贝,从而导致一些生命周期很长的对象被来回拷贝多次,消耗大量的时间。而分代收集器则可解决这个问题,分代收集器把堆栈分为两个或多个域,用以存放不同寿命的对象。JVM生成的新对象一般放在其中的某个域中。过一段时间,继续存在的对象(非短命对象)将获得使用期并转入更长寿命的域中。分代收集器对不同的域使用不同的算法以优化性能。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