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协议

来源:互联网 发布:mac远程桌面连接工具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8:43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OSI模型,该模型定义了不同计算机互联的标准,是设计和描述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框架

第七层  应用层:主要是一些终端设备的应用,如FTP、web、QQ。

    六    表示层:主要是对接受的数据进行解释,加密和解密,压缩和解压缩,也就是把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东西转换成人眼能够识别的东西。(JPEG、MPEG)

    五    会话层:通过传输层建立数据传输的通路。主要在系统之间发起会话或者接受会话请求。(NFS、SQL、RPC、NETBIOS)

    四    传输层:是介于上三层和下三层的中间层,是端到端的层次,具有缓冲作用。(定义了一些传输数据的协议和端口号,如TCP、UDP,将从下层接受的数据进行分段并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在重组。)这一层数据叫段。(TCP、UDP、SPX)

    三     网络层:当数据终端增多时,它们之间有中继设备连接,此时会出现一台终端要求不止与唯一的一台,而是和多台终端通信的情况,这就是产生了把任意两台数据终端设备的数据连接起来的问题,叫路由。官方来说,将从下层接收到的数据进行IP地址的封装和解封装。这一层数据叫数据包。(IP、IPX、RIP、ARP、RARP、IGRP      路由器和网关)

    二     数据链路层:将从物理层接受的数据进行MAC地址的封装与解封装。为了弥补物理层的不足(物理层难免会受各种不可靠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差错),为网络层提供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就要能对数据进行建错和纠错,数据链路的建立和拆除。这一层的数据叫做帧。(网卡、交换机)

    一     物理层:主要功能是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播介质的传输速率等,他的作用是传输比特流。这一层的数据叫做bite。(集线器和中继器)。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