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讨厌某些读后感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 stream filter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04:39

(为宏扬我天朝传统文化,灭洋人之威风,我们还是讲母语吧。本文尽量采用国产文字和序号书写。扬我天威,赞我中华!哈里路亚!)

在发牢骚之前,让我先引用一句某人说过的话:“使用例子会增加鲜活感……对于非理性的人,用例子能够加强说理”(self-citation,参考中国教授们的SCI造假)

所以,本文要以某人的读后感为例来进行说理:
http://yishan.cc/blogs/xin/archive/2008/11/16/i{1,3}.aspx
(为了屏蔽小白,URL使用了正则表达式;共计三篇对《梦断代码》的读后感)

仔细研究例子中的三篇文章,尝试提取作者的主要观点,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自身经验出发,强调了两面性的事物的某一方面,并用它来作为出发点,去分析《梦断代码》中的例子。用俗话说,就是将“反正话儿”拆开,只说其中的一面。

例如:
甲)《读后感1》中对"驱动力"和"责任"的怀疑是有些道理的,但这样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误印象:在这么基本的问题上都有重大漏洞,这种模式怎么可能会走得通呢?其实这种方式在某些情况下是走得通的,人们需要问的,其实应该是这样一个问题:目前这种模式走得通的概率多大?——如果你很想要得到一个“非黑即白”的回答,那么对不起,它将是没有答案的。如果有人声称可以回答,那么他一定是一个骗子!
当然,作为感想,不应该为这种错误印象负责任,毕竟人家只是在发感想嘛!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它会给别人带来的的后果,是吧?

乙)《读后感3》中关于设计应该"完美与否"的倾向性很明显。读过文章后应该很容易赞同作者。但是,这样的说法过于笼统,无法指导实践:"完美与否"是指局部的还是整体的?是指长期的还是短期的?什么样才算“完美”?"完美与否"与“项目成功与否”没有严格的因果律?它是否需要和许多其它的因素共同起作用?这样子简单地在事后进行归因,找到的是因果关系么?“完美与否”对于“项目成功与否”之间是什么关系?充分么?必要么?
如果你认定二者有关系(相关),你会不会为了项目成功的目的,而去实施“完美/不完美”这一指标?(我又不由地想起了“大炼钢铁赶超英美”)


请允许我卑鄙地揣测一下:如果有一个人的文章,能让读者看过后,在心底里自以为了解到事情的本质了。那么,许多人就会捧着它大声叫好。因为它让人有一种"终于明白事情运行机理"的成就感(参见网站:http://www.howstuffworks.com/)。因为这样就能够让自己显得很niubility;特别是对于有些人,对事情有些感性认识,但没有完全搞懂,或没有亲自体验过或体验不多。这些人在读过这类文章后会觉得自己"终于彻底明白了!",这种情况就觉得niubility的二次方,就更为叹服这篇文章,二次方的叹服。(如果一个人懂得了这么多东西,是不是有助于在性别选择中成功?)

人们喜欢并乐于传播这样的文章(或讲演/畅销书):在这样的文章中,作者将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总结趋于简单化,如:"我之所以成功(或失败),是因为重视(或忽视)了人才"。

再比如:系统之所以成功,是遵循了完美设计原则/不完美设计原则。
又比如:系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从始至终落实了人员的责任。

啊!对!你可能注意到了“完美”和“责任”这几个字眼,也可能想到了我要说什么——是的,那三篇读后感就是有这种功效。它加工了原作者提供的二手信息,将它向着几个简单的Yea/Nay的方向归因,如完美/责任/交流等。
根据信息论,我们知道:除非作者在各方各面都是100%正确,否则,这样的三手信息的熵就将大为减少。根据max-entropyprinciple,在没有能够成功得到检验之前,我们还是不进行这种归因为好(参见RenaissanceTechnologies的成功:http://en.wikipedia.org/wiki/Renaissance_Technologies)再来想像一下这样的情景:你读完了《梦断代码》,并为之感到困惑,正在寻找答案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读后感,外加一大票追捧的评论。这个时候的你,很容易就会无条件赞同了。(从众啊从众)

Dreaming InCode的作者没有去从某个角度出发去罗列事实,也没有想借Chandler的整个事件证明自己的某种看法,他只是在叙述他了解的、目击的事情。如果我们善意地猜测,可以这样认为:作者知道这样复杂的一件事情不是能够那样简单地归结出原因的。甚至事情的成败还未最终定论(参见原书的author'snote)……但是他的这种苦心被一些人直接无视了,他们仍旧在这本书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且乐于推广这些靠不住的结论。我曾经推荐这本书给许多人,有些人读过后跟我说:哦,不就是Chandler么,其实我很早就知道这个项目,它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布拉布拉……

对这些洋文的布拉布拉,我要说的是两个字:啊——呸——!


参考资料:
《两三个月前的国家地理杂志》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