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学习笔记(五)——链路层

来源:互联网 发布:vba编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0:02

1、引言

在TCP/IP协议族中,链路层主要有三个目的:(1)为IP模块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2)为ARP模块发送ARP请求和接收ARP应答;(3)为RARP发送RARP请求和接收RARP应答。

2、以太网和IEEE 802封装

最常用的封装格式是RFC 894定义的格式。下图显示了两种不同形状的封装格式。图中方框下面的数字表示所占字节的长度。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两种帧格式都采用48bit(6字节)的目的地址和源地址(802.3允许使用16bit的地址,但一般是48bit地址)。这就是通常所称的硬件地址。ARP和RARP协议对32bit的IP地址和48 bit的硬件地址进行映射。
接下来的2个字节在两种帧格式中互不相同。在802标准定义的帧格式中,长度字段是指它后续数据的字节长度,但不包括CRC检验码。以太网的类型字段定义了后续数据的类型。在802标准定义的帧格式中,类型字段则由后续的子网接入协议( Sub-network Access Protocol,SNAP)的首部给出。802定义的有效长度值与以太网的有效类型值无一相同,这样,就可以对两种帧格式进行区分。
在以太网帧格式中,类型字段之后就是数据;而在802帧格式中,跟随在后面的是3字节的802.2 LLC和5字节的802.2 SNAP。目的服务访问点( Destination Service Access Point,D S A P)和源服务访问点(Source Service Access Point, SSAP)的值都设为0xaa。Ctrl字段的值设为3。随后的3个字节org code都置为0。再接下来的2个字节类型字段和以太网帧格式一样。

3、小结

大多数的实现都提供环回接口。访问这个接口可以通过特殊的环回地址,一般为127.0.0.1。也可以通过发送I P数据报给主机所拥有的任一I P地址。当环回数据回到上层的协议栈中时,它已经过传输层和IP层完整的处理过程。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