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124-第十节-文件打包压缩,以及rsync传输

来源:互联网 发布:仿真实训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1 17:21

##文件传输##

du -sh 文件    ##查看文件的大小


###文件归档#####
1.把多个文件变为一个文件

2.tar       打包命令

-c :建立一个压缩文件的参数指令(create 的意思);
-x :解开一个压缩文件的参数指令!
-t :查看 tarfile 里面的文件!
特别注意,在参数的下达中, c/x/t 仅能存在一个!不可同时存在!
因为不可能同时压缩与解压缩。
-z :是否同时具有 gzip 的属性?亦即是否需要用 gzip 压缩?
-j :是否同时具有 bzip2 的属性?亦即是否需要用 bzip2 压缩?
-v :压缩的过程中显示文件这个常用,但不建议用在背景执行过程!
-f :使用档名,请留意,在 f 之后要立即接档名喔!不要再加参数!
例如使用『 tar -zcvfP tfile sfile』就是错误的写法,要写成
『 tar -zcvPf tfile sfile』才对喔!
-p :使用原文件的原来属性(属性不会依据使用者而变)
-P :可以使用绝对路径来压缩!
-N :比后面接的日期(yyyy/mm/dd)还要新的才会被打包进新建的文件中!
--delete filename ##删除包中指定文件
--get filename ##取出包中指定文件
--ex
clude FILE:在压缩的过程中,不要将 FILE 打包!

格式:tar  参数     ***.tar     目标文件夹或者目录

示例一:将整个 /etc 目录下的文件全部打包成为 /tmp/etc.tar

tar -cvf /tmp/etc.tar /etc <==仅打包,不压缩!



tar示例二:查阅上述 /tmp/etc.tar.gz 文件内有哪些文件?

[root@linux ~]# tar -ztvf /tmp/etc.tar.gz
# 由於我们使用 gzip 压缩,所以要查阅该 tar file 内的文件时,
# 就得要加上 z 这个参数了!这很重要的!

tar示例三:将 /tmp/etc.tar.gz 文件解压缩在 /usr/local/src 底下

[root@linux ~]# cd /usr/local/src
[root@linux src]# tar -zxvf /tmp/etc.tar.gz
# 在预设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压缩档在任何地方解开的!以这个范例来说,
# 我先将工作目录变换到 /usr/local/src 底下,并且解开 /tmp/etc.tar.gz ,
# 则解开的目录会在 /usr/local/src/etc 呢!另外,如果您进入 /usr/local/src/etc
# 则会发现,该目录下的文件属性与 /etc/ 可能会有所不同喔!

tar示例四:在 /tmp 底下,我只想要将 /tmp/etc.tar.gz 内的 etc/passwd 解开而已

[root@linux ~]# cd /tmp
[root@linux tmp]# tar -zxvf /tmp/etc.tar.gz etc/passwd
# 我可以透过 tar -ztvf 来查阅 tarfile 内的文件名称,如果单只要一个文件,
# 就可以透过这个方式来下达!注意到! etc.tar.gz 内的根目录 / 是被拿掉了!

tar示例五:将 /etc/ 内的所有文件备份下来,并且保存其权限!

[root@linux ~]# tar -zxvpf /tmp/etc.tar.gz /etc
# 这个 -p 的属性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当您要保留原本文件的属性时!

tar示例六:在 /home 当中,比 2005/06/01 新的文件才备份

[root@linux ~]# tar -N '2005/06/01' -zcvf home.tar.gz /home

tar示例七:我要备份 /home, /etc ,但不要 /home/dmtsai

[root@linux ~]# tar --exclude /home/dmtsai -zcvf myfile.tar.gz /home/* /etc

tar示例八:将 /etc/ 打包后直接解开在 /tmp 底下,而不产生文件。

[root@linux ~]# cd /tmp
[root@linux tmp]# tar -cvf - /etc | tar -xvf -
# 这个动作有点像是 cp -r /etc /tmp 啦~依旧是有其有用途的!
# 要注意的地方在於输出档变成 - 而输入档也变成 - ,又有一个 | 存在~
# 这分别代表 standard output, standard input 与管线命令啦!


####文件的传输#######

scp    file    username@ip:/dir    ##上传(发送)

scp    username@ip:/dir  dir      ##下载

rsync [参数]  file username@ip:/dir

rsync   -r    ##同步目录
    -l    ##不忽略连接
    -p    ##不忽略文件权限
    -t    ##不忽略文件时间戳
    -g    ##不忽略文件所有组
    -o    ##不忽略文件所有人

    -D    ##不忽略设备文件

rsync -r mnt root@172.25.254.38:/root/Desktop/   ## 将目录mnt 发送到38主机的root桌面

scp和rsync对比:

scp和rsync的格式一样,功能也差不多,但是两者有不同也有相同。

Linux之间同步文件有两种方式rsync与scp。

dashboard主机传递到mas2主机:

先看scp

先在mas2主机上保证待传递的文件不存在,然后在dashboard主机输入命令:

[plain] view plain copy
  1. time scp -qr repository root@mas2:/usr/nci/;time scp -qr repository root@mas2:/usr/nci/;time scp -qr repository root@mas2:/usr/nci/;  

注意,在dashboard连续执行了三次time scp -qr repository root@mas2:/usr/nci/,其中第一次是在mas2不存在文件夹repository情况下执行的,第二次和第三次是在在mas2存在文件夹repository情况下执行的。


三次实际所花时间:12.548秒,17.484秒,10.102秒,三者几乎在一个量级别,考虑到系统当时的负载差异,可视为三次执行时间大致相同。

先看rsync

同理,先在mas2主机上保证待传递的文件不存在,然后在dashboard主机输入命令:

[plain] view plain copy
  1. time rsync -aCvq repository root@mas2:/usr/nci/;time rsync -aCvq repository root@mas2:/usr/nci/;time rsync -aCvq repository root@mas2:/usr/nci/;  


三次实际所花时间:14.265秒,0.899秒,0.515秒,第一次是新建,第二次,第三次是在文件夹存在的情况下同步的。可以看出第二次第三次执行时间远远小于第一次。

sync和scp在文件夹均不存在时,执行时间相差不大,但是文件夹存在的情况下差异很大。原因是scp是复制:若mas2文件不存在则新建,若存在则覆盖,若mas2上有而Dashboard主机没有,则不改变。可以理解为scp为“复制”。而rsync则在文件在存在于两主机时,比较两文件是够相同,相同的话,就什么都不做,若存在差异就直接更新。

简单的说rsync只对差异文件做更新。


PS:注意sync的命令,-c与-C有差异,且-c执行时间更长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