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数据库的sql语句最基本的优化总结

来源:互联网 发布:快达票 淘宝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02:29
(1)选择最有效率的表名顺序(只在基于规则的优化器中有效):
Oracle的解析器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处理FROM子句中的表名,FROM子句中写在最后的表(基础表 driving table)将被最先处理,在FROM子句中包含多个表的情况下,你必须选择记录条数最少的表作为基础表。如果有3个以上的表连接查询, 那就需要选择交叉表(intersection table)作为基础表, 交叉表是指那个被其他表所引用的表。

(2)WHERE子句中的连接顺序:
Oracle采用自下而上的顺序解析WHERE子句,根据这个原理,表之间的连接必须写在其他WHERE条件之前, 那些可以过滤掉最大数量记录的条件必须写在WHERE子句的末尾。

(3)SELECT子句中避免使用‘*’:
Oracle在解析的过程中, 会将‘*’依次转换成所有的列名, 这个工作是通过查询数据字典完成的, 这意味着将耗费更多的时间。

(4)使用DECODE函数来减少处理时间:
使用DECODE函数可以避免重复扫描相同记录或重复连接相同的表。

(5)整合简单,无关联的数据库访问:
如果你有几个简单的数据库查询语句,你可以把它们整合到一个查询中(即使它们之间没有关系)。

(6)用TRUNCATE替代DELETE:
当删除表中的记录时,在通常情况下, 回滚段(rollback segments ) 用来存放可以被恢复的信息. 如果你没有COMMIT事务,ORACLE会将数据恢复到删除之前的状态(准确地说是恢复到执行删除命令之前的状况) 而当运用TRUNCATE时, 回滚段不再存放任何可被恢复的信息。当命令运行后,数据不能被恢复.因此很少的资源被调用,执行时间也会很短。(TRUNCATE只在删除全表适用,TRUNCATE是DDL不是DML)。

(7)使用表的别名(Alias):
当在SQL语句中连接多个表时, 请使用表的别名并把别名前缀于每个Column上。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解析的时间并减少那些由Column歧义引起的语法错误。

(8)用>=替代>:
高效:SELECT * FROM EMP WHERE DEPTNO >=4 低效: SELECT * FROM EMP WHERE DEPTNO >3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DBMS将直接跳到第一个DEPT等于4的记录而后者将首先定位到DEPTNO=3的记录并且向前扫描到第一个DEPT大于3的记录。


(9)SQL语句用大写的;因为Oracle总是先解析SQL语句,把小写的字母转换成大写的再执行。

(10)用Where子句替换HAVING子句用 WHERE 替代 ORDER BY :

避免使用HAVING子句,HAVING 只会在检索出所有记录之后才对结果集进行过滤。这个处理需要排序,总计等操作。如果能通过WHERE子句限制记录的数目,那就能减少这方面的开销。

(11)尽量多使用 COMMIT :只要有可能,在程序中尽量多使用 COMMIT,这样程序的性能得到提高,需求也会因为COMMIT 所释放的资源而减少:COMMIT 所释放的资源:

(12)和一般的观点相反,count(*)比 count(1)稍快,当然如果可以通过索引检索,对索引列的计数仍旧是最快的。例如 COUNT(EMPNO)。

(13)减少对表的查询

(14)用 EXISTS 替代 IN ,用 NOT EXISTS 替代 NOT IN,用表连接替换 EXISTS ,用 EXISTS 替换 DISTINCT

(15)、用 UNION 替换 OR(适用于索引列) ,用 IN 来替换 OR,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 IS NULL 和 IS NOT NULL

(16)避免改变索引列的类型:

      ‘!=’ 将不使用索引。记住,索引只能告诉你什么存在于表中,而不能告诉你什么不存在于表中

(17)使用显式的游标(CURSORs): 使用隐式的游标,将会执行两次操作:第一次检索记录,第二次检查 TOO MANY ROWS 这个 exception;而显式游标不执行第二次操作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