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编码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 引用 参数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20:10

转自http://blog.csdn.net/xiaohaijiejie/article/details/41208011

变换编码:

     1. 基本概念

             为什么要用变换编码?

             答:因为一副图像中直流和低频区占大部分,高频区占小部分。这样,空间域的图像变换到频域或所谓的变换域,会产生相关性很小的一些变换系数,并可对其进行压缩编码,即所谓的变换编码。           (个人理解这段话就是说把图像从空间域变化到频域进行传输的话能够起到压缩的作用。)

      2.常见的变换编码的方法

          K-L变换,离散余弦变换(DCT)等。其中离散余弦变换又分为一维和二维的。

      3.锯齿形扫描和游程编码

         这个有什么用?

         答:变换之后的量化系数进行量化,为了更有效的编码,再采取熵编码来进一步压缩码率。而锯齿形扫描和游程编码就是在熵编码之前需要做的工作。

         具体如何操作?

         答:1.锯齿形扫描见毕书二版P46。2.游程编码:对于毕书上例子的理解:(中间数左边0的个数,中间数,中间数是否处于最后一位:是则为1,否则为0)

      4.变换编码和预测编码的比较

         变换编码比较复杂,不会误码扩散,其影响只限制在一个块内,而且反变换后误码会均匀分散到块内的各个像素上,对视觉无很大影响。两者各有优缺点,现实中往往采用混合编码方法,即对图像先进行带有运动补偿的帧间预测编码,在对预测后的残差信号进行DCT变换。

      5.熵编码

         利用信源统计特性进行码率压缩的编码,也称统计编码。

      6.常用的熵编码

          1.变长编码:具体实现见毕书二版P48          2.算数编码    (这两个编码个人为不是很难的,对照着过程走一遍,能够看懂的。之前在数字图像处理里学过)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