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基本语法

来源:互联网 发布:郑和发现美洲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12:54

面向对象(OOP):
1,面向对象是相对面向过程而言。

2,面向对象将功能封装进对象,强调具备功能的对象。

3,面向对象是基于面向过程的。

理解类和对象:
表示一个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的多个对象的集合,是一个有共同性质的群体,而对象,所谓"万物皆对象",指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

构造函数的书写规范:
1,函数名必须和类名一样。

2,不用定义返回值。

3,不可以写return语句。

作用: 当分析事物时,该事物具备一些特性或者行为,那么将这些内容定义在构造函数中,给对象进行初始化。

注意: 
1,一个类中没有定义构造函数时,系统会默认给该类加一个空参数的构造函数。

2,自定义的多个构造函数是以重载的方式存在的。

3,一个对象的建立,构造函数只运行一次,而一般方法可以被对象调用多次。


构造代码块的作用:给对象进行初始化。对象一建立就运行,优先于构造函数执行。

与构造函数的区别:构造代码块是给所有对象统一初始化,而构造函数是给对应的对象初始化。

super代表的是父类对象的引用。

static关键字:用于修饰成员(成员函数和成员变量)
被修饰后的成员具备以下特点:

1,优先于对象存在

2,被所有对象所共享

3,可以直接以类名加“.”调用。

4,存储与方法区中,成员变量随着对象的建立存在于堆内存中。

5 ,  成员变量随着对象的消失而消失。

静态代码块: 
1,随着类的加载而执行。

2,作用是用于给类进行初始化,也就是类一进内存还没有建立对象时就需要对类做一些初始化动作。

static使用注意:
1,静态方法只能访问静态成员

2,静态方法中不可以写this,super关键字

3,main函数必须是静态方法。


继承(extends):
在java中任何类都继承了java的标准根源类Object。
继承的优势:
1,提高了代码复用性。

2,让类与类之间产生了关系,有了这个关系,才有了多态的特性

注意:必须是类与类之间有所属关系才可以继承。所属关系为is a。

java只继承单继承,不支持多继承因为多继承会带来安全隐患,当一个类继承多个父类是,如果父类中有相同的函数,子类在调用函数时不知道该调用哪一个。

但是java支持多层继承,也就是一个继承体系。

在具体调用时,要创建子类对象。原因:
1,父类可能不可以创建对象。

2,创建子类对象可以获得更多的功能,包括共有的和特有的。

当子类继承父类时,沿袭了父类的功能到子类中。而且子类可以重新定义父类的功能,即进行功能的覆盖。

功能覆盖规则:
1,子类重写父类时,必须保证子类权限大于等于父类权限才可以重写。

2,静态只能重写静态。

子父类中的构造函数:在对子类对象进行初始化时,父类的构造函数也会运行,那是因为子类的构造函数第一行有一条隐式的super()语句。

子类必须访问父类中的构造函数的原因:
因为父类中的数据子类可以直接获取,所以子类对象在建立的时候,需要先查看父类是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初始化的,故子类在进行对象初始化的时候,要先访问一下父类中的构造函数,
如果要访问父类中制定的构造函数,可以在子类手动定义super语句的方式来访问。

注意: super语句一定要定义在子类构造函数的第一行


final关键字:
1,final可以修饰类,方法,变量。

2,final修饰的类不可以被继承 。

3,final修饰的方法不可以被重写。

4,final修饰的变量只是一个常量,只能被赋值一次,既可以修饰成员变量,又可以修饰局部变量。

注意:内部类只能访问被final修饰的布局变量。



抽象类(abstract):
当多个类中出现相同功能,但是功能的主体不同这时可以进行向上抽取,值抽取功能定义,而不抽取功能主体。

定义抽象类的语法:
1,抽象方法一定在抽象类中

2,抽象方法和抽象类都必须被abstract关键字修饰

3,抽象类不可以用new创建对象,因为调用抽象方法没意义

4,抽象类中的方法要被使用,必须由子类复写所有的功能,建立子类对象对用,如果子类只复写了部分功能,那这个子类仍是抽象类。

抽象类和一般类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该事物出现了一些看不懂的东西,通过抽象方法来表示,并交给子类来实现。抽象类比一般类多了一个子类。

注意: 抽象类不可以被实例化。抽象类可以不定义抽象方法,这样做仅仅是不让该类建立对象。

接口(interface):

初期理解,可以认为是一个特殊的抽象类。当抽象类中的方法都是抽象的,那么该类可以通过接口的形式来表示。class用来定义类,interface用来定义接口。

接口的特点:
1,接口是对外暴露的规则

2,接口是程序的功能扩展

3,接口可以用来多实现

4,类与接口之间是实现关系,而且类可以继承一个类的同时实现多个接口

5,接口与接口之间可以有继承关系

格式特点
1,接口中常见的定义: 常量,抽象方法
2,常量: 用 public static final 修饰
   方法: 用 public abstract 修饰


注意: 接口的成员都是public的,接口是不可以创建对象的,因为有抽象方法。子类对接口中的方法全部重写后,子类才可以被实例化,否则子类是一个抽象类。

接口可以被类多实现,这也是对多继承不支持的转换形式。

多态(polymorphic):

可以理解为事物存在的多种体现形态。

1,多态的体现:父类的引用也指向了自己子类对象。父类的引用也可以接受自己的子类对象

2,多态的前提:必须是类与类之间有关系,要么继承,要么实现。通常还有一个前提: 存在覆盖

3,多态的好处:多态的好处大大的提高了程序的扩展性

4,多态的弊端:提高了扩展性,但是只能使用父类的引用访问父类的成员。

多态中成员函数的特点:
1,在编译时期,参阅引用型变量所属的类中是否有调用的方法,如果有,编译通过。

2,在运行时期,参阅对象所属的类中是否有调用的方法。

内部类(inner-class):

内部类访问特点:
1,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成员,包括私有成员,之所以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成员,是因为内部类持有格式:外部类.this.成员

2,而外部类要访问内部类的成员必须要建立内部类的对象了一个外部类引用。

访问格式:
当内部类定义在外部类的成员位置上,而且非私有,可以在外部其他类中直接建立内部类对象

注意: 当内部类中的定义了静态成员,该内部类必须是静态的。当外部类中的静态方法访问内部类时,内部类也必须是静态的。

当描述事物时。事物内部还有事物,该事物用内部类来描述。因为内部事物在使用外部事物的内容。

从内部类中访问局部变量,需要将局部变量声明为最终类型


匿名内部类:
1,匿名内部类其实就是内部类的简写格式

2,定义匿名内部类的前提:内部类必须是继承一个类或者实现一个接口

3,匿名内部内的格式:new父类或者接口(){内容};

封装:


1,装:属性,构造,行为。

2,封:访问修饰符。方法的实现。

只有工具类的工具方法才设计为static。

一个完整的JavaBean:

无参构造吗,必须为私有属性提供符合规范的get,set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