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层数据包处理流程

来源:互联网 发布:碎屏幕手机壁纸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2 08:14

这里写图片描述
网络地址为A,物理地址为10的计算机需要向网络地址为P,物理地址为95的计算机发送一个分组。这里我们用字母表示逻辑地址,用数字表示物理地址。

发送方在网络层将数据封装在一个分组中,并加入两个逻辑地址(A和P)。注意在大多数协议中,逻辑源地址是出现在逻辑目的地址之前的(与物理地址的顺序正好相反)。网络层必须要找出下一跳的物理地址才能向下传递这个分组。网络层咨询它的路由表,并找出下一跳(路由器1)的逻辑地址是F。另外还有一个称为地址解析协议(ARP)的协议,它会找出与该逻辑地址相对应的是路由器1的物理地址(20)。现在网络层就可以将这个地址传递给数据链路层了,再有数据链路层以物理目的地址20和物理源地址10来封装这个分组。

局域网1上的所有设备都会收到这个帧,除了路由器1之外,其它路由器都会选择丢弃该帧,因为只有路由器1发现该帧中的物理地址与自己的物理地址是相匹配的。路由器1将该帧解封后得到数据分组,并读出其逻辑目的地址是P。由于这个逻辑目的地址与路由器1的逻辑地址不匹配,路由器1就知道还需要继续转发这个分组。路由器1也咨询它的路由表,而ARP再次找出下一跳(路由器2)的物理目的地址,然后再创建了一个新的帧将这个分组再次封装起来。并将其发送到路由器2。

请注意这个帧的物理地址。物理地址从10更新为99,。物理目的地址从20(路由器1的物理地址)更新为33(路由器2的物理地址)。逻辑源地址和逻辑目的地址必须保持不变,否则这个分组就会丢失了。
在路由器2我们又看到了类似的场景。物理地址被更新,而一个新的帧被发往目的计算机。当这个帧抵达终点后,分组被解封出来。逻辑目的地址P与该计算机的逻辑地址相匹配。分组解封后得到的数据被交付给上一层。请注意,虽然物理地址逐跳而变,但逻辑地址从源点到终点一直不变。
物理地址逐条跳而变,逻辑地址保持不变。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