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禅笔记--面向对象设计六大原则之一

来源:互联网 发布:go语言编程 pdf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17:38

第一章  单一职责原则(SRR)

定义:不要存在多于一个导致类变更的原因。通俗的说,即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

问题由来:类T负责两个不同的职责:职责P1,职责P2。当由于职责P1需求发生改变而需要修改类T时,有可能会导致原本运行正常的职责P2功能发生故障。

解决方案:遵循单一职责原则。分别建立两个类T1、T2,使T1完成职责P1功能,T2完成职责P2功能。这样,当修改类T1时,不会使职责P2发生故障风险;同理,当修改T2时,也不会使职责P1发生故障风险。

所谓职责扩散,就是因为某种原因,职责P被分化为粒度更细的职责P1和P2。

         比如:类T只负责一个职责P,这样设计是符合单一职责原则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也许是需求变更了,也许是程序的设计者境界提高了,需要将职责P细分为粒度更细的职责P1,P2,这时如果要使程序遵循单一职责原则,需要将类T也分解为两个类T1和T2,分别负责P1、P2两个职责。但是在程序已经写好的情况下,这样做简直太费时间了。所以,简单的修改类T,用它来负责两个职责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虽然这样做有悖于单一职责原则。(这样做的风险在于职责扩散的不确定性,因为我们不会想到这个职责P,在未来可能会扩散为P1,P2,P3,P4……Pn。所以记住,在职责扩散到我们无法控制的程度之前,立刻对代码进行重构。)

实际编程中突破单一职责原则:

l  只有逻辑足够简单,才可以在代码级别上违反单一职责原则;

l  只有类中方法数量足够少,才可以在方法级别上违反单一职责原则;

遵循单一职责原的优点有:

  • 可以降低类的复杂度,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其逻辑肯定要比负责多项职责简单的多;
  • 提高类的可读性,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 变更引起的风险降低,变更是必然的,如果单一职责原则遵守的好,当修改一个功能时,可以显著降低对其他功能的影响。

注意 单一职责原则提出了一个编写程序的标准, 用“职责”或“变化原因”来衡量接口或类设计得是否优良,但是“职责”和“变化原因”都是不可度量的, 因项目而异, 因环境而异。

小结:

对于单一职责原则, 建议是:

l 接口一定要做到单一职责,

l  类的设计尽量做到只有一个原因引起变化。

阅读全文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