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树、B+树

来源:互联网 发布:轰天雷软件下载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0:29

一、B树

B树别称:B-树、B_树,在B-树中查找给定关键字的方法是,首先把根结点取来,在根结点所包含的关键字K1,…,Kn查找给定的关键字(可用顺序查找或二分查找法),若找到等于给定值的关键字,则查找成功;否则,一定可以确定要查找的关键字在Ki与Ki+1之间,Pi为指向子树根节点的指针,此时取指针Pi所指的结点继续查找,直至找到,或指针Pi为空时查找失败。

一棵m阶B树(balanced tree of order m)是一棵平衡的m路搜索树。它或者是空树,或者是满足下列性质的树:

这里写图片描述

  • 1、根结点至少有两个子女;

  • 2、每个非根节点所包含的关键字个数 j 满足:┌m/2┐ - 1 <= j <= m - 1;

  • 3、除根结点以外的所有结点(不包括叶子结点)的度数正好是关键字总数加1,故内部子树个数 k 满足:┌m/2┐ <= k <= m ;

  • 4、所有的叶子结点都位于同一层。
    在B-树中,每个结点中关键字从小到大排列,并且当该结点的孩子是非叶子结点时,该k-1个关键字正好是k个孩子包含的关键字的值域的分划。

因为叶子结点不包含关键字,所以可以把叶子结点看成在树里实际上并不存在外部结点,指向这些外部结点的指针为空,叶子结点的数目正好等于树中所包含的关键字总个数加1。

B-树中的一个包含n个关键字,n+1个指针的结点的一般形式为: (n,P0,K1,P1,K2,P2,…,Kn,Pn)其中,Ki为关键字,K1<K2<…<Kn, Pi 是指向包括Ki到Ki+1之间的关键字的子树的指针。

性能分析

设B-树包含N个关键字,因此有N+1个叶子结点,叶子都在第I层。因为根至少有两个孩子,因此第二层至少有两个结点。除根和叶子外,其它结点至少有┌m/2┐个孩子,因此在第三层至少有2*┌m/2┐个结点,在第四层至少有2*(┌m/2┐^2)个结点,...,在第I层至少有2*(┌m/2┐^(l-2) )个结点,于是有:N+12*┌m/2I-2考虑第L层的结点个数为N+1,那么2*(┌m/2┐^(l-2))≤N+1,也就是L层的最少结点数刚好达到N+1个即: I≤ log┌m/2┐((N+1)/2 )+2所以,当B-树包含N个关键关键字时,B-树的最大高度为l-1(因为计算B-树高度时,叶结点所在层不计算在内)即:log┌m/2┐((N+1)/2 )+1。这个公式保证了B-树的查找效率是相当高的。

二、B+树

B+ 树是一种树数据结构,是一个n叉排序树,每个节点通常有多个孩子,一棵B+树包含根节点、内部节点和叶子节点。根节点可能是一个叶子节点,也可能是一个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节点的节点。

B+ 树通常用于数据库和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中。NTFS, ReiserFS, NSS, XFS, JFS, ReFS 和BFS等文件系统都在使用B+树作为元数据索引。B+ 树的特点是能够保持数据稳定有序,其插入与修改拥有较稳定的对数时间复杂度。B+ 树元素自底向上插入。

B+树的定义

B+树是应文件系统所需而出的一种B-树的变型树。一棵m阶的B+树和m阶的B-树的差异在于:

  • 1.有n棵子树的结点中含有n个关键字,每个关键字不保存数据,只用来索引,所有数据都保存在叶子节点。

  • 2.所有的叶子结点中包含了全部关键字的信息,及指向含这些关键字记录的指针,且叶子结点本身依关键字的大小自小而大顺序链接。

  • 3.所有的非终端结点可以看成是索引部分,结点中仅含其子树(根结点)中的最大(或最小)关键字。

通常在B+树上有两个头指针,一个指向根结点,一个指向关键字最小的叶子结点。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一棵m阶B树是一棵平衡的m路搜索树。最重要的性质是每个非根节点所包含的关键字个数 j 满足:┌m/2┐ - 1 <= j <= m;子树的个数最多可以与关键字一样多。非叶节点存储的是子树里最小的关键字。同时数据节点只存在于叶子节点中,且叶子节点间增加了横向的指针,这样顺序遍历所有数据将变得非常容易。

1、B+树的查找

对B+树可以进行两种查找运算:

这里写图片描述

1.从最小关键字起顺序查找;

2.从根结点开始,进行随机查找。

在查找时,若非终端结点上的关键值等于给定值,并不终止,而是继续向下直到叶子结点。因此,在B+树中,不管查找成功与否,每次查找都是走了一条从根到叶子结点的路径。其余同B-树的查找类似。


2、B+树的插入

m阶B树的插入操作在叶子结点上进行,假设要插入关键值a,找到叶子结点后插入a,做如下算法判别:

①如果当前结点是根结点并且插入后结点关键字数目小于等于m,则算法结束;

②如果当前结点是非根结点并且插入后结点关键字数目小于等于m,则判断若a是新索引值时转步骤④后结束,若a不是新索引值则直接结束;

③如果插入后关键字数目大于m(阶数),则结点先分裂成两个结点X和Y,并且他们各自所含的关键字个数分别为:u=大于(m+1)/2的最小整数,v=小于(m+1)/2的最大整数;
由于索引值位于结点的最左端或者最右端,不妨假设索引值位于结点最右端,有如下操作:
如果当前分裂成的X和Y结点原来所属的结点是根结点,则从X和Y中取出索引的关键字,将这两个关键字组成新的根结点,并且这个根结点指向X和Y,算法结束;
如果当前分裂成的X和Y结点原来所属的结点是非根结点,依据假设条件判断,如果a成为Y的新索引值,则转步骤④得到Y的双亲结点P,如果a不是Y结点的新索引值,则求出X和Y结点的双亲结点P;然后提取X结点中的新索引值a’,在P中插入关键字a’,从P开始,继续进行插入算法;

④提取结点原来的索引值b,自顶向下,先判断根是否含有b,是则需要先将b替换为a,然后从根结点开始,记录结点地址P,判断P的孩子是否含有索引值b而不含有索引值a,是则先将孩子结点中的b替换为a,然后将P的孩子的地址赋值给P,继续搜索,直到发现P的孩子中已经含有a值时,停止搜索,返回地址P。


3、B+树的删除

B+树的删除也仅在叶子结点进行,当叶子结点中的最大关键字被删除时,其在非终端结点中的值可以作为一个“分界关键字”存在。若因删除而使结点中关键字的个数少于m/2 (m/2结果取上界,如5/2结果为3)时,其和兄弟结点的合并过程亦和B-树类似。


4、B+树与B树的区别

一棵m阶的B+树和m阶的B树的异同点在于:
所有的叶子结点中包含了全部关键字的信息,及指向含有这些关键字记录的指针,且叶子结点本身依关键字的大小自小而大的顺序链接。(而B 树的叶子节点并没有包括全部需要查找的信息)
所有的非终端结点可以看成是索引部分,结点中仅含有其子树根结点中最大(或最小)关键字。(而B 树的非终节点也包含需要查找的有效信息)


5、B+树与操作系统的文件索引和数据库索引

为什么说B+树比B 树更适合实际应用中操作系统的文件索引和数据库索引?

  • (1)B+树的磁盘读写代价更低
  • (2)B+树的内部结点并没有指向关键字具体信息的指针。因此其内部结点相对B 树更小。如果把所有同一内部结点的关键字存放在同一盘块中,那么盘块所能容纳的关键字数量也越多。一次性读入内存中的需要查找的关键字也就越多。相对来说IO读写次数也就降低了。

举个例子,假设磁盘中的一个盘块容纳16bytes,而一个关键字2bytes,一个关键字具体信息指针2bytes。一棵9阶B-tree(一个结点最多8个关键字)的内部结点需要2个盘块。而B+树内部结点只需要1个盘块。当需要把内部结点读入内存中的时候,B 树就比B+树多一次盘块查找时间(在磁盘中就是盘片旋转的时间)。

  • (3)B+树的查询效率更加稳定
    由于非终结点并不是最终指向文件内容的结点,而只是叶子结点中关键字的索引。所以任何关键字的查找必须走一条从根结点到叶子结点的路。所有关键字查询的路径长度相同,导致每一个数据的查询效率相当。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