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影子

来源:互联网 发布:c语言源程序的扩展名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22:05

有一群人世世代代居住在一个洞穴里,他们从出生时起就被铁链锁固定在固定地点,犹如囚徒,甚至连脖子也被锁住,不能回头或环顾,只能面壁直视眼前的场景。在他们的身后,有一堆火,在火与囚徒之间有一堵矮墙,墙后有人举着各种各样的雕像走过,火光将这些雕像投影在囚徒面对的洞壁上,形成多样的,变动着的影像。囚徒们的一生都犹如在看皮影戏,他们不能相互观望,不知道自己的模样,也不能回头看到造成影像的原因,他们都以为眼前晃动的影像就是真实的事物,用不同的名字称呼它们。


这段充满诗意的洞穴比喻,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的著名段落。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只是某个世界的影子。


古希腊的先哲们面对纷乱繁杂的世界,试图去寻找某种统一,这个世界应该是简单的。泰勒斯认为世界的一切都是水做的,


艾丁顿的描述:


当我离开屋子,


贝克莱在《》中,试图去论证我们所看到的事物,听见的声音,闻到的气味等是属于心的。但实际上正如罗素所指出的,我们所直接觉察到的只不过是种种性质,马赫称之为“感觉要素”,这些性质依赖于身体和环境,当我们离开屋子里,我们刚刚看到的桌子形象就不存在了。如果还有某种东西继续存在的话,没有理由认为它们要和我们所觉察到形象类似。继续存在的这种东西,康德称之为“自在之物”,认为是不可知的。我们所直接的觉察到的东西,如果可能,只是某种事物存在的标志,是那种事物造成的,它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自在之物”世界的结构。这种结构是数学的。关于此,罗素在《数理哲学导论》中有着精彩描述:





区分三类事物,观察者,被观察者,观察者所察觉到东西,暂时叫做现象。

若被观察者与现象同一,那么现象只有一份。显然,有镜子这种事物就意味着被观察者与现象不同一。


我们以数字图片,具体以位图为例。

数字图片涉及到颜色模型,

数字图片与相片或照相底片的不同在于它涉及到符号,假如没有人,只有赤裸裸的数字符号矩阵,它和它所反映的事物在结构上是相似的吗?


在我们的感觉世界中,有两只猫miao1,miao2,和一只狗wang、它们的数字照片分别是pmiao1,pmiao1,pwang

miao1和miao2比miao1与wang之间更相似,是这个世界的一个事实,它不依赖于人的认识;即使人没有认识能力,这依然是这个世界的一个事实。而它们的数字照片不是。数字照片涉及到符号,只有在符号的解读中才能发现。

具体泪说


作为镜像,感觉形象和数字照片是不同种类的东西。


另外一个问题:有没有一种通用的解读,具体来说是有没有一个通用的算法,去发现这种相似度。这种算法依赖于人的认识吗?



图像分割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