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抽象类和抽象方法

来源:互联网 发布:南昌宝德网络是干嘛的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9:18

Java抽象类和抽象方法

参考博客:
Java抽象类和抽象方法
java提高篇(五)—–抽象类与接口

抽象类就是不能使用new方法进行实例化的类,即没有具体实例对象的类

抽象类有点类似“模板”的作用,目的是根据其格式来创建和修改新的类。

对象不能由 抽象类直接创建,只可以通过抽象类派生出新的子类,再由其子类来创建对象。当一个类被声明为抽象类时,要在这个类前面加上修饰符abstract。

在抽象类中的成员方法可以包括一般方法和抽象方法。抽象方法就是以abstract修饰的方法,这种方法只声明返回的数据类型、方法名称和所需的参数,没 有方法体,也就是说抽象方法只需要声明而不需要实现。

当一个方法为抽象方法时,意味着这个方法必须被子类的方法所重写,否则其子类的该方法仍然是 abstract的,而这个子类也必须是抽象的,即声明为abstract。

抽象类中不一定包含抽象方法,但是包含抽象方法的类一定要被声明为抽象类。抽象类本身不具备实际的功能,只能用于派生其子类。抽象类中可以包含构造方法, 但是构造方法不能被声明为抽象。

抽象类不能用final来修饰,即一个类不能既是最终类又是抽象类。

abstract不能与private、static、final、native并列修饰同一个方法。

程序举例:

abstract class Animal    //定义抽象类{    String str;    Animal(String s)     //定义抽象类的一般方法   {         str=s;   }    abstract void eat();      //定义抽象方法}class Horse extends Animal     //定义继承Animal的子类{       String str;    Horse(String s)   {      super(s);      //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   }    void eat()      //重写父类的抽象方法   {            System.out.println("马吃草料!");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String str;    Dog(String s)   {   }

=========================================================================

抽象方法 就 是以abstract修饰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不完整的;仅有声明而没有方法体。如:

abstract void f();

当一个子类继承某个抽象类时,它可以有两个选择:

  • 部分实现或完全不实现父类的所有抽象方法,但此时子类必须声明为抽象类;
  • 实现父类所有的抽象方法,此时之类不比声明为抽象类。

包含抽象方法的类叫做“抽象类 ”。如果一个类包含一个或多个抽象方法,该类必须被限定为抽象的。(否则,编译器就会报错。)

抽象类不能被实例化(be instantiated),但可以实例化非抽象子类。

抽象类 和接口的区别 :

  1. 一个类可以实现任意多个接口,但最多只能作为一个抽象类的子类。
  2. 一个抽象类可以有若干个抽象方法(但到少要有一个),而接口的所有方法都是抽象的,无论是否将它的方法显示地声明为抽象的。
  3. 一个抽象类可以声明实例变量,其子类可以继承这些实例变量。而一个接口不能声明实例变量,不过接口可以声明static final修饰域。
  4. 抽象类可以有构造方法,而接口不能。
  5. 抽象类的可见性修饰符可以是public、protected、private或无修饰符(表示包内可见);而接口的可见性修饰符只能是 public,或无修饰符(包内可见)。
  6. 抽象类的方法的可见性修饰符可以是public、protected、private,或无(表示包内可见);而一个接口的方法的可见性修饰符只能是 public,不指明的话就是默认public。
  7. 抽象类是从object类派生而来,它继承了object的clone()和equals()方法。

抽象类和接口的区别:

尽管抽象类和接口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同点,甚至有时候还可以互换,但这样并不能弥补他们之间的差异之处。下面将从语法层次和设计层次两个方面对抽象类和接口进行阐述。

语法层面:

抽象类方式中,抽象类可以拥有任意范围的成员数据,同时也可以拥有自己的非抽象方法,但是接口方式中,它仅能够有静态、不能修改的成员数据(但是我们一般是不会在接口中使用成员数据),同时它所有的方法都必须是抽象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接口是抽象类的特殊化。

对子类而言,它只能继承一个抽象类(这是java为了数据安全而考虑的),但是却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设计层面

上面只是从语法层次和编程角度来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低层次的,要真正使用好抽象类和接口,我们就必须要从较高层次来区分了。只有从设计理念的角度才能看出它们的本质所在。一般来说他们存在如下三个不同点:

  1. 抽象层次不同。抽象类是对类抽象,而接口是对行为的抽象。抽象类是对整个类整体进行抽象,包括属性、行为,但是接口却是对类局部(行为)进行抽象

  2. 跨域不同。抽象类所跨域的是具有相似特点的类,而接口却可以跨域不同的类。我们知道抽象类是从子类中发现公共部分,然后泛化成抽象类,子类继承该父类即可,但是接口不同。实现它的子类可以不存在任何关系,共同之处。例如猫、狗可以抽象成一个动物类抽象类,具备叫的方法。鸟、飞机可以实现飞Fly接口,具备飞的行为,这里我们总不能将鸟、飞机共用一个父类吧!所以说抽象类所体现的是一种继承关系,要想使得继承关系合理,父类和派生类之间必须存在”is-a” 关系,即父类和派生类在概念本质上应该是相同的。对于接口则不然,并不要求接口的实现者和接口定义在概念本质上是一致的, 仅仅是实现了接口定义的契约而已。

  3. 设计层次不同。对于抽象类而言,它是自下而上来设计的,我们要先知道子类才能抽象出父类,而接口则不同,它根本就不需要知道子类的存在,只需要定义一个规则即可,至于什么子类、什么时候怎么实现它一概不知。比如我们只有一个猫类在这里,如果你这是就抽象成一个动物类,是不是设计有点儿过度?我们起码要有两个动物类,猫、狗在这里,我们在抽象他们的共同点形成动物抽象类吧!所以说抽象类往往都是通过重构而来的!但是接口就不同,比如说飞,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会有什么东西来实现这个飞接口,怎么实现也不得而知,我们要做的就是事前定义好飞的行为接口。所以说抽象类是自底向上抽象而来的,接口是自顶向下设计出来的。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