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3-需求的规律

来源:互联网 发布:米家声波电动牙刷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2 11:53

  • 第029讲 个人主义的主观价值论

    个人估值(personal worth)的定义:一个人对一件商品的个人估值,是他为了得到这件商品所愿意支付的其他商品的最高数量。

    这个定义的含义:

    1. 个人估值是个人的估值,不是集体的估值

    2. 估值是主观的,因为价值是人赋予的,没有人,世界上的财富就没有价值

    3. 个人估值不是以个人的愿望为基础的,而是以他所愿意放弃的其他商品的数量来计算的。这是以行动为基础的,这些行动是可以观察到的,可以记录的

    客观价值论的定义: 世界上所有的商品,都有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价值,而价格只是围绕这个客观的价值上下波动的一个现象。

    主观价值论强调的是主观的,人为的判断,人觉得他有价值,他就有价值。

    客观价值论和主观价值论的区别:

    1. 客观价值论能解释的,主观价值论也能解释
    2. 客观价值论不能解释的,主观价值论也能解释
    3. 主观价值论能更好地指导生产

    根据客观价值论,你只要在一件商品里面花了努力,付出了劳动,这件商品就具有价值。但是主观价值论不这么认为,主观价值论认为,你花多少时间,花多大的投资,这本身不重要,最关键的是有没有人需要你生产的产品,他们可以出多少价格。

    这个区别形成了计划经济体系和商品经济体系的重要区别。

  • 第030讲 边际革命

    作者推荐的一本经济学入门书政治经济学常识。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每新增一单位产品,所要新增的成本。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负值。

    边际产量:每多增加一份投入,所能够多获得的产量。

    边际效用:每多消耗一个单位的产品,所能带来的新增的享受。

    边际的平衡:每个人都要把多增加一个单位的成本(包括时间,金钱,注意力,努力),花在那些带给他们收益最大的那种活动或商品上去。从而使得所有这些活动或商品给他们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就是边际平衡。

  • 第031讲 需求第一定律(1/2)

    首先引入网上的一篇文章,里面内容全多了。笔者也有反复阅读。
    经济学讲义-第八讲:需求定律

    需求第一定律的内容是:其它因素不变时,需求量随价格的变动而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用坐标来表达的话,如下图1。

    这里写图片描述

    关于这条需求曲线,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

    • 第一,是价格引起需求量变动,不是需求量引起价格变动。也就是说,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但大家看到价格是画在纵轴上,需求量是画在横轴上,与我们平时在数学里看到的自变量都画在横轴上、因变量都画在纵轴上的情况刚好相反,这个是经济学的一个习惯而已,具体原因看链接。

    • 第二,价格这个变量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严格来说它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个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格,而是用其它物品来表示的相对价格(真实价格)。例如这里有一台手机和一支水。手机是1000元,水是1元,这些都是货币价格(名义价格),真实价格应该是这样说:一台手机是1000支水,一支水是1/1000台手机。在第六讲谈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的时候我已经提到过,微观经济学的世界里是没有货币、物物交换的世界,所以一种物品的价格都是以其它物品来表示的相对价格。或者可以理解为虽然有货币,但货币的价值是稳定的,因此名义价格与真实价格没有脱节。大家可以设想一下货币价值不稳导致名义价格与真实价格脱节的情况:如果一台手机的货币价格上升为2000元,水上升为2元,但这时它们的相对价格仍是一台手机相当于1000支水,一支水相当于1/1000台手机,因此其实真实价格没变,只是货币贬值、发生了通胀而已。微观经济学里因为不研究货币的影响,所以价格都是指相对价格(真实价格)。

    • 第三,需求量这个变量却并非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对人们的意图的描述,与购买量这客观事实不是同一回事!因此严格来说,需求定律的内容应该是:其它因素不变时,价格上升导致人们倾向于少买,价格下降 导致人们倾向于多买。至于这个(心理上的)倾向有没有表现为真正的购买量,那还要看一些局限条件的具体情况(如有没有存在着价格管制、数量管制)。而且,如果需求量也是客观事实,那么需求曲线的两个变量都是事实,用需求定律去解释现象就会变成用事实解释事实了,这是违反科学方法论的要求的。

    • 第四,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需求定律的内容在一开头有一句限定性的条件——其它因素不变时(ceteris paribus)!为什么要加这么一个限定条件呢?因为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其实有很多、很多,可不仅仅只有价格!例如偏好、收入等也是影响需求量的因素——我比你更喜欢吃苹果,因此同样的价格下我比你更倾向于多买苹果;而即使苹果的价格不变,当你的收入高了,通常你会倾向于比以前收入少时多买了苹果。但需求定律专注于研究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假设价格以外的、也会引起需求量变动的其它因素都保持不变,以便把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单独地分离出来。在一些经济学文献中,习惯于把理论(模型)所研究的变量称为内生变量,而把理论不研究、但也会影响到理论之内的因变量的因素称为外生变量。
      这个“其它因素不变”是个很重要的条件。首先,需求定律假设“其它因素不变”,这个假设可不是像“自私”那样的不需证明、不准质疑、也不会改变(至少是在经济学范畴之内)的基本假设,而是适用需求定律这公理(理论)的假设条件。

    需求与需求量的差别

    这里写图片描述

    从几何图上看,需求量是指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因此需求量的变化是指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的移动;而需求是指整条需求曲线,因此需求的变化是指从一条需求曲线跳到另一条需求曲线去。

    需求曲线是永远向下倾斜的,不存在向上的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经济学里的公理,一个学科里的公理跟基本假设居于同等的地位,即它不需要证明,凡是参与这一学科的人都必须接受它,不准质疑它!如果你不接受它,那你就别掺合进来,有本事你自己去另起炉灶搞一门“需求曲线向上倾斜的经济学”。另外,如果你主张需求曲线有时向右下方倾斜、有时又向右上方倾斜,这也是不允许的!因为这会导致需求定律失去了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可证伪性),变成了一个什么都能解释、但其实是什么都没解释的套套逻辑——当你看到事实有利于证明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你就说这时适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解释;但当你看到事实有利于证明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你就又说这时适用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解释;这算什么解释呢?

    关于“其它因素不变”的补充

    所谓的“不变的其它因素”到底是什么因素呢?如果你说,“其它因素”就是除了价格以外的所有其它因素,那问题就来了:如果价格以外所有的其它因素都不变,价格又怎么会变啊?是什么促使了价格改变的呀?这一想,你就会觉得“其它因素”其实是个不简单的问题啊!有些其它因素不能变,但不能真的所有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都不能变。也就是说,必须把其它因素分成可变、不可变两大类。所以接下来我要说的,就是哪些其它因素不可变、哪些其它因素可以像价格一样随心所欲地变都行的。
    我们把其它因素分为三大类。

    • 第一类其它因素,它是直接导致需求量变动的,这种其它因素就不能变!像前面我们例举过的天气(直接影响伞的需求量)、信息、质量(直接影响衣服、MBA等的需求量)等,还有收入之类的其它因素,都不可以变。

    • 第二类其它因素,它是直接导致价格变动的,这种其它因素就必须让它变!因为如果它不变,价格也不会变了。例如本来卖200元的衣服,现在到了换季的时节,商家为了清理库存、回笼资金,打折到20元(即一折)出售。这衣服的质量没变,一直有关注这衣服的人也知道它原来是卖200元的,信息充分。显然,这时大家会蜂拥去血拼扫货!这就是需求定律!“换季”这种其它因素是直接影响价格的,就必须允许它变了。

    • 第三类其它因素,我们可以称之为“中间因素”,因为它会随价格的变动而随之变动,然后它的变动又影响到需求量,那怎么办呢?大家可能听我这句话像是绕口令一样,给我绕晕了,我来举个具体例子吧。例如最近汽油的价格贵了很多,这汽油的价格上涨一方面会使得人们倾向于少买汽油(即汽油的需求量下降),但还会使得人们少买了汽车!因为不买车自然就不需要买汽油了。这两种商品需要一起结合着使用,因此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或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下降(或上升),这两种商品叫做互补品,它们的特征是其中一种的价格与另一种的需求量是反向相关的。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下降,会导致汽车的价格也下降(后面才学到的供求理论会解释这一点,但大家凭常识也应该能明白)。汽车的价格下降之后,由于它是汽油的互补品,它的价格下降又会反过来导致汽油的需求量上升!

    从以上关于三类其它因素的讲解,大家要特别注意其中的两个要点。

    • 其一,我们说第一类其它因素不可以变,不是说它真的不能变,而是说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能变。如果在真实世界里这类其它因素是变了的话,那就要画另一条需求曲线来反映。这个要点其实前面我已经强调过的,那就是这类其它因素不变是个假设,但它不是“自私”那种基本假设。自私的基本假设是参与经济学的人都必须无条件接受、因此是一定成立的,而且它不是事实、也不需要是事实!但这类其它因素不变的假设是适用需求定律(点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移动)的前提条件,它不一定能成立,因为它还要跟正在研究的具体情况中的事实进行对比,符合事实时才成立,不符合时就不成立(不成立时就另画一条需求曲线,即点从一条需求曲线跳到另一条上)。

    • 其二,我们说直接影响需求量的其它因素不能变,刚刚又说了这不是说它们真的不能变,而是变了就要画另一条需求曲线,之前还说过这世上会影响到需求量的除了价格还有偏好、收入等其它因素。然而,现在我要特别地把“偏好”这其它因素单独挑出来好好地说一下。偏好(还有品味、喜好、嗜好等其它表达类似意思的说法)是一种特别的其它因素,它会影响到需求量(如前面我举的喜欢苹果的例子所示),但我们必须假设它永远不变——不是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能变,而是在不同的需求曲线上都不能变!为什么?这又是因为偏好是个心理因素,不是可以看得见的客观事实。如果我们允许偏好可以变,那每当出现一些貌似是需求定律被事实推翻的情况,我们就总可以把原因推到偏好发生了变化上去,而凡是心理因素的变化都是“天知地知,自己知外人不知”,无法以客观事实来证实的,需求定律就又会“沦为”不具有可证伪性的套套逻辑。例如前面那个伞的价格上升后买的人反而多了的例子,我是用天气从晴朗变成下雨这客观事实(其它因素)的变化来解释的,但我也可以用人们现在比以前更喜欢伞的这个心理因素的变化来解释的。虽然这两个解释的效果都是要另画一条需求曲线(这两个因素都直接影响需求量,因此导致需求曲线整条移动),但前一个解释是可以用抬头看天观察天上是不是真的在下雨来进行验证的,后一个解释却怎么能验证呢?人们是不是比以前更喜欢伞,这真是天晓得了!事实上,经济学里禁止使用人有时自私、有时不自私(或有时自私得少一些、有时自私得多一些)来解释现象,除了基本假设不准质疑之外,也跟这里不准使用偏好变化来解释现象的理由是一样的。

  • 第032讲 需求第一定律(2/2)

    1. 供应曲线
      供应曲线如下,需求和供给没有黑白之分,它决定于于市场买卖的价格。当一件商品的市场买卖的价格比较低的时,你是个需求者,你偏向买入;不过当这件商品的价格渐渐升高的时候,你对它的需要量就逐层减少;当这个产品的价格进一步上升,你偏向停止购买;假如它的价格还在上涨,你可能从需求方成为了供给方。

    这里写图片描述

    1. 剩余的概念

    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等于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或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从几何的角度看,它等于供给曲线之上和市场价格之下的那块三角形面积。

    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收入-卖者的实际成本

    生产者剩余是卖方在出售过程中得到的收益。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从几何的角度看,它等于需求曲线之下和市场价格之下的那块三角形面积。

    消费者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买者的实际支付

    消费者剩余是买者在购买过程中从市场上得到的收益

    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卖者的实际成本

    这里写图片描述

  • 第033讲 需求第二定律(1/3)

    需求的弹性

    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就是需求量的变化百分百,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百。

    这里写图片描述

    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与需求曲线斜率的区别

    这里写图片描述

    从上面的公式可知,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每个点的斜率处处相等,每个点的弹性却不同。

    这里写图片描述

    =Δ(Q)QΔ(P)P=Δ(Q)Δ(P)PQ

    因为斜率是不变的,当价格P变高的时候,需求量Q减少,所以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会接近无穷大。 同理,当价格P变低的时候,需求量Q增加,所以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会接近0。

    弹性大于1的商品代表奢侈品,弹性小于1的代表必需品。价格变化对奢侈品的需求量影响大,对必需品影响小。

    同一种商品,到底它是奢侈品还是必需品,取决于价格的高低。

  • 第034讲 需求第二定律(2/3)

    需求第二定律的含义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的弹性变得越来越高,这个时候,适者生存,人们被迫寻找替代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寻找替代品的空间越来越大,对策越来越多。

  • 第035讲 需求第二定律(3/3)

    本讲讲需求第二定律的应用.

    税负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

    这里写图片描述

    如上图,在政府没有征税的情况下,买卖双方的均衡点就在N点上.在这个点上的均衡价格是P0,其均衡销售量或者需求量是Q0.当政府要征税的时候,需求者要付的价格从P0变成了Pd,供应者收到的价格从P0变成了Ps.而这个时候,整个交易量从Q0缩水到了Q1. 也就是说政府从交易双方那里各收取了一部分来作为税收,税收使得卖家少收了钱,买方多付了钱.

    在这个图里,Pd和Ps间的距离恰恰就是政府征收的税率.矩形A的面积是买家承担的税收部分,矩形B的面积是卖家承担的税收部分,A和B的总面积就是政府的税收.

    弹性的大小决定承担税负分摊比例

    上面给的图,需求和供给的曲线斜率是一样的.当斜率不一样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拿需求曲线来说,当曲线越陡峭,价格变化的话,需求量变化很小,弹性就小,也就是说曲线越陡峭,越缺乏弹性.供给曲线也一样,越陡峭,越缺乏弹性.

    <center>这里写图片描述

    <center>这里写图片描述

    从上面的两个图可以看出,曲线越陡峭,对应矩形的面积越大.所以得出结论是,供给双方,相对缺乏弹性的一方,所付的税费更高.

  • 第036讲 需求第三定律

    需求第三定律的含义是,每当消费者必须支付一笔附加费的时候,高品质的产品就相对低品质的产品变的便宜了,这笔附加费越高,高品质产品就变的越便宜.

    如何理解呢,看下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从上图可以看出,一个精品苹果的价格原来是普通价格的2倍,在算上1元的运费后,就变成了1.5倍; 算上10元的运费后,就变成了1.1倍.也就是说,精品和普通商品原本的价格是有差距的,但是加上附加费后,这种差距缩小了,精品相对普通商品变便宜了.换一种说法是说只有好东西才值得运到远方去.

阅读全文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