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asticsearch原理系列一(准实时索引实现原理)

来源:互联网 发布:matlab设置空矩阵大小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8 19:47

准实时索引的实现?

本文主要介绍Elasticsearch的准实时索引的实现,至于基于Lucene的倒排索引将不在这里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Lucene的相关文章,或者阅读《Lucene in Action》等书籍。下面将介绍Elasticsearch索引流程中发生的具体操作,重点在于其中的segment、buffer和translog三部分对性能方面的影响。

1、动态更新的Lucnee索引

要做到实时跟新条件下数据的可用和可靠,就需要在倒排索引的基础上,再做一系列更高级的处理。总结一下Lucene的处理办法:新收到的数据写入新的索引文件里。Lucene把每次生成的倒排索引,叫做一个段(segment)。然后另外使用一个commit文件,记录索引内的所有segment。而生成segment的数据来源,则是内存中的buffer,也就是说,动态跟新过后过程如下:1)当前磁盘上有三个segement可用,同时有一个commit文件记录当前的segment2)新收到的数据进入内存buffer,索引状态如下所示。3)buffer刷到磁盘,生成一个新的segment,commit文件同步跟新。这样可以完成跟新,也产生了几个问题:1、每次一有数据就刷新到磁盘,会增大对磁盘的操作2、刷新到磁盘的时间占据很大一部分时间3、如果刷新的过程中刷新失败应该怎么控制呢?

2、删除和更新

segment是不可变的,所以文档即不能从旧的段中删除,旧的段也不能更新以反映文档最新的文本。相反,每一个提交点包括一个.del文件,包含了段上已经被删除的文档当一个文档被删除,它是实际上只是在.del文件中被标记删除,亦然可以匹配查询,但最终返回之前会被从结果中删除。文档的跟新操作是类似的:当一个文档被更新,旧版本的文档被标记为删除,新版本的文档在新的段中索引。也许该文档的不同版本都会匹配一个查询,但是老版本会从结果中删除。

3、利用磁盘缓存实现的准实时检索

既然涉及到磁盘,那么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来了:磁盘太慢了!对我们要求的实时性很高的服务来说,这种处理还不够。所以,在刚刚第3步的处理中,还有一个中间状态:1)内存buffer生成一个新的segment,刷到文件系统缓存中,Lucene即可检索到这个新的segment,索引状态如图所示。2)文件系统缓存真正同步到磁盘上,commit文件跟新。刷到文件系统缓存中这个步骤,Elasticsearch默认1s的时间间隔,这也就是说相当于是实时搜索的,Elasticsearch也提供了单独的/_reflush接口,用户如果对1s间隔还是不太满意,可以主动调用接口来保证搜索可见。

POST /_refresh <1>POST /blogs/_refresh <2>
  • <1> refresh所有索引
  • <2> 只refresh 索引blogs

一般来说我们会通过/_settings接口或者定制template的方式,加大refresh_interval参数:

PUT /my_logs/_settings{ "refresh_interval": -1 } <1>PUT /my_logs/_settings{ "refresh_interval": "1s" } <2>
  • <1> 禁用所有自动refresh
  • <2> 每秒自动refresh

 

4、translog提供的磁盘同步控制

既然refresh只是写到文件系统缓存中,那么最后一步写到实际磁盘又是由什么来控制的呢?如果这期间发生主机错误、硬盘故障等异常情况,数据会不会丢失?这里,其实Elasticsearch提供了另一个机制来控制。Elasticsearch也把数据写入到内存buffer的同时,其实还另外记录了一个treanslog的日志。也就是说,在内存数据进入到buffer这一步骤时,其实还另外记录了一个translog记录。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