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话字符串匹配的KMP算法

来源:互联网 发布:58网络公关公司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10:00

【大白话之一理解篇】

参考阮一峰的《字符串匹配的KMP算法》

字符串匹配是计算机的基本任务之一。

举例来说,有一个字符串”BBC ABCDAB ABCDABCDABDE”,我想知道,里面是否包含另一个字符串”ABCDABD”?

许多算法可以完成这个任务,Knuth-Morris-Pratt算法(简称KMP)是最常用的之一。它以三个发明者命名,起头的那个K就是著名科学家Donald Knuth。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种算法不太容易理解,网上有很多解释,但读起来都很费劲。直到读到Jake Boxer的文章,我才真正理解这种算法。下面,我用自己的语言,试图写一篇比较好懂的KMP算法解释。

1.
这里写图片描述
首先,字符串”BBC ABCDAB ABCDABCDABDE”的第一个字符与搜索词”ABCDABD”的第一个字符,进行比较。因为B与A不匹配,所以搜索词后移一位。

2.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因为B与A不匹配,搜索词再往后移。

3.
这里写图片描述
就这样,直到字符串有一个字符,与搜索词的第一个字符相同为止。

4.
这里写图片描述
接着比较字符串和搜索词的下一个字符,还是相同。

5.
这里写图片描述
直到字符串有一个字符,与搜索词对应的字符不相同为止。

6.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时,最自然的反应是,将搜索词整个后移一位,再从头逐个比较。这样做虽然可行,但是效率很差,因为你要把”搜索位置”移到已经比较过的位置,重比一遍。

7.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一个基本事实是,当空格与D不匹配时,你其实知道前面六个字符是”ABCDAB”。KMP算法的想法是,设法利用这个已知信息,不要把”搜索位置”移回已经比较过的位置,继续把它向后移,这样就提高了效率。

简单来说 就是字符串查找过程中出现了不匹配:
这里写图片描述
按朴素算法,这里T应该右移一位,然后指针回溯,重新匹配。但是,你有没有发现,目前为止,蓝色部分在两个字符串中都是已知的。于是就有人想,如果出现下图这样的情况就好了:
这里写图片描述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用一个个比较了,直接滑动,跳过不匹配的就好。
以上就是 KMP 算法的思想啦,就是不让比较指针回溯,而是找到最长的滑动区间,是不是很简单!

8.
这里写图片描述
注:
1.表中第一列的那个“A”,是指有一个A匹配。
2.这和next数组含义不一样,具体见19小节

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可以针对搜索词,算出一张《部分匹配表》(Partial Match Table)。这张表是如何产生的,后面再介绍(15小节),这里只要会用就可以了。

9.
这里写图片描述
已知空格与D不匹配时,前面六个字符”ABCDAB”是匹配的。查表可知,最后一个匹配字符B对应的”部分匹配值”为2,因此按照下面的公式算出向后移动的位数:

 公式1: 移动位数 = 已匹配的字符数 - 对应的部分匹配值 (为何是这样,后面再说(18小节))

因为 6 - 2 等于4,所以将搜索词向后移动4位。

10.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因为空格与C不匹配,搜索词还要继续往后移。这时,已匹配的字符数为2(”AB”),对应的”部分匹配值”为0。所以,移动位数 = 2 - 0,结果为 2,于是将搜索词向后移2位。

11.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因为空格与A不匹配,继续后移一位。
注:如果第一个字符就不匹配,搜索词直接比较下一个字符,不用考虑《部分匹配表》

12.
这里写图片描述
逐位比较,直到发现C与D不匹配。于是,移动位数 = 6 - 2,继续将搜索词向后移动4位。

13.
这里写图片描述
逐位比较,直到搜索词的最后一位,发现完全匹配,于是搜索完成。如果还要继续搜索(即找出全部匹配),移动位数 = 7 - 0,再将搜索词向后移动7位,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14.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下面介绍《部分匹配表》是如何产生的。

首先,要了解两个概念:”前缀”和”后缀”。 “前缀”指除了最后一个字符以外,一个字符串的全部头部组合;”后缀”指除了第一个字符以外,一个字符串的全部尾部组合。

15.
这里写图片描述
“部分匹配值”就是”前缀”和”后缀”的最长的共有元素的长度。为什么是前、后缀的最长共有元素长度,后面再说(18小节)。现在以”ABCDABD”为例,

      - "A"的前缀和后缀都为空集,共有元素的长度为0;      - "AB"的前缀为[A],后缀为[B],共有元素的长度为0;      - "ABC"的前缀为[A, AB],后缀为[BC, C],共有元素的长度0;      - "ABCD"的前缀为[A, AB, ABC],后缀为[BCD, CD, D],共有元素的长度为0;      - "ABCDA"的前缀为[A, AB, ABC, ABCD],后缀为[BCDA, CDA, DA, A],共有元素为"A",长度为1;      - "ABCDAB"的前缀为[A, AB, ABC, ABCD, ABCDA],后缀为[BCDAB, CDAB, DAB, AB, B],共有元素为"AB",长度为2;      - "ABCDABD"的前缀为[A, AB, ABC, ABCD, ABCDA, ABCDAB],后缀为[BCDABD, CDABD, DABD, ABD, BD, D],共有元素的长度为0

16.
这里写图片描述
“部分匹配”的实质是,有时候,字符串头部和尾部会有重复。比如,”ABCDAB”之中有两个”AB”,那么它的”部分匹配值”就是2(”AB”的长度)。搜索词移动的时候,第一个”AB”向后移动4位(字符串长度-部分匹配值),就可以来到第二个”AB”的位置。




【大白话之二释义篇】

17.
这里写图片描述
遇到X Y 不匹配,我们对下栏需要匹配的模式串进行滑动。

这里写图片描述
假设如果只能前移动一位,那么根据上图必须满足的条件为:子串T’=S’(有没有发现什么关系呢?),再进行比较。

18
进行一般化推理
这里写图片描述

当主串S 的第i位与模式串T的第j位不匹配时,假设模式串T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后,此时的状态,可以从T的k位开始直接再次进行比较。(Sik,Tjk+1位置可以简单计算得出)

这里写图片描述
当可以从第k位开始比较,说明了阴影区域三个子串都相等。既

Sik...Si1=Tjk+1....Tj1=T1....Tk1

也就是模式串中的后k-1位和前k-1位相等,(这也就是为什么要找前、后缀的共有元素长度)。那为什么要找最大的共有元素长度呢?
我的理解是,如果存在多个共有元素长度,只有元素长度最大,k才就最大,那么能匹配的可能性才是最大的,而且只有最大,算法才正确的。

根据上图也就很好理解公式1中的含义了:
移动位数 = 已匹配的字符数(T1Tj1) - 对应的部分匹配值(T1Tk1

19.
说了这么多,还没有涉及到KMP算法必谈论的next数组,现在来说说。
KMP算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当模式串在某一位匹配失败时,是直接将滑动多少位这一动作转换为从模式串T的哪一位开始直接进行比较的。
也就是求失败时候下一步执行时的j指针对应的Tk的k值,这就是next数组。

next[j]表示当模式串匹配到Tj遇到失败时,在模式串中,需要重新和主串匹配的位置。官方的next数组定义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根据18小节的分析,对于这个公式就比较好理解了。
附上next函数值算法c代码

void get_next(chat T[],int next[]){    i=1;    next[1]=0;    j=0;    while(i<T[0]) //T[0]存储字符串长度    {       if(j==0||T[i]==T[j])       {         ++i;++j;next[i]=j;       }else         j=next[j]     }//while}

20
如何在做题时候进行快速求解next数组的值呢?
根据部分匹配值(已匹配的字串,前、后缀最大公共串长)求解。即

next[j]=$T1...Tj1$+1

例如:
这里写图片描述
next[1],next[2]是不需要求的,根据定义直接填写。
next[3]模式匹配到第3位a失败,此时已匹配成功的串长Y=”ab”部分匹配值为0,从第1位开始比较。next[3]=1;
next[4]模式匹配到第4位a失败,此时已匹配成功的串长Y=”aba”部分匹配值为1,从第2位开始比较。next[4]=2;
next[5]模式匹配到第5位b失败,此时已匹配成功的串长Y=”abaa”部分匹配值为1,从第2位开始比较。next[5]=2;
next[6]模式匹配到第6位c失败,此时已匹配成功的串长Y=”abaab”部分匹配值为2,从第3位开始比较。next[6]=3;
next[7]模式匹配到第7位a失败,此时已匹配成功的串长Y=”abaabc”部分匹配值为0,从第1位开始比较。next[7]=1;
next[8]模式匹配到第8位c失败,此时已匹配成功的串长Y=”abaabca”部分匹配值为1,从第2位开始比较。next[8]=2;
这里写图片描述
注:
1.若题中字串编号从0开始T0时,则按上述方法求解后next[j]的值要相应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