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体对齐详解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切片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0:33

  • 结构体对齐详解
    • 结构体数据成员对齐的意义
    • 结构体对齐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 结构体大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 结构体大小计算举例
    • null null char short int long float double long long long double Win-32 长度 1 2 4 4 4 8 8 8 Win-32 模数 1 2 4 4 4 8 8 8 Linux-32 长度 1 2 4 4 4 8 8 12 Linux-32 模数 1 2 4 4 4 4 4 4 Linux-64 长度 1 2 4 8 4 8 8 16 Linux-64 模数 1 2 4 8 4 8 8 16
    • 源代码附录

转自:http://www.cnblogs.com/motadou/archive/2009/01/17/1558438.html ,订正了其中一些错误,有些地方还不明白,比如e.g.5,待查。。。

结构体对齐详解

1. 结构体数据成员对齐的意义

许多实际的计算机系统对基本类型数据在内存中存放的位置有限制,它们会要求这些数据的起始地址的值是某个数k的倍数,这就是所谓的内存对齐,而这个k则被称为该数据类型的对齐模数(alignment modulus)。这种强制的要求一来简化了处理器与内存之间传输系统的设计,二来可以提升读取数据的速度。
比如这么一种处理器,它每次读写内存的时候都从某个8倍数的地址开始,一次读出或写入8个字节的数据,假如软件能保证 double类型的数据都从8倍数地址开始,那么读或写一个double类型数据就只需要一次内存操作。否则,我们就可能需要两次内存操作才能完成这个动作,因为数据或许恰好横跨在两个符合对齐要求的8字节内存块上。

2. 结构体对齐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1. 结构体总长度;
  2. 结构体内各数据成员的内存对齐,即该数据成员相对结构体的起始位置;

3. 结构体大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1. 将结构体内所有数据成员的长度值相加,记为sum_a
  2. 将各数据成员为了内存对齐,按各自对齐模数而填充的字节数累加到和sum_a上,记为sum_b。对齐模数是#pragma pack指定的数值以及该数据成员自身长度中数值较小者。该数据相对起始位置应该是对齐模式的整数倍;
  3. 将和sum_b向结构体模数对齐,该模数是【#pragma pack指定的数值】、【未指定#pragma pack时,系统默认的对齐模数(32位系统为4字节,64位为8字节)】和【结构体内部最大的基本数据类型成员】长度中数值较小者。结构体的长度应该是该模数的整数倍。

4. 结构体大小计算举例

在计算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各个数据成员的对齐模数,对齐模数和数据成员本身的长度以及#pragma pack编译参数有关,其值是二者中最小数。如果程序没有明确指出,就需要知道编译器默认的对齐模数值。下表是Windows XP/DEV-C++Linux/GCC中基本数据类型的长度和默认对齐模数。

null null char short int long float double long long long double Win-32 长度 1 2 4 4 4 8 8 8 Win-32 模数 1 2 4 4 4 8 8 8 Linux-32 长度 1 2 4 4 4 8 8 12 Linux-32 模数 1 2 4 4 4 4 4 4 Linux-64 长度 1 2 4 8 4 8 8 16 Linux-64 模数 1 2 4 8 4 8 8 16

e.g.1

struct my_struct {     char a;     long double b; };

此列子WinLinux计算方法有些不一致。
在Windows中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1:所有数据成员自身长度和:1B + 8B = 9B –> sum_a = 9B
步骤2:数据成员a放在相对偏移0处,之前不需要填充字节;数据成员b为了内存对齐,根据“结构体大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中第二条原则,其对齐模数是8,之前需填充7个字节,sum_a + 7 = 16B --> sum_b = 16B
步骤3:按照定义,结构体对齐模数是结构体内部最大数据成员长度和pragma pack中较小者,前者为8后者为4,所以结构体对齐模数是4。sum_b是4的4倍,不需再次对齐。

综上3步,可知结构体的长度是16B,各数据成员在内存中的分布如图1-1所示。

9781484200292.jpg

Linux中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1:所有数据成员自身长度和:1B + 12B = 13B --> sum_a = 13B
步骤2:数据成员a放在相对偏移0处,之前不需要填充字节;数据成员b为了内存对齐,根据“结构体大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中第二条原则,其对齐模数是4,之前需填充3个字节,sum_a + 3 = 16B --> sum_b = 16B
步骤3:按照定义,结构体对齐模数是结构体内部最大数据成员长度和pragma pack中较小者,前者为12后者为4,所以结构体对齐模数是4。sum_b是4的4倍,不需再次对齐。

综上3步,可知结构体的长度是16B,各数据成员在内存中的分布如图1-2所示。


e.g.2

#pragma pack(2) struct my_struct {     char a;     long double b; }; #pragma pack()

例子1和例子2不同之处在于例子2中使用了#pragma pack(2)编译参数,它强制指定对齐模数是2。此例子WindowsLinux计算方法有些许不一致。

Windows中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1:所有数据成员自身长度和:1B + 8B = 9B --> sum_a = 9B
步骤2:数据成员a放在相对偏移0处,之前不需要填充字节;数据成员b为了内存对齐,根据“结构体大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中第二条原则,其对齐模数是2,之前需填充1个字节,sum_a + 1 = 10B --> sum_b = 10B
步骤3:按照定义,结构体对齐模数是结构体内部最大数据成员长度和pragma pack中较小者,前者为8后者为2,所以结构体对齐模数是2。sum_b是2的5倍,不需再次对齐。

综上3步,可知结构体的长度是10B,各数据成员在内存中的分布如图2-1所示。

9781484200292.jpg

Linux中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1:所有数据成员自身长度和:1B + 12B = 13B --> sum_a = 13B
步骤2:数据成员a放在相对偏移0处,之前不需要填充字节;数据成员b为了内存对齐,根据“结构体大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中第二条原则,其对齐模数是2,之前需填充1个字节,sum_a + 1 = 14B --> sum_b = 14B
步骤3:按照定义,结构体对齐模数是结构体内部最大数据成员长度和pragma pack中较小者,前者为8后者为2,所以结构体对齐模数是2。sum_b是2的7倍,不需再次对齐。
综上3步,可知结构体的长度是14B,各数据成员在内存中的分布如图2-2所示。


e.g.3

struct my_struct {     char a;     double b;     char c; };

前两例中,数据成员在LinuxWindows下都相同,例3中double的对齐模数在Linux中是4,在Windows下是8,针对这种模数不相同的情况加以分析。

Windows中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1:所有数据成员自身长度和:1B + 8B + 1B = 10B --> sum_a = 10B
步骤2:数据成员a放在相对偏移0处,之前不需要填充字节;数据成员b为了内存对齐,根据“结构体大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中第二条原则,其对齐模数是8,之前需填充7个字节,sum_a + 7 = 17B --> sum_b = 17B
步骤3:按照定义,结构体对齐模数是结构体内部最大数据成员长度和pragma pack中较小者,前者为8后者为8,所以结构体对齐模数是8。sum_b应该是8的整数倍,所以要在结构体后填充8*3 - 17 = 7个字节。

综上3步,可知结构体的长度是24B,各数据成员在内存中的分布如图3-1所示。

Linux中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1:所有数据成员自身长度和:1B + 8B + 1B = 10B,sum_a = 10B
步骤2:数据成员a放在相对偏移0处,之前不需要填充字节;数据成员b为了内存对齐,根据“结构体大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中第二条原则,其对齐模数是4,之前需填充3个字节,sum_b = sum_a + 3 = 13B
步骤3:按照定义,结构体对齐模数是结构体内部最大数据成员长度和pragma
pack中较小者,前者为8后者为4,所以结构体对齐模数是4。sum_b应该是4的整数倍,所以要在结构体后填充4*4 - 13 = 3个字节。

综上3步,可知结构体的长度是16B,各数据成员在内存中的分布如图3-2所示。

9781484200292.jpg


e.g.4

struct my_struct {     char a[11];     int b;     char c; };

此例子WindowsLinux计算方法一样,如下:
步骤1:所有数据成员自身长度和:11B + 4B + 1B = 16B --> sum_a = 16B
步骤2:数据成员a放在相对偏移0处,之前不需要填充字节;数据成员b为了内存对齐,根据“结构体大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中第二条原则,其对齐模数是4,之前需填充3个字节,sum_a + 1 = 17B --> sum_b = 17B
步骤3:按照定义,结构体对齐模数是结构体内部最大数据成员长度和pragma pack中较小者,前者为4后者为4,所以结构体对齐模数是4。sum_b是4的整数倍,需在结构体后填充4*5 - 17 = 1个字节。
综上3步,可知结构体的长度是20B,各数据成员在内存中的分布如图4所示。

9781484200292.jpg

struct my_test {     int my_test_a;     char my_test_b; }; struct my_struct {     struct my_test a;     double my_struct_a;     int my_struct_b;     char my_struct_c; }; 

例子5和前几个例子均不同,在此例子中我们要计算struct my_struct的大小,而my_struct中嵌套了一个my_test结构体。这种结构体应该如何计算呢?原则是将my_testmy_struct中先展开,然后再计算,即是展开成如下结构体:

struct my_struct{    int my_test_a;    char my_test_b;    double my_struct_a;    int my_struct_b;    char my_struct_c;}; 

此例子Windows中的计算方法如下:

步骤1:所有数据成员自身长度和:4B + 1B + 8B + 4B + 1B= 18B --> sum_a = 18B
步骤2:数据成员my_struct_a为了内存对齐,根据“结构体大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中第二条原则,其对齐模数是4,之前需填充3个字节:sum_a + 3 = 21B –> sum_b = 21B
步骤3:按照定义,结构体对齐模数是结构体内部最大数据成员长度和pragma pack中较小者,前者为8后者为8,所以结构体对齐模数是8。sum_b是8的整数倍,需在结构体后填充3*8 - 21 = 3个字节。

综上3步,可知结构体的长度是24B,各数据成员在内存中的分布如图5所示。

此例子Linux中的计算方法如下:
步骤1:所有数据成员自身长度和:4B + 1B + 8B + 4B + 1B= 18B,sum_a = 18B
步骤2:数据成员my_struct_a为了内存对齐,根据“结构体大小的计算方法和步骤”中第二条原则,其对齐模数是4,之前需填充3个字节,sum_b = sum_a + 3 = 21B
步骤3:按照定义,结构体对齐模数是结构体内部最大数据成员长度和pragma
pack
中较小者,前者为4后者为4,所以结构体对齐模数是4。sum_b是4的整数倍,需在结构体后填充6*4 - 21 = 3个字节。
综上3步,可知结构体的长度是24B,各数据成员在内存中的分布如图5所示。

9781484200292.jpg

5 源代码附录

下面是测试程序,可在Windows(VC++6.0)Linux(GCC4.1.0)上测试验证。

#include <iostream>#include <stdio.h>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cout << "sizeof(char)        = " << sizeof(char) << endl;    cout << "sizeof(short)       = " << sizeof(short) << endl;    cout << "sizeof(int)         = " << sizeof(int) << endl;    cout << "sizeof(long)        = " << sizeof(long) << endl;    cout << "sizeof(float)       = " << sizeof(float) << endl;    cout << "sizeof(double)      = " << sizeof(double) << endl;    cout << "sizeof(long long)   = " << sizeof(long long) << endl;    cout << "sizeof(long double) = " << sizeof(long double) << endl << endl;        // 例子1    {        struct my_struct         {             char a;             long double b;         };        cout << "exapmle-1: sizeof(my_struct) = " << sizeof(my_struct) << endl;        struct my_struct data;        printf("my_struct->a: %u\nmy_struct->b: %u\n\n", &data.a, &data.b);    }    // 例子2    {        #pragma pack(2)         struct my_struct         {             char a;             long double b;         };         #pragma pack()        struct my_struct data;        cout << "exapmle-2: sizeof(my_struct) = " << sizeof(my_struct) << endl;        printf("my_struct->a: %u\nmy_struct->b: %u\n\n", &data.a, &data.b);    }    // 例子3    {        struct my_struct         {             char a;             double b;             char c;         };         struct my_struct data;        cout << "exapmle-3: sizeof(my_struct) = " << sizeof(my_struct) << endl;        printf("my_struct->a: %u\nmy_struct->b: %u\nmy_struct->c: %u\n\n", &data.a, &data.b, &data.c);    }    // 例子4    {        struct my_struct         {              char a[11];              int b;              char c;          };        cout << "example-4: sizeof(my_struct) = " << sizeof(struct my_struct) << endl;        struct my_struct data;        printf("my_struct->a: %u\nmy_struct->b: %u\nmy_struct->c: %u\n\n", &data, &data.b, &data.c);    }    // 例子5     {        struct my_test         {             int my_test_a;             char my_test_b;         };         struct my_struct         {             struct my_test a;             double my_struct_a;             int my_struct_b;             char my_struct_c;         };         cout << "example-5: sizeof(my_struct) = " << sizeof(struct my_struct) << endl;        struct my_struct data;        printf("my_struct->my_test_a  : %u\n"            "my_struct->my_test_b  : %u\n"            "my_struct->my_struct_a: %u\n"            "my_struct->my_struct_b: %u\n"            "my_struct->my_struct_c: %u\n", &data.a.my_test_a, &data.a.my_test_b,             &data.my_struct_a, &data.my_struct_b, &data.my_struct_c);    }    return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