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引入输入子系统及其架构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协议分析实验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08:18

1、为何引入input system?

       以前我们写一些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等)的驱动都是采用字符设备、混杂设备处理的。问题由此而来,Linux开源社区的大神们看到了这大量输入设备如此分散不堪,有木有可以实现一种机制,可以对分散的、不同类别的输入设备进行统一的驱动,所以才出现了输入子系统。

       输入子系统引入的好处:

(1)统一了物理形态各异的相似的输入设备的处理功能。例如,各种鼠标,不论PS/2、USB、还是蓝牙,都被同样处理。

(2)提供了用于分发输入报告给用户应用程序的简单的事件(event)接口。你的驱动不必创建、管理/dev节点以及相关的访问方法。因此它能够很方便的调用输入API以发送鼠标移动、键盘按键,或触摸事件给用户空间。X windows这样的应用程序能够无缝地运行于输入子系统提供的event接口之上。

(3)抽取出了输入驱动的通用部分,简化了驱动,并提供了一致性。例如,输入子系统提供了一个底层驱动(成为serio)的集合,支持对串口和键盘控制器等硬件输入的访问。

注:更多详细描述可参见《精通Linux设备驱动程序开发》这本书。

2、输入子系统架构


       上图展示了输入子系统的操作。此子系统包括一前一后运行的两类驱动:输入事件(event)驱动输入设备(device)驱动

        输入事件驱动负责和应用程序的接口;

        而输入设备驱动负责和底层输入设备的通信。

        输入事件驱动和输入设备驱动都可以利用输入子系统的高效、可重用的核心提供的服务。

        Now,我们看到输入子系统中有两个类型的驱动,当我们要为一个输入设备(如触摸屏)的编写驱动的时候,我们是要编写两个驱动:输入设备驱动和输入事件驱动??

       答案是否定的。在子系统中,事件驱动是标准的,对所有的输入类都是可以用的,所以你更可能的是实现输入设备驱动而不是输入事件驱动。你的设备可以利用一个已经存在的,合适的输入事件驱动通过输入核心和用户应用程序接口。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