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ket通讯简介

来源:互联网 发布:挑战韩网络加速器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00:28

由于自己在项目参与中断断续续地接触到网络通讯,因此,有必要把之前的经验和问题总结一下:
一、进程通信
进程通信简单可以分为两种:本地进程通讯和网络通讯两个方面:
1、本地进程通讯
主要分为四类(该问题在我第一次实习面试的时候还问过,还好当时答出来了):
1、消息传递(管道、FIFO,消息队列)
2、同步(信号量、条件变量、锁、互斥量)
3、共享内存(匿名和具名的)
4、远程过程调用(Solaris门和Sun RPC)(这个自己也不是很清楚,照搬过来的)
2、网络进程通讯
我们知道,进程PID可以唯一标志一个进程,这在本地进程通讯中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网络通讯中却不一样,但是,TCP/IP协议族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回想我们学过的计算机网络结构中:标准的7层架构和非标准的5层架构,网络层的IP地址可以唯一标识一台主机,而传输层中的“协议+端口”可以唯一标志主机中应用程序(进程)。这样有IP+协议+端口 就可以唯一标识网络进程了,网络进程通讯就是依靠这个进行消息的传递和接受。
使用TCP/IP协议的通常采用API的方式:Unix中socket来实现网络进程之间的通讯(Windows包含socket头文件)。
socket简介:
socket起源于Unix,而在Unix和Linux上面,一切皆文件的概念已经深入到每个用户心中,而socket的模式同样类似,open-read/write-close;
socket基本操作

int socket(int domain, int type, int protocol);

socket函数对应于普通文件的打开操作。普通文件的打开操作返回一个文件描述字,而socket()用于创建一个socket描述符(socket descriptor),它唯一标识一个socket。这个socket描述字跟文件描述字一样,后续的操作都有用到它,把它作为参数,通过它来进行一些读写操作。正如可以给fopen的传入不同参数值,以打开不同的文件。创建socket的时候,也可以指定不同的参数创建不同的socket描述符,socket函数的三个参数分别为:
domain:即协议域,又称为协议族(family)。常用的协议族有,AF_INET、AF_INET6、AF_LOCAL(或称AF_UNIX,Unix域socket)、AF_ROUTE等等。协议族决定了socket的地址类型,在通信中必须采用对应的地址,如AF_INET决定了要用ipv4地址(32位的)与端口号(16位的)的组合、AF_UNIX决定了要用一个绝对路径名作为地址。
type:指定socket类型。常用的socket类型有,SOCK_STREAM、SOCK_DGRAM、SOCK_RAW、SOCK_PACKET、SOCK_SEQPACKET等等(socket的类型有哪些?)。
protocol:故名思意,就是指定协议。常用的协议有,IPPROTO_TCP、IPPTOTO_UDP、IPPROTO_SCTP、IPPROTO_TIPC等,它们分别对应TCP传输协议、UDP传输协议、STCP传输协议、TIPC传输协议(这个协议我将会单独开篇讨论!)。
注意:并不是上面的type和protocol可以随意组合的,如SOCK_STREAM不可以跟IPPROTO_UDP组合。当protocol为0时,会自动选择type类型对应的默认协议。
当我们调用socket创建一个socket时,返回的socket描述字它存在于协议族(address family,AF_XXX)空间中,但没有一个具体的地址。如果想要给它赋值一个地址,就必须调用bind()函数,否则就当调用connect()、listen()时系统会自动随机分配一个端口。

int bind(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函数的三个参数分别为:sockfd:即socket描述字,它是通过socket()函数创建了,唯一标识一个socket。bind()函数就是将给这个描述字绑定一个名字。addr:一个const struct sockaddr *指针,指向要绑定给sockfd的协议地址。这个地址结构根据地址创建socket时的地址协议族的不同而不同,如ipv4对应的是: struct sockaddr_in {    sa_family_t    sin_family; /* address family: AF_INET */    in_port_t      sin_port;   /* port in network byte order */    struct in_addr sin_addr;   /* internet address */};/* Internet address. */struct in_addr {    uint32_t       s_addr;     /* address in network byte order */};ipv6对应的是: struct sockaddr_in6 {     sa_family_t     sin6_family;   /* AF_INET6 */     in_port_t       sin6_port;     /* port number */     uint32_t        sin6_flowinfo; /* IPv6 flow information */     struct in6_addr sin6_addr;     /* IPv6 address */     uint32_t        sin6_scope_id; /* Scope ID (new in 2.4) */ };struct in6_addr {     unsigned char   s6_addr[16];   /* IPv6 address */ };addrlen:对应的是地址的长度。

通常服务器在启动的时候都会绑定一个众所周知的地址,(如IP地址+端口号),用于提供服务,客户就可以通过它来接连服务器;而客户端就不用指定,有系统自动分配一个端口号和自身的IP地址组合。这就是为什么通常服务器端在listen之前会调用bind(),而客户端就不会调用,而是在connect时由系统随机生成一个。
网络字节序与主机字节序
主机字节序:大端和小端模式:不同的CPU有不同的字节序类型,而这些字节序是指整数在内存中保存的顺序,即主机序。引用标准的Big-Endian 和Little-Endian的定义如下:
1、Little-Endian就是低位字节排放在内存的低地址端,高位字节排放在内存的高地址端。
2、Big-Endian就是高位字节排放在内存的地址端,低位字节排放在内存的高地址端。
网络字节序:4个字节的32 bit值以下面的次序传输:首先是0~7bit,其次8~15bit,然后16~23bit,最后是24~31bit。这种传输次序称作大端字节序。由于TCP/IP首部中所有的二进制整数在网络中传输时都要求以这种次序,因此它又称作网络字节序。字节序,顾名思义字节的顺序,就是大于一个字节类型的数据在内存中的存放顺序,一个字节的数据没有顺序的问题了。所以:在将一个地址绑定到socket的时候,请先将主机字节序转换成为网络字节序,而不要假定主机字节序跟网络字节序一样使用的是Big-Endian。请谨记对主机字节序不要做任何假定,务必将其转化为网络字节序再赋给socket。(类似这种细节问题,还好我们项目使用的socket基础类库都是经过外层封装的,这种细节都考虑在底层内部了)

int listen(int sockfd, int backlog);int connect(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作为一个服务器,在调用socket(),band()之后就会调用listen()来监听socket,如果客户端这是调用connect()发出连接请求,服务器端就会接收到这个请求。
listen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即为要监听的socket描述字,第二个参数为相应socket可以排队的最大连接个数。socket()函数创建的socket默认是一个主动类型的,listen函数将socket变为被动类型的,等待客户的连接请求。
connect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即为客户端的socket描述字,第二参数为服务器的socket地址,第三个参数为socket地址的长度。客户端通过调用connect函数来建立与TCP服务器的连接。

int accept(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TCP服务器端依次调用socket()、bind()、listen()之后,就会监听指定的socket地址了。TCP客户端依次调用socket()、connect()之后就想TCP服务器发送了一个连接请求。TCP服务器监听到这个请求之后,就会调用accept()函数取接收请求,这样连接就建立好了。之后就可以开始网络I/O操作了,即类同于普通文件的读写I/O操作。
accept函数的第一个参数为服务器的socket描述字,第二个参数为指向struct sockaddr *的指针,用于返回客户端的协议地址,第三个参数为协议地址的长度。如果accpet成功,那么其返回值是由内核自动生成的一个全新的描述字,代表与返回客户的TCP连接。
**注意:**accept的第一个参数为服务器的socket描述字,是服务器开始调用socket()函数生成的,称为监听socket描述字;而accept函数返回的是已连接的socket描述字。一个服务器通常通常仅仅只创建一个监听socket描述字,它在该服务器的生命周期内一直存在。内核为每个由服务器进程接受的客户连接创建了一个已连接socket描述字,当服务器完成了对某个客户的服务,相应的已连接socket描述字就被关闭。

read()/write()recv()/send()readv()/writev()recvmsg()/sendmsg()recvfrom()/sendto()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至此服务器与客户已经建立好连接了。可以调用网络I/O进行读写操作了,即实现了网咯中不同进程之间的通信!
开发语言不同可能读写函数也就不同,只要把自己想要发送的消息,以字节流的方式写入Socket或者从Socket读出来即可实现网络的I/O操作。

int close(int socketfd);

在服务器与客户端建立连接之后,会进行一些读写操作,完成了读写操作就要关闭相应的socket描述字,好比操作完打开的文件要调用fclose关闭打开的文件。
close一个TCP socket的缺省行为时把该socket标记为以关闭,然后立即返回到调用进程。该描述字不能再由调用进程使用,也就是说不能再作为read或write的第一个参数。
注意:close操作只是使相应socket描述字的引用计数-1,只有当引用计数为0的时候,才会触发TCP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终止连接请求
3、socket中TCP的三次握手建立连接过程简述
3.1、预备常识
SYN表示建立连接,

FIN表示关闭连接,

ACK表示响应,

PSH表示有 DATA数据传输,

RST表示连接重置。

我们知道tcp建立连接要进行“三次握手”,即交换三个分组。大致流程如下:

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SYN J
服务器向客户端响应一个SYN K,并对SYN J进行确认ACK J+1
客户端再想服务器发一个确认ACK K+1
只有就完了三次握手,但是这个三次握手发生在socket的那几个函数中呢?请看下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客户端调用connect时,触发了连接请求,向服务器发送了SYN J包,这时connect进入阻塞状态;服务器监听到连接请求,即收到SYN J包,调用accept函数接收请求向客户端发送SYN K ,ACK J+1,这时accept进入阻塞状态;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 K ,ACK J+1之后,这时connect返回,并对SYN K进行确认;服务器收到ACK K+1时,accept返回,至此三次握手完毕,连接建立。
既然有连接建立的过程,同样也有连接释放的过程,TCP四次握手释放连接详解:
这里写图片描述
某个应用进程首先调用close主动关闭连接,这时TCP发送一个FIN M;
另一端接收到FIN M之后,执行被动关闭,对这个FIN进行确认。它的接收也作为文件结束符传递给应用进程,因为FIN的接收意味着应用进程在相应的连接上再也接收不到额外数据;
一段时间之后,接收到文件结束符的应用进程调用close关闭它的socket。这导致它的TCP也发送一个FIN N;
接收到这个FIN的源发送端TCP对它进行确认。
这样每个方向上都有一个FIN和ACK。
对于这一部分,如果实在不清楚的话,就翻一下计算机网络这本书,理论讲的还是很明白的。

总结:关于socket网络编程,个人感觉,其实将整个过程看做是文件读写的方式去理解,当然,对于方便在工程中解决遇到的问题,则需要连接背后的原理。在当前网络大爆炸的社会中,我想没有应用不涉及到网络通讯的吧,希望大家还是好好了解一下。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