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二乘法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七月与安生影评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2:16

最小二乘法

回归分析中,如果只包括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且二者的关系可用一条直线近似表示,这种回归分析称为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如果回归分析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且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则称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于二维空间线性是一条直线;对于三维空间线性是一个平面,对于多维空间线性是一个超平面...


对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假设从总体中获取了n组观察值(X1,Y1),(X2,Y2), …,(Xn,Yn)。对于平面中的这n个点,可以使用无数条曲线来拟合。要求样本回归函数尽可能好地拟合这组值。综合起来看,这条直线处于样本数据的中心位置最合理。 


选择最佳拟合曲线的标准可以确定为:使总的拟合误差(即总残差)达到最小。最小二乘法的原则是以“残差平方和最小”确定直线位置。用最小二乘法除了计算比较方便外,得到的估计量还具有优良特性。这种方法对异常值非常敏感。


最常用的是普通最小二乘法( Ordinary  Least Square,OLS):所选择的回归模型应该使所有观察值的残差平方和达到最小。(Q为残差平方和)- 即采用平方损失函数。

  样本回归模型:

                                     其中ei为样本(Xi, Yi)的误差

   平方损失函数:

                      

   则通过Q最小确定这条直线,即确定,以为变量,把它们看作是Q的函数,就变成了一个求极值的问题,可以通过求导数得到。求Q对两个待估参数的偏导数:

                       

    根据数学知识我们知道,函数的极值点为偏导为0的点。

    解得:

                   

 

这就是最小二乘法的解法,就是求得平方损失函数的极值点。

 

 

最小二乘法与梯度下降法

最小二乘法跟梯度下降法都是通过求导来求损失函数的最小值,那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相同点:

  两种方法都是在给定已知数据(independent & dependent variables)的前提下对dependent variables算出出一个一般性的估值函数。然后对给定新数据的dependent variables进行估算;
  都是在已知数据的框架内,使得估算值与实际值的总平方差尽量更小(事实上未必一定要使用平方),估算值与实际值的总平方差的公式为:

                             \Delta =\frac{1}{2} \sum_{i=1}^{m}{(f_{\beta }(\bar{x_{i}} )-y_{i})^{2} }

   其中\bar{x_{i} } 为第i组数据的independent variable,y_{i} 为第i组数据的dependent variable,\beta 为系数向量。


不同点:

       最小二乘法是直接对\Delta求导找出全局最小,是非迭代法。而梯度下降法是一种迭代法,先给定一个\beta ,然后向\Delta下降最快的方向调整\beta ,在若干次迭代之后找到局部最小;

       梯度下降法的缺点是到最小点的时候收敛速度变慢,并且对初始点的选择极为敏感,其改进大多是在这两方面下功夫。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