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经济学家——4.12.1 …

来源:互联网 发布:金字塔软件回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6:53

亚当·斯密(17231790年)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英国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1759年出版了《道德情操论》,1776年出版了《国富论》。他所著的《国富论》成为了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这本书发展出了现代的经济学学科,也提供了现代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的理论基础。

4.12 <wbr>经济学家——4.12.1 <wbr>亚当•斯密

政治经济学的目标在于富国和裕民,二者皆依赖于国民财富的增加。

亚当·斯密说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富国和裕民,并且都是依靠国民财富的增加来实现的。

并且给出了财富的定义:“构成一国财富的不是金银,而是人们能够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也就是说衡量财富的不是金银,不是钱财而使生活的必需品和便利品,即是广义质量M

如何才能增加国民财富两条途径和一个保障:

1)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依赖于分工的深化和市场交换过程的畅通。

2)增加劳动者的人数主要依赖于资本的积累和资本用途的适当。

环境保障:坚持经济自由、取消政府的不适当干预、让经济生活依其天然秩序运行。

亚当·斯密说“我们的晚饭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心。我们不是向他们乞怜,而是由于他们的自利心。”

“他在通常情况下既不是为了提升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能为此做到多少。他选择国内的产品供给而不是国外产品也只是为了他个人的利益,因为这可能会为他带了最大的效用,他只计算自己的得失,就像在很多范例中一样,最终结果是靠一只看不见的手去调节得到的,而不是由于任何个人意愿导致的。”

亚当·斯密认为人的自利心会促进社会利益的增加,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就能使社会发展。

亚当·斯密提出了著名的分工理论,并认为分工会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他说:“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

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例如,如果某种需要的产品供应短缺,其价格自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生产商获得较高的利润,由于利润高,其他生产商也想要生产这种产品。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应短缺,而且随着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是问题却解决了。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

阅读全文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