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最大似然估计

来源:互联网 发布:php compact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7 03:52

在统计学中,最大似然估计,也称为最大概似估计,是用来估计一个概率模型的参数的一种方法。

预备知识


下边的讨论要求读者熟悉概率论中的基本定义,如概率分布、概率密度函数、随机变量、数学期望等。同时,还要求读者熟悉连续实函数的基本技巧,比如使用微分来求一个函数的极值(即极大值或极小值)。

最大似然估计的原理

给定一个概率分布D,已知其概率密度函数(连续分布)或概率质量函数(离散分布)为f_D,以及一个分布参数\theta ,我们可以从这个分布中抽出一个具有n个值的采样X_1, X_2,\ldots, X_n,利用f_D计算出其概率:

P(x1,x2,…,xn)=fD(x1,…,xn∣θ)\mathbb{P}(x_1,x_2,\dots,x_n) = f_D(x_1,\dots,x_n \mid \theta)

但是,我们可能不知道θ\theta 的值,尽管我们知道这些采样数据来自于分布DD。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估计出θ\theta 呢?一个自然的想法是从这个分布中抽出一个具有nn个值的采样X1,X2,...,XnX_1, X_2, ..., X_n,然后用这些采样数据来估计θ\theta .

一旦我们获得X1,X2,…,XnX_1, X_2,\ldots, X_n,我们就能求得一个关于θ\theta 的估计。最大似然估计会寻找关于θ\theta 的最可能的值(即,在所有可能的θ\theta 取值中,寻找一个值使这个采样的“可能性”最大化)。这种方法正好同一些其他的估计方法不同,如θ\theta 的非偏估计,非偏估计未必会输出一个最可能的值,而是会输出一个既不高估也不低估的θ\theta 值。

要在数学上实现最大似然估计法,我们首先要定义似然函数:

lik(θ)=fD(x1,…,xn∣θ)\mbox{lik}(\theta) = f_D(x_1,\dots,x_n \mid \theta)

并且在θ\theta 的所有取值上通过令一阶导数等于零,使这个函数取到最大值。这个使可能性最大的θ^\widehat{\theta}值即称为θ\theta 最大似然估计

注意

这里的似然函数是指x_1,x_2,\ldots,x_n不变时,关于\theta 的一个函数。

最大似然估计函数不一定是惟一的,甚至不一定存在。

例子

离散分布,离散有限参数空间

考虑一个抛硬币的例子。假设这个硬币正面跟反面轻重不同。我们把这个硬币抛80次(即,我们获取一个采样x_1=\mbox{H}, x_2=\mbox{T}, \ldots, x_{80}=\mbox{T}并把正面的次数记下来,正面记为H,反面记为T)。并把抛出一个正面的概率记为p,抛出一个反面的概率记为1-p(因此,这里的p即相当于上边的\theta )。假设我们抛出了49个正面,31个反面,即49次H,31次T。假设这个硬币是我们从一个装了三个硬币的盒子里头取出的。这三个硬币抛出正面的概率分别为p=1/3p=1/2p=2/3.这些硬币没有标记,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哪个是哪个。使用最大似然估计,通过这些试验数据(即采样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哪个硬币的可能性最大。这个似然函数取以下三个值中的一个:

P(H=49, T=31 ∣p=1/3)=(8049)(1/3)49(1−1/3)31≈0.000P(H=49, T=31 ∣p=1/2)=(8049)(1/2)49(1−1/2)31≈0.012P(H=49, T=31 ∣p=2/3)=(8049)(2/3)49(1−2/3)31≈0.054\begin{matrix}\mathbb{P}(\mbox{H=49, T=31 }\mid p=1/3) & = & \binom{80}{49}(1/3)^{49}(1-1/3)^{31} \approx 0.000 \\&&\\\mathbb{P}(\mbox{H=49, T=31 }\mid p=1/2) & = & \binom{80}{49}(1/2)^{49}(1-1/2)^{31} \approx 0.012 \\&&\\\mathbb{P}(\mbox{H=49, T=31 }\mid p=2/3) & = & \binom{80}{49}(2/3)^{49}(1-2/3)^{31} \approx 0.054 \\\end{matrix}

我们可以看到当p^=2/3\widehat{p}=2/3时,似然函数取得最大值。这就是pp的最大似然估计。

离散分布,连续参数空间

现在假设例子1中的盒子中有无数个硬币,对于0\leq p\leq 1中的任何一个p, 都有一个抛出正面概率为p的硬币对应,我们来求其似然函数的最大值:

lik(θ)=fD(H=49,T=80-49∣p)=(8049)p49(1−p)31\begin{matrix}\mbox{lik}(\theta) & = & f_D(\mbox{H=49,T=80-49}\mid p) = \binom{80}{49} p^{49}(1-p)^{31} \\\end{matrix}

其中0≤p≤10\leq p\leq 1. 我们可以使用微分法来求最值。方程两边同时对pp取微分,并使其为零。

0=ddp((8049)p49(1−p)31)∝49p48(1−p)31−31p49(1−p)30=p48(1−p)30[49(1−p)−31p]\begin{matrix}0 & = & \frac{d}{dp} \left( \binom{80}{49} p^{49}(1-p)^{31} \right) \\  &   & \\  & \propto & 49p^{48}(1-p)^{31} - 31p^{49}(1-p)^{30} \\  &   & \\  & = & p^{48}(1-p)^{30}\left[ 49(1-p) - 31p \right] \\\end{matrix}
在不同比例参数值下一个二项式过程的可能性曲线t = 3, n = 10;其最大似然估计值发生在其众数并在曲线的最大值处。

其解为p=0p=0p=1p=1,以及p=49/80p=49/80.使可能性最大的解显然是p=49/80p=49/80(因为p=0p=0p=1p=1这两个解会使可能性为零)。因此我们说最大似然估计值p^=49/80\widehat{p}=49/80.

这个结果很容易一般化。只需要用一个字母tt代替49用以表达伯努利试验中的被观察数据(即样本)的“成功”次数,用另一个字母nn代表伯努利试验的次数即可。使用完全同样的方法即可以得到最大似然估计值:

p^=tn\widehat{p}=\frac{t}{n}

对于任何成功次数为tt,试验总数为nn的伯努利试验。

连续分布,连续参数空间

最常见的连续概率分布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如下:

f(x∣μ,σ2)=12πσ2e−(x−μ)22σ2f(x\mid \mu,\sigma^2) = \frac{1}{\sqrt{2\pi\sigma^2}} e^{-\frac{(x-\mu)^2}{2\sigma^2}}

现在有nn个正态随机变量的采样点,要求的是一个这样的正态分布,这些采样点分布到这个正态分布可能性最大(也就是概率密度积最大,每个点更靠近中心点),其nn个正态随机变量的采样的对应密度函数(假设其独立并服从同一分布)为:

f(x1,…,xn∣μ,σ2)=(12πσ2)n2e−∑i=1n(xi−μ)22σ2f(x_1,\ldots,x_n \mid \mu,\sigma^2) = \left( \frac{1}{2\pi\sigma^2} \right)^\frac{n}{2} e^{-\frac{ \sum_{i=1}^{n}(x_i-\mu)^2}{2\sigma^2}}

或:

f(x1,…,xn∣μ,σ2)=(12πσ2)n/2exp⁡(−∑i=1n(xi−x¯)2+n(x¯−μ)22σ2)f(x_1,\ldots,x_n \mid \mu,\sigma^2) = \left( \frac{1}{2\pi\sigma^2} \right)^{n/2} \exp\left(-\frac{ \sum_{i=1}^{n}(x_i-\bar{x})^2+n(\bar{x}-\mu)^2}{2\sigma^2}\right),

这个分布有两个参数:μ,σ2\mu,\sigma^2.有人可能会担心两个参数与上边的讨论的例子不同,上边的例子都只是在一个参数上对可能性进行最大化。实际上,在两个参数上的求最大值的方法也差不多:只需要分别把可能性lik(μ,σ)=f(x1,,…,xn∣μ,σ2)\mbox{lik}(\mu,\sigma) = f(x_1,,\ldots,x_n \mid \mu, \sigma^2)在两个参数上最大化即可。当然这比一个参数麻烦一些,但是一点也不复杂。使用上边例子同样的符号,我们有θ=(μ,σ2)\theta=(\mu,\sigma^2).

最大化一个似然函数同最大化它的自然对数是等价的。因为自然对数log是一个连续且在似然函数的值域内严格递增的上凸函数。[注意:可能性函数(似然函数)的自然对数跟信息熵以及Fisher信息联系紧密。]求对数通常能够一定程度上简化运算,比如在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

0=∂∂μlog⁡((12πσ2)n2e−∑i=1n(xi−x¯)2+n(x¯−μ)22σ2)=∂∂μ(log⁡(12πσ2)n2−∑i=1n(xi−x¯)2+n(x¯−μ)22σ2)=0−−2n(x¯−μ)2σ2\begin{matrix}0 & = & \frac{\partial}{\partial \mu} \log \left( \left( \frac{1}{2\pi\sigma^2} \right)^\frac{n}{2} e^{-\frac{ \sum_{i=1}^{n}(x_i-\bar{x})^2+n(\bar{x}-\mu)^2}{2\sigma^2}} \right) \\  & = & \frac{\partial}{\partial \mu} \left( \log\left( \frac{1}{2\pi\sigma^2} \right)^\frac{n}{2} - \frac{ \sum_{i=1}^{n}(x_i-\bar{x})^2+n(\bar{x}-\mu)^2}{2\sigma^2} \right) \\  & = & 0 - \frac{-2n(\bar{x}-\mu)}{2\sigma^2} \\\end{matrix}

这个方程的解是μ^=x¯=∑i=1nxi/n\widehat{\mu} = \bar{x} = \sum^{n}_{i=1}x_i/n .这的确是这个函数的最大值,因为它是μ\mu 里头惟一的一阶导数等于零的点并且二阶导数严格小于零。

同理,我们对σ\sigma 求导,并使其为零。

0=∂∂σlog⁡((12πσ2)n2e−∑i=1n(xi−x¯)2+n(x¯−μ)22σ2)=∂∂σ(n2log⁡(12πσ2)−∑i=1n(xi−x¯)2+n(x¯−μ)22σ2)=−nσ+∑i=1n(xi−x¯)2+n(x¯−μ)2σ3\begin{matrix}0 & = & \frac{\partial}{\partial \sigma} \log \left( \left( \frac{1}{2\pi\sigma^2} \right)^\frac{n}{2} e^{-\frac{ \sum_{i=1}^{n}(x_i-\bar{x})^2+n(\bar{x}-\mu)^2}{2\sigma^2}} \right) \\  & = & \frac{\partial}{\partial \sigma} \left( \frac{n}{2}\log\left( \frac{1}{2\pi\sigma^2} \right) - \frac{ \sum_{i=1}^{n}(x_i-\bar{x})^2+n(\bar{x}-\mu)^2}{2\sigma^2} \right) \\  & = & -\frac{n}{\sigma} + \frac{ \sum_{i=1}^{n}(x_i-\bar{x})^2+n(\bar{x}-\mu)^2}{\sigma^3}\\\end{matrix}

这个方程的解是σ^2=∑i=1n(xi−μ^)2/n\widehat{\sigma}^2 = \sum_{i=1}^n(x_i-\widehat{\mu})^2/n.

因此,其关于θ=(μ,σ2)\theta=(\mu,\sigma^2)最大似然估计为:

θ^=(μ^,σ^2)=(x¯,∑i=1n(xi−x¯)2/n)\widehat{\theta}=(\widehat{\mu},\widehat{\sigma}^2) = (\bar{x},\sum_{i=1}^n(x_i-\bar{x})^2/n).

性质

泛函不变性(Functional invariance)

如果\widehat{\theta}\theta 的一个最大似然估计,那么\alpha = g(\theta)的最大似然估计是\widehat{\alpha} = g(\widehat{\theta}).函数g无需是一个一一映射。请参见George Casella与Roger L. Berger所著的Statistical Inference定理Theorem 7.2.10的证明。(中国大陆出版的大部分教材上也可以找到这个证明。)

渐近线行为

最大似然估计函数在采样样本总数趋于无穷的时候达到最小方差(其证明可见于Cramer-Rao lower bound)。当最大似然估计非偏时,等价的,在极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称其有最小的均方差。 对于独立的观察来说,最大似然估计函数经常趋于正态分布

偏差

最大似然估计的偏差是非常重要的。考虑这样一个例子,标有1nn张票放在一个盒子中。从盒子中随机抽取票。如果n是未知的话,那么n的最大似然估计值就是抽出的票上标有的n,尽管其期望值的只有(n+1)/2.为了估计出最高的n值,我们能确定的只能是n值不小于抽出来的票上的值。

历史

最大似然估计最早是由罗纳德·费雪在1912年至1922年间推荐、分析并大范围推广的。[1](虽然以前高斯拉普拉斯T. N. ThieleF. Y. 埃奇沃思也使用过)。[2] 许多作者都提供了最大似然估计发展的回顾。[3]

大部分的最大似然估计理论都在贝叶斯统计中第一次得到发展,并被后来的作者简化。[1]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