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 — 希尔排序

来源:互联网 发布:虚拟机网络连接模式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0 04:13

希尔排序





基本思想

                                                                                                                                                        

希尔排序的实质就是分组插入排序,该方法又称缩小增量排序,因DL.Shell于1959年提出而得名。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先将整个待排元素序列分割成若干个子序列(由相隔某个“增量”的元素组成的)分别进行直


接插入排序,后依次缩减增量再进行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元素基本有序(增量足够小)时,再对全体元素进行一


次直接插入排序。因为直接插入排序在元素基本有序的情况下(接近最好情况),效率是很高的,因此希尔排序在时


效率上比单纯的插入排序有较大提高。


那么我们来熟悉一下希尔排序的过程:




仔细观察这个过程,希尔排序的步长选择都是从n/2开始,每次再减半,直到最后为1。其实也可以有另外的更高效


的步长选择,如果读者有兴趣了解,请参阅维基百科上对希尔排序步长的说明.具体过程我们理解以后,那我们就来看代码实现.




代码实现

                                                                               

代码实现:

void shellsort1(int a[], int n){int i = 0;int j = 0;int gap = 0;for (gap = n / 2; gap > 0; gap /= 2) //这里是确认步长for (i = 0; i < gap; i++)        //直接插入排序  {for (j = i + gap; j < n; j += gap)if (a[j] < a[j - gap]){int temp = a[j];int k = j - gap;while (k >= 0 && a[k] > temp){a[k + gap] = a[k];k -= gap;}a[k + gap] = temp;}}}



最后总结

                                                                                


希尔排序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之中的那么难,他其实就是先将问题分解,然后个个击破,最后再合并起来击溃敌军.说

到底它里面其实还是使用了插入排序,但是它基本上利用的都是插入排序最好的情况,而且是随着gap的减少,插入

排序的效率就会越来越高,所以整体的效率就显得更好一点.


算法名称  最差时间复杂度  平均时间复杂度  最优时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度  稳定性

希尔排序    O(1.5N)    O(Nlog2N)                                     O(1)      不稳定

步长的选择是希尔排序的重要部分。只要最终步长为1任何步长序列都可以工作。算法最开始以一定的步长进行排序。


然后会继续以一定步长进行排序,最终算法以步长为1进行排序。当步长为1时,算法变为插入排序,这就保证了数


据一定会被排序。


Donald Shell 最初建议步长选择为N/2并且对步长取半直到步长达到1。虽然这样取可以比O(N2)类的算法(插入排


序)更好,但这样仍然有减少平均时间和最差时间的余地。可能希尔排序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当用较小步长排序后,


以前用的较大步长仍然是有序的。比如,如果一个数列以步长5进行了排序然后再以步长3进行排序,那么该数列不


仅是以步长3有序,而且是以步长5有序。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算法在迭代过程中会打乱以前的顺序,那就不会以


如此短的时间完成排序了。


步长序列

最坏情况下复杂度


已知的最好步长序列是由Sedgewick提出的(1, 5, 19, 41, 109,...),该序列的项来自这两个算式。


这项研究也表明“比较在希尔排序中是最主要的操作,而不是交换。”用这样步长序列的希尔排序比插入排序和堆


排序都要快,甚至在小数组中比快速排序还快,但是在涉及大量数据时希尔排序还是比快速排序慢。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