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协议中常用字段总结(不定时完善中)

来源:互联网 发布:l2tp拨号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8:12

1.Http协议概述

关于Http协议的发展,各种资料有很多,在此不再赘述,不明白的小伙伴儿可以去搜一下,Http报文分为请求报文和相应报文,由于Http是面向文本的,因此在报文中的每一个字段都是一些ASCII码,下图是摘自谢希仁第五版《计算机网络》的图片,本文按照这两种分类对报文头的字段进行一下汇总说明。

资料都是从给位大神那里获取到的,我只是负责汇总而已~

2.Http请求报文

如上图(a)中为请求报文格式,分为请求行、首部行和实体主体(本文对实体主体不做说明,下同);

2.1 请求行

请求行包括方法、URL和版本,下面分别其进行说明。

方法:HTTP协议的请求方法有GET、POST、HEAD、PUT、DELETE、OPTIONS、TRACE、CONNECT,最常用的方法是GET和POST;

URL:请求的地址

版本:协议名称及版本号,例如:HTTP/1.1

2.2 首部行

Accept:客户端期待接收的文件类型

Accept-Encoding:客户端可以接收的编码格式。它是为了压缩并提高文件传递速度,客户端在接收到Web相应之后衔接吗,然后检查文件格式

Accept-Languages:客户端期望接收到的语言种类

Cache-Control:

Connection:用来通知服务器是否可以保持固定的HTTP连接,包括Upgrade,Keep-Alive和close。HTTP/1.1使用Keep-Alive为默认值,保证了浏览器需要多个文件时,不需要每次都建立连接。使用close之后,服务器会断开与客户端的连接。

Host:请求的目标主机

Cookie:这个字段在开发的时候比较常用,最初在实现购物车效果的时候,一般都采用Cookie。关于Cookie的工作原理,文章最后会做详细解释。

User-Agent:User-Agent是Http协议中的一部分,属于头域的组成部分,User Agent也简称UA。用较为普通的一点来说,是一种向访问网站提供你所使用的浏览器类型、操作系统及版本、CPU 类型、浏览器渲染引擎、浏览器语言、浏览器插件等信息的标识。具体内容请参考:http://blog.csdn.net/rj042/article/details/6991441

Upgrade-Insecure-Requests:与安全相关的设置

If-Modified-Since:

3.Http响应报文

4.Cookie工作原理

Cookie是这样工作的:

当用户浏览某个使用Cookie的网站时,该网站的服务器就为用户产生一个唯一的识别码,并以此作为索引在服务器的后端数据库中产生一个项目。并在给用户的HTTP相应报文中添加一个叫做Set-Cookie的首部行,这里的“首部字段名称”就是“Set-Cookie”,对应的字段值就是服务器赋予该用户的“识别码”。其格式如下:

Set-cookie:abcdefg(只作为示例,实际肯定比这个复杂)

当用户收到这个响应式,其浏览器就在他管理的特定Cookie文件中添加一行,其中包括这个服务器的主机名(即host字段)和Set-cookie对应的这个网站的识别码,并放到HTTP请求报文的Cookie首部行中,如下:

Cookie:abcdefg

以上就是整个Cookie的流程,网站可以根据Cookie值跟踪用户在该网站的活动,假设该网站为一个购物网站,那么服务器就可以为该用户通过Cookie维持一张购物列表,使用户在结束这次购物时可以一起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