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你会帮我做!」—谈孩子的…

来源:互联网 发布:欠淘宝贷款4万5没还上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02:23

【「反正你会帮我做!」—谈孩子的妈宝/爸宝型拖延】「奇怪,这个家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为什么所有事情全部跑到我头上来?不仅先生如此,女儿、儿子也是这样。」妈妈一直觉得很累,心裡不断抱怨著,却不知道这心裡的苦该向谁诉说。

「我真的不想再像个无头苍蝇似地,好累啊!」

这回妈妈终于逮到机会,和「以前」的闺密佩琦联繫。之所以说是「以前」,也是因为为人母后,完全没了时间能和过去的好友相聚。逛街、聊天、喝下午茶……都已成为往事。还好现在偶尔能靠手机的通讯软体聊聊天,多少有个窗口得以抒发。


「最近在忙什么?」佩琦自然地抛出这个话题。没想到让珍妮话匣子一开,一时无法停下来。


「忙什么?还不是在忙大的、小的,完全没了自己的时间。这个家要是没有我,可真是会大乱啊……」珍妮想到是自己在家中独撑大局,一度觉得挺骄傲的。但理性很快又断了线,顿时感到委屈、不耐。


「佩琦,如果你要结婚千万要想清楚,特别是生小孩,更要三思啊!

 「还好,我没有跟公婆一起住,否则……」

 佩琦发现再不打断珍妮的话,恐怕连自己都要感到吃不消。昔日优雅的珍妮似乎真的已随风而逝。


「等等,珍妮,你家两个孩子不是都上国中、国小了吗?应该也可以主动帮忙做些家事吧?」

 「做家事?他们连生活上的小事都要我三催四请,最后还不是要我亲自动手。做家事?做梦啊!」珍妮不以为然地回著。

 「可是,也是时候放手了吧?毕竟两个孩子都大了。」

 「放手?不只两个孩子,就连我老公都那么依赖我。想放手?门都没有!」

 佩琦虽没结婚生子,却能嗅出珍妮的问题出在哪。没错,其实问题就出在珍妮自己身上。

 
【孩子拖延,家有妈宝/爸宝?】

孩子有时会对自己的拖延不以为意,心想:「反正拖著不做,除了下达指令的人(爸妈/老师)以外,也只有我知道。」而当父母提醒得太多,也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依赖,甚至能预期父母的行为模式,认为「反正我不做,爸妈也会帮我做」……

家中有「妈宝、爸宝」,其实象徵亲子关系已有所「质变」,表示孩子已出现过度依赖父母的问题。而这问题并不单纯来自孩子本身,有时也反映出家长本身因过度焦虑而帮孩子做太多的事实。


想想看,你是否已帮孩子做了太多?还要帮到什么时候?

为什么要帮孩子做那么多事呢?有时其实只是爸爸妈妈想要降低自己的焦虑,或是想省麻烦—因为觉得孩子根本不可能自己动手做,于是直接替他完成,「这样比开口催促来得乾脆些。」有些父母甚至认为这么做能减少亲子间的衝突。

 
【别当孩子的祕书】

请不要成为孩子的祕书,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惰性。

如果任何事情父母都要卯起来承担,孩子当然也就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家长也有必要自我剖析是否对孩子太不放心—这种「不信任」的讯息很容易在不知不觉间传递给小孩,而当孩子愈感到不被信任,就愈容易呈现出让大人不可相信的样子。

想想看,孩子让你放不下心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帮他做?你是否已被孩子看出了底线?


以收拾书包为例,如果没有人替他做,他当然就得自己动手整理;如果还是不收拾,他就要承担隔天到学校可能面临的问题。很多父母可能会担心孩子因此被学校处罚,但是,适度让他承担后果,对于养成自我负责的心态也是很关键的。

请不要让自己的坚持一再破盘而妥协。孩子的成长路上,我们不可能随时为他把眼前的碎石清扫乾淨。该让孩子感觉到痛,甚至留下疤痕,才会有所警惕,拖延的问题也才有机会被破解。

 
【练习适时放手】

妈宝/爸宝型的拖延,真正要解决的是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不放心。改变自己总是觉得孩子会出什么问题的习惯,也试著别那么容易将一件事情聚焦在负面讯息上。
 爸妈做得愈多,孩子就愈欠缺宝贵的实作经验。为了孩子好,请试著放手。

回想一下,在过去一天、一星期、一个月内,自己曾放手让孩子做了什么事?如果帮他做了一些事,也有必要回头检视,在这些事情当中有哪些是他可以自己完成的。如果不替他做,原本担心的事情一定会发生吗?为什么会发生?如果真的发生了,又可以如何解决?

孩子有妈宝/爸宝型的拖延,怪不得别人。这句话很残酷,不见得所有家长对于有这样的亲子关系都愿意承认。但我们还是必须面对,否则将会在无形中加深孩子的拖延问题。

 
【停止无效的刀唸】

「多说无益」,别让自己的发言变得没有价值,特别是重複的提醒与叮咛。

我常说:如果「唸」有用,讲一次就够了。同样的话跟孩子讲了十次,就得有心理淮备,他会让你说第十一次。这也表示,前面十次都是完全没有作用的。

 
【养成自动化的习惯】

孩子很容易开口问:「我的联络簿在哪裡?」「我的铅笔呢?」「橡皮擦去哪了?」每一次询问,都表示他上一次使用完毕没有将东西放回固定位置。

将物品随性摆放或许能带来生活乐趣,但是对于「自律」的养成却一点也没助益,因为这将会让他把时间大量耗费在寻找物品上。


对于某些例行性事物,特别是物品的放置及取用,不妨让孩子建立一套固定的行为模式。透过行为「自动化」,他将能省去不必要的回想时间,以增加做事情的效率。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规范孩子放学回家后,先完成以下几个动作,才能继续后续的活动:

‧把书包放到书桌旁的固定篮子裡。

‧在学校洗好的餐盒,拿到厨房摆放。

‧脱下来的葬衣服、袜子,分类后丢至洗衣篮。

如上述,让孩子日复一日顺著既定流程走,熟悉日常程序至能够自动化地完成,便不再需要大人的提醒与叮咛。

(王意中《戒掉孩子的拖延症》)

阅读全文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