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UI设计师,如何应对失业的恐慌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线程池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4 23:44
前言:最近有人说阿里要取消对UI和交互设计岗位的招聘,引起许多从业者的恐慌。从这个行业是否有发展到未来是不是很快失业,大家的关注点总是不够聚焦自己,而是聚焦外部不可控的部分。今天选取一篇好文分享给大家:


1.不要听风就是雨
这个问题说「听闻阿里...」首先就有问题。阿里是有很多业务线,也有很多设计团队,各自招聘并不是统一的。例如几个 P10,青云、Paul、蔡明,都有带不同的线,还有很多独立的部门和业务。大家各自的需求其实是很不一样的,盒马和大文娱的设计师,要求能一样么?如果有一个部门的人出来说一下,就变成了「阿里如何如何」,这样制造一个大新闻,或者说再制造一个新名词,也太容易了。另外,不同级别和职位的要求也不一样。还是以阿里为例,P6、P7、P8 的要求都是有很大差异的。如果真要做到所谓「全链路」并且做好,差不多要是 P8 这个级别,在一些中型公司、或者部分大公司,相当于设计总监。而对于初级设计师,目前这个阶段,能把其中一小块做好就不错了。我认为,对于高级设计师,往更全面的技能、或者说对业务的支撑来要求,没有错,而对于初级设计师,短期内,包括阿里的设计师在内,都还达不到这些要求。而长期来说,设计师扩展自己的技能树,是趋势。


2.很多设计师的问题仍然是基本功不足
很多设计师,包括阿里的设计师在内,不要说「全链」,基本的一小块的设计,还没有做好。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设计师能力的扩展,而是很多设计师基本功仍然不过关。其实设计师要掌握的能力,门槛挺高。不要认为自己会画画图,就是设计师了。很多产品为什么设计做不好?很多设计师在抱怨自己不被重视。坦率的说,往往你做的也并没有多好。要把 UI 做好,把交互做好,甚至做一个真正有效的宣传图,都有很多挑战。我看到的是,很多设计师都没有做好。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当下最重要的,还是先把自己的一招鲜突出出来。


3.大设计是未来的趋势
设计师能力的扩展,是未来的趋势。今天的设计师,如果未来五到十年,仍然只会画图标(以目前的 UI 设计师为例),找不到好的工作。未来的设计师,应该掌握 UI、交互、产品设计的技能,在产品与用户的各个触点上做设计,这是大势所趋。所以在知乎里、讲座和讲课中,我一直和大家强调「大设计」,包含了市场、用户、需求、产品、交互、视觉、内容、数据、运营、传播、变现等各个环节的设计。一个好的设计师,需要不断拓宽自己,将自己的技能树往这些地方延伸。很多工作六七年的设计师找我聊,告诉我他们很焦虑,因为以前是做 UI 或者交互的,觉得现在提升的空间有限,应该怎么办?我都会告诉大家,往这些方面延伸,让自己和产品之间联系的面越来越大,对于产品的支持越来越广,这样长期的竞争力会不断增强。本质上,我们就是在以各种各样的设计以及对应的能力,为推动产品服务。所以产品需要有更多的设计能力,我们就需要跟上去,跑在前面。不少团队都在以产品设计师作为设计师的方向,我们也是这样。我觉得这就是设计师应该做的。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我们常说T型发展,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有广度,也要有深度。最好在某个阶段,有一些突出的地方。例如一开始,你可能就是 UI 很强,有很好的视觉能力,交互方面有基础,然后在其他环节上有涉猎,这就是一种技能组合,也没问题。随着成长,逐渐发展更多的技能。


4.设计师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重要
设计师永远不要误以为自己有多重要,其他的各个职位也是类似。衡量任何一个职位价值的,永远是对当前业务的推动作用有多大。不然,别想什么争夺话语权之类,没人 Care 你。所以最关键的,是要让自己深入到业务当中,以业务为导向,以具体的产品为导向。这样,你所面对的,自然就扩大了。以前和很多好朋友都讨论过,在企业中,到底是一个单独的设计团队好,还是让设计师深入到产品中好。前者的典型是以前腾讯的 CDC,后来证明很难长期做下去。设计师本来就该是具体的产品团队中的一员,换句话说,就是要和产品和业务深度绑定。


5.设计师拓展能力时要突破瓶颈
对于已经工作几年的设计师,一定要横向扩展自己的能力。例如从界面设计师,往产品设计师过渡。但是这样的过渡,要突破的瓶颈很大。不仅仅是在技能上,更重要的是在意识和思维中。例如,习惯了做 UI 或者交互的设计师,在做产品设计时,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何去表达,聚焦在表现层,应该做什么样的 UI,什么样的交互,但是真正应该注意的,是更根本的,例如如何构建产品的机制、如何实现转化,等等。我和很多设计师工作过,这种瓶颈很多人突破起来都有困难,需要长期的积累,以及需要有这样的机会,需要有经验的人带,等等。总之无论如何,自己要能在一定阶段,发现自己的瓶颈,努力突破,而不是固步自封。最后再说阿里的这个情况,我没有了解到全面的信息。也许以后在「马力全开」这个直播节目,我可以请阿里高级别的设计师和设计负责人来一起聊聊,直接让他们讲讲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多说几句:
其实扩展一下,不仅仅是设计师这个职业,在很多职业里,都有类似的情况。一开始分工是清晰明确的,但是随着产品/业务的发展,同时也随着人本身的成长、资历的积累,要做的事情,范围都在扩大。(以下这是在当时台下听的时候的感想)今天我们做了一个《创业路上的产品设计》学习和分享会(「马力的互联网学习圈」X真格基金X职人社),邀请了徐小平老师,他也在现场聊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他本身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徐小平老师本身就是一位很好的产品经理和产品设计师,他的三个作品:新东方、《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真格基金。做这些产品,本质上都是相通的,背后有很多类似的道理,例如发现需求、构建各种形式的产品、寻找流量、建立品牌等等。其实大家想想,在互联网领域,职业之前的区隔,有我们想象的大么?只不过,随着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力区间的扩大,在不断增强罢了。在自己的成长的路上,前面是侧重于技能的发展,后面则是做出事情,做出产品,对于设计师,作为团队的一员,这一点也很重要。无论是产品经理,还是设计师,都不是一个多么独立和特别的职业,我们都服务于做出好的产品和业务,并且应该在各个点上,转变我们自己,去推动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


不要设边界。
马力,设计师、产品经理,最美应用创始人,创新工场早期成员,豌豆荚创始成员、IBM用户体验设计师。最美应用每年评估上万个互联网产品,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互联网的运营和推广等,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高校里担任兼职导师,一直努力推动高校的设计专业领域教学。在知乎是用户体验和产品相关领域的优秀回答者,出版《产品设计师技能书》,撰写连载文章《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如何思考》、《设计师入门之路》等,希望以专业的力量帮到更多人。


本文来自UI中国,作者:马力_可能性与大设计 
大连中钰睿泓与你分享精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