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

来源:互联网 发布:c语言是伪代码吗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3:01
  •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不关心物理层用的什么介质传输,速率是多少等等。它只关心接收和发送数据帧,验证帧头,帧尾是否正确。
  • 数据链路层的信道类型:
   点对点信道: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    广播信道: 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
  • 链路: 一条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 数据链路: 物理链路加上实现控制数据传输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 帧:
  数据链路层把从网络层接收的数据加上帧头,帧尾,物理层地址,校验值,然后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帧。
  • 数据链路层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
  封装成帧:帧由帧头,帧的数据部分,帧尾组成。帧头和帧尾用于帧定界。接收帧时,遇到表示帧头的字符开始接收数据,直到遇到表示帧尾的字符就停止接收,一个数据帧接收完毕。  透明传输:如果帧的数据部分包含帧头或帧尾的字符时,就要在前面插入转义字符,最后再把转义字符去掉,以此实现透明传输。  差错控制:传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产生比特差错,可能1变成0,0变成1。使用循环冗余检验,如果目标计算机接收的数据帧发生错误则拒绝接收。
  • ppp协议:适用于点到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多用于广域网。全世界使用最多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 广播信道的数据通信:

   在局域网中可以随意添加计算机。   共享通信媒体:静态划分信道  动态媒体接入控制   目前以太网采用的是动态媒体接入的随机接入。   CSMA/CD协议: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以太网使用此协议。
  • 以太网:
  严格来说,以太网应当是指符合DIX Ethernet V2标准的局域网。数据链路层的两个子层: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适配器(网卡)检查mac地址:  适配器从网络上每收到一个mac帧,就首先用硬件检查mac帧中的mac地址,如果是发往本站的帧则收下,否则就丢弃。以太网扩展:   距离扩展 光纤   集线器级联以太网优化:   交换机 具有过滤数据帧的作用,更加安全高效高速以太网:   速度达到或超过100mb/s的以太网。吉比特以太网:   允许在1GB/s下的全双工或全双工两种工作方式下工作。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