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测试软件入门基础

来源:互联网 发布:fashion的网络用语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4:04

作为一个菜鸟,突然说要做一个实时数仓的压力测试,蒙蔽呀,只有度娘可以拯救我!!!下面是我整理的一点测试基础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1.常见指标释义:

 Aggregate Report 是 JMeter 常用的一个 Listener,中文被翻译为“聚合报告”。理解该报告中各项数据表示什么意思,非常重要,顺便在这里整理一下,以备大家查阅。

如果大家都是做Web应用的性能测试,例如只有一个登录的请求,那么在Aggregate Report中,会显示一行数据,共有10个字段,含义分别如下。

Label:每个 JMeter 的 element(例如 HTTP Request)都有一个 Name 属性,这里显示的就是 Name 属性的值

#Samples:表示你这次测试中一共发出了多少个请求,如果模拟10个用户,每个用户迭代10次,那么这里显示100

Average:平均响应时间——默认情况下是单个 Request 的平均响应时间,当使用了 TransactionController 时,也可以以Transaction 为单位显示平均响应时间

Median:中位数,也就是 50% 用户的响应时间

90% Line:90% 用户的响应时间

Min:最小响应时间

Max:最大响应时间

Error%:本次测试中出现错误的请求的数量/请求的总数

Throughput:吞吐量——默认情况下表示每秒完成的请求数(Request per Second),当使用了 TransactionController 时,也可以表示类似 LoadRunner 的 Transactionper Second 数

KB/Sec:每秒从服务器端接收到的数据量,相当于LoadRunner中的Throughput/Sec

2.结果分析需知道的基本名词的含义

1、吞吐量:是指在没有帧丢失的情况下,设备能够接受的最大速率。
2、存储的最小单位是字节Byte,对于存储单位,有以下几个单位,GB、MB和KB,那么这三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ytes。
Bit :“位”,称为bit,也就是比特,有的时候也称为位。一个字节为8位二进制表示。
Byte:“字节”,一个字节就是8比特。
3、Mbps(million bits per second 兆位/秒) 代表每秒传输1,000,000比特。该缩写用来描述数据传输速度。例如:4Mbps=每秒钟传输4M比特。
数据传输速率的单位,字母b(bit)是比特和字母 B (Byte)是字节。
4、吞吐量与带宽的区分:吞吐量和带宽是很容易搞混的一个词,两者的单位都是Mbps.先让我们来看两者对应的英语,吞吐量:throughput; 带宽: Max net bitrate 。当我们讨论通信链路的带宽时,一般是指链路上每秒所能传送的比特数。我们可以说以太网的带宽是10Mbps。但是,我们需要区分链路上的可用带宽(带宽)与实际链路中每秒所能传送的比特数(吞吐量)。我们倾向于用“吞吐量”一次来表示一个系统的测试性能。这样,因为实现受各种低效率因素的影响,所以由一段带宽为10Mbps的链路连接的一对节点可能只达到2Mbps的吞吐量。这样就意味着,一个主机上的应用能够以2Mbps的速度向另外的一个主机发送数据。
5、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性的(集中还是分散),标准差的平方就是方差。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

以下内容为我整理的压力测试软件入门级别的资料,仅供大家参考:

在压力测试前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例如我的压力测试要求是:五分钟100个并发量,评估系统的抗压能力),做到以下两点即可知道就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测试:

(1.)知道脚本如何录制

 (2.)会分析测试报告


3.具体测试范例教程


1、运行Jmeter


首先在网上下载一个jmeter,我下载的是2.3.4版本,其他版本同理


通过解压后得到一个tgz格式的文件,然后再继续解压得到一个文件夹如下图:


打开文件夹运行bin目录下的 jmeter.bat即可进入jmeter的主界面,如图:


假如运行 jmeter.bat报错不能正常打开,那就要检查本机是否有安装JDK,如果能保证安装好JDK和配置好环境变量后,可以尝试直接运行


为监控压力测试过程中的CPU占比等情况,还需下载相关组件。


 


二、创建一个线程组


http://img.blog.csdn.net/20150115102958687


 


三、设置线程组参数


 


http://img.blog.csdn.net/20150115103018921


四、创建HTTP请求


 


http://img.blog.csdn.net/20150115103125210


五、配置HTTP请求


 


http://img.blog.csdn.net/20150115103114781


六、添加运行结果分析监听器


http://img.blog.csdn.net/20150115103156083


 


七、聚合报告


 


http://img.blog.csdn.net/20150115103207767


八、图形结果


 


http://img.blog.csdn.net/2015011510322045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