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学习笔记】Python面向对象的理解(封装,继承,多态)

来源:互联网 发布:c语言 pipe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1:38

说明

提到面向对象,总是离不开几个重要的术语:多态(Polymorphism),继承(Inheritance)和封装(Encapsulation)。Python也是一种支持OOP的动态语言,本文将简单阐述Python对面向对象的支持。

在讨论Python的OOP之前,先看几个OOP术语的定义:

  • 类:对具有相同数据和方法的一组对象的描述或定义。
  • 对象:对象是一个类的实例。
  • 实例(instance):一个对象的实例化实现。
  • 标识(identity):每个对象的实例都需要一个可以唯一标识这个实例的标记。
  • 实例属性(instance attribute):一个对象就是一组属性的集合。
  • 实例方法(instance method):所有存取或者更新对象某个实例一条或者多条属性的函数的集合。
  • 类属性(classattribute):属于一个类中所有对象的属性,不会只在某个实例上发生变化
  • 类方法(classmethod):那些无须特定的对性实例就能够工作的从属于类的函数。

封装

封装,顾名思义就是将内容封装到某个地方,以后再去调用被封装在某处的内容。
对于面向对象的封装来说,其实就是使用构造方法将内容封装到 对象 中,然后通过对象直接或者self间接获取被封装的内容。

class Foo: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gender):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elf.gender = gender    def eat(self):        print "%s,%s岁,%s,吃奶" %(self.name, self.age, self.gender)    def he(self):        print "%s,%s岁,%s,喝水" %(self.name, self.age, self.gender)    def shui(self):        print "%s,%s岁,%s,睡觉" %(self.name, self.age, self.gender)a = Foo('jack', 10, '男')a.eat()a.he()a.shui()b = Foo('rose', 11, '女')b.eat()b.he()b.shui()

继承

继承,面向对象中的继承和现实生活中的继承相同,即:子可以继承父的内容。

例如:

猫可以:喵喵叫、吃、喝、拉、撒

狗可以:汪汪叫、吃、喝、拉、撒

公共的部分就是 吃、喝、拉、撒

如下实现:

class Animal:    def eat(self):        print "%s 吃 " %self.name    def drink(self):        print "%s 喝 " %self.name    def shit(self):        print "%s 拉 " %self.name    def pee(self):        print "%s 撒 " %self.nameclass Cat(Animal):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self.breed = '猫'    def cry(self):        print '喵喵叫'class Dog(Animal):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self.breed = '狗'    def cry(self):        print '汪汪叫'# ######### 执行 #########c1 = Cat('猫one')c1.eat()c2 = Cat('猫two')c2.drink()d1 = Dog('狗one')d1.eat()

注意: 关于多继承
- 在Python中,如果父类和子类都重新定义了构造方法init( ),在进行子类实例化的时候,子类的构造方法不会自动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必须在子类中显示调用。
- Python的类可以继承多个类,Java和C#中则只能继承一个类
- Python的类如果继承了多个类,那么其寻找方法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
- 当类是经典类时,多继承情况下,会按照深度优先方式查找,当类是新式类时,多继承情况下,会按照广度优先方式查找

经典类和新式类,从字面上可以看出一个老一个新,新的必然包含了跟多的功能,也是之后推荐的写法,从写法上区分的话,如果 当前类或者父类继承了object类,那么该类便是新式类,否则便是经典类。

多态

首先Python不支持多态,也不用支持多态,python是一种多态语言,崇尚鸭子类型。

在程序设计中,鸭子类型(英语:duck typing)是动态类型的一种风格。在这种风格中,一个对象有效的语义,不是由继承自特定的类或实现特定的接口,而是由当前方法和属性的集合决定。这个概念的名字来源于由James Whitcomb Riley提出的鸭子测试,“鸭子测试”可以这样表述:
“当看到一只鸟走起来像鸭子、游泳起来像鸭子、叫起来也像鸭子,那么这只鸟就可以被称为鸭子。”

在鸭子类型中,关注的不是对象的类型本身,而是它是如何使用的。例如,在不使用鸭子类型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编写一个函数,它接受一个类型为鸭的对象,并调用它的走和叫方法。在使用鸭子类型的语言中,这样的一个函数可以接受一个任意类型的对象,并调用它的走和叫方法。如果这些需要被调用的方法不存在,那么将引发一个运行时错误。任何拥有这样的正确的走和叫方法的对象都可被函数接受的这种行为引出了以上表述,这种决定类型的方式因此得名。

鸭子类型通常得益于不测试方法和函数中参数的类型,而是依赖文档、清晰的代码和测试来确保正确使用。从静态类型语言转向动态类型语言的用户通常试图添加一些静态的(在运行之前的)类型检查,从而影响了鸭子类型的益处和可伸缩性,并约束了语言的动态特性。

例子:

class A:        def prt(self):            print "A"    class B(A):        def prt(self):            print "B"    class C(A):        def prt(self):            print "C"    class D(A):        pass    class E:        def prt(self):            print "E"    class F:        pass    def test(arg):        arg.prt()    a = A()    b = B()    c = C()    d = D()    e = E()    f = F()    test(a)    test(b)    test(c)    test(d)    test(e)    test(f) # 结果A  B  C  A  E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Users/shikefu678/Documents/Aptana Studio 3 Workspace/demo/demo.py", line 33, in <module>      test(a),test(b),test(c),test(d),test(e),test(f)    File "/Users/shikefu678/Documents/Aptana Studio 3 Workspace/demo/demo.py", line 24, in test      arg.prt()  AttributeError: F instance has no attribute 'prt'  

没有谁规定test方法是接收的参数是什么类型的。test方法只规定,接收一个参数,调用这个参数的prt方法。在运行的时候如果这个参数有prt方法,python就执行,如果没有,python就报错,因为abcde都有prt方法,而f没有,所以得到了上边得结果,这就是python的运行方式。

==例子都来源于网络==

leason|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