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算一算买车的账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方法覆盖输出结果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2:43

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私家车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家庭的标配。特别是对于收入普遍较高的猿而言,买车其实也并非一件难事。丈母娘也常常将房与车并列为必要条件,来考验别人家的猿对自家白菜的诚意。但越来越拥堵的交通,越来越苛刻的交规和越来越昂贵的牌照(坐标上海,目前牌照约9万元)又给刚买了车的猿浇了一头冷水。前些日子印钞又算了一笔账(印钞特别喜欢算账),才发现用车成本其实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

 

用车背景:

12万元落地的入门级家用轿车,综合油耗6.7L/百公里,每天上下班代步需50公里,一年50*22*12=13200公里, 每年外出玩耍大约2000公里,因此每年行车约15000公里;

 

费用计算:

1、油费:百公里油耗6.7升,目前92#油价约6元/升,那么每公里油费需要6.7*6/100≈0.4元/公里;

2、保险:印钞购买了车损险和第三者责任险(100万保额),再加上国家强制的车船税和交强险,每年要交约5000元,因此每公里保险费用约0.33元(若有违章还会上浮);

3、保养:印钞的车规定5000公里或半年一保养,否则算作脱保。印钞用了最便宜的原厂机油,根据网上的统计数据,该车6万公里保养费用约6500元,因此每公里约0.11元;

4、维修:假设此车10万公里内几个大件不出任何问题,但轮胎、电瓶,雨刮和前后头灯等耗材还是要换的,假设依旧按最便宜的更换,6万公里换一次电瓶、一次前后灯和两次轮胎、两次雨刮,补胎5次,补漆钣金1次,估计大约需要6000元,因此维修费用为每公里0.1元;

5、折旧:将12万元车价计入折旧费用,假设该车质量杠杠,开10万公里后印钞心里痒痒要换车,二手车卖出2万,则每公里折旧1元;

6、其他:过路费,停车费,罚单,洗车,车载装饰等费用,印钞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过路费去年只花了50元;自购车位,每年车位管理费720元;罚单三张,上海每张200元,共600元;洗车花费100元(10次,还送一次打蜡,真TM便宜),车载装饰50元(灭火器逃生锤玻璃水纸巾等),每年约1600元,则其他费用每公里约0.106元;

 

费用统计:

加起来算个总数吧:每公里约2~2.1元。印钞每日上下班50公里,每天搬砖的通勤成本就要至少100元!如果印钞上下班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往返加起来不过5元!即使车上坐满人,成本依旧远高于公共交通。再者,考虑到油价目前在低位,且印钞在保养维修费用计算时按下限计算,因此未来实际用车成本要更高一些,况且还未计入车位和牌照这些折旧缓慢的一次性成本。

除了费用的考虑,自己开车还有比公共交通更大的安全隐患,小事故尚可破财消灾,大事故碰上一次就算是倒了大霉了。由停车、拥堵、碰擦等事件导致的冲突时有发生,即耽误行程,又影响心情。印钞曾经还算过一笔账,即使是跨省自由行,考虑到车辆折旧和过路费,自驾的费用也和高铁+出租车模式相当,如果长途开车,时间也并不能节省,但安全性更差,更别和旅行社的自由行项目作比了。

那么买私家车的意义到底何在?印钞个人认为私家车是稍微牺牲一点经济和安全性换取了舒适和便利性。但身为一名屌丝,印钞倒还是更看重经济和安全。当年印钞买车时兜里钱不多也买不起更贵的汽车,但现在却庆幸当时以错误的方式做了个正确的决定。

 

用/购车建议:

1、车价低是买车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印钞的车折旧费用占去一半,A级家用车尚且如此,B级车、合资SUV、豪华车占比会更大,而新能源车虽然省了油钱,却增加了折旧和维修费用,除非有牌照政策,否则性价比也不高。可能这就是10万出头,均衡、够用、耐用的合资车销量最大的主要原因吧;

2、用车需求越强,车开的越多越划算。无论开不开车,保险、保养、停车费等费用都照样产生,且汽车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折旧。因此,最好有明确用车需求时再购车。就拿印钞为例,上下班没有用车需求的话,一年单靠玩耍只能行驶2000公里左右,相信大多数猿肯定也很难超过5000公里。这样一来,即使开上10年,不过区区5万公里,每公里的各项成本都将大大上升。况且把车停着不开还可能造成电瓶亏电、轮胎失圆等问题,徒增维修成本,同时变身本本族,增加出行风险;

3、对同级别车而言,油耗无需作为购车时的主要参考指标。曾经著名的几款油老虎现在油耗都大幅降低了,且油费只占整个用车成本的25%左右,同级别车省不省油最多在此基础上带来±2%(内燃机效率)的波动。对于不同级别的车型油耗差异会更明显些,譬如SUV、B级车肯定比A级车的油耗高一点,而且大部分需要加更高标号的汽油(单价更贵)。比起油耗,印钞更看重汽车的安全性,特别是主动安全配置,有些高级的配置像主动刹车、车道保持等等没有就罢了,反正大多也不好用,但ESP、胎压监测和后视镜除雾总得给一个吧,不然开车怕怕的;

4、上班族慎买30万元以上的车。话说目前很多B级车的价格甚至都下探到了20万以下,有着不小的选择空间。高端车折旧快、保养贵、油费也会更高一些,出行并不会因为车价贵就缩短通勤时间,大部分价格体现在品牌溢价。印钞个人认为,车仅仅是一个(效率不高的)代步工具,除非有商务性需求,否则没必要购买高端或豪华品牌。当然可能对有些猿来说,这些车勒几年裤腰带也能买,个人情况不同,就看自己取舍了;

5、月可支配收入低于5千暂缓买车。猿的税后收入应该不会低于这个数,但除去生活成本,包括房贷或房租后如果低于5千,印钞感觉还是暂缓买车的计划,而是应该将收入用于改善生活,投资健康,投资自己,或是抵御经济风险。毕竟汽车并不是一个生活的必选项,大家也都知道汽车纯粹是消耗品。物质消费只能带来一时的兴奋,但时间一长总会让猿归于平静和理性。有些猿的父母事业有成,能为子女提供较好的物质保证,无需为住房和生活开销烦恼,但印钞认为父母毕竟不能永远依靠,任何物品随着时间而折旧也不能持久,只有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增强自身的印钞能力才是长久之计;

 

最后,要问印钞买车后悔了吗?基本不后悔吧。反正10万元在上海买房时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印钞又没有其他投资渠道,放着也是放着,就当买了个贵点的玩具吧。现在随着刚买车时的新鲜感和神秘感渐渐退去,印钞真心感觉汽车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今后若要换车,最多会在结婚后换个SUV或者两厢车装装东西。当然这只是印钞的个人想法,未来的领导也不一定会批准。如果你是个自驾爱好者,或者你需要经常跑客户,又或者你就是不差钱,那又是另当别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