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协议入门

来源:互联网 发布:nginx源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0:33

互联网协议入门

  • 互联网协议入门
      • 分层
        • 实体层
        • 链路层
          • 以太网协议
          • MAC地址
        • 网络层
          • ipv4 协议
          • 子网掩码
        • 传输层
        • 应用层

分层

每层叫什么名字其实不重要,只需要知道互联网分成若干层就可以。

实体层

组件网络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电脑连接起来,可以用多种方式实现:光缆,电缆,双绞线,无线电波等;
实体层就是把电脑连接起来的物理手段,负责传输 0 和 1 的信号。

链路层

单纯的 0 和 1 没有任何意义。必须规定解读方式,

这就是”链接层”的功能,它在”实体层”的上方,确定了0和1的分组方式。

以太网协议

早期的时候,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电信号分组方式。逐渐地,一种叫做”以太网”(Ethernet)的协议,占据了主导地位。

以太网规定,一组电信号构成一个数据包,叫做”帧”(Frame)。每一帧分成两个部分:标头(Head)和数据(Data)。
“标头”的长度,固定为18字节。”数据”的长度,最短为46字节,最长为1500字节。因此,整个”帧”最短为64字节,最长为1518字节。如果数据很长,就必须分割成多个帧进行发送。

MAC地址

网卡的物理地址

网络层

使得我们能够区分不同的计算机是否属于同一个子网络。这套地址就叫做”网络地址”,简称”网址”。

ipv4 协议

习惯上,我们用分成四段的十进制数表示IP地址,从0.0.0.0一直到255.255.255.255

怎样才能从IP地址,判断两台计算机是否属于同一个子网络呢?

子网掩码

已知IP地址172.16.254.1和172.16.254.233的子网掩码都是255.255.255.0,请问它们是否在同一个子网络?两者与子网掩码分别进行AND运算,结果都是172.16.254.0,因此它们在同一个子网络。

传输层

“传输层”的功能,就是建立”端口到端口”的通信。相比之下,”网络层”的功能是建立”主机到主机”的通信。只要确定主机和端口,我们就能实现程序之间的交流。因此,Unix系统就把主机+端口,叫做”套接字”(socket)。有了它,就可以进行网络应用程序开发了。

应用层

应用程序收到”传输层”的数据,接下来就要进行解读。由于互联网是开放架构,数据来源五花八门,必须事先规定好格式,否则根本无法解读。
“应用层”的作用,就是规定应用程序的数据格式。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