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内存

来源:互联网 发布:守望先锋a卡优化补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2:41
原文点击打开链接

内存泄露:程序在向系统申请分配内存空间后(new),在使用完毕后未释放。结果导致一直占据该内存单元,我们和程序都无法再使用该内存单元,直到程序结束,这是内存泄露。

内存溢出:程序向系统申请的内存空间超出了系统能给的。比如内存只能分配一个int类型,我却要塞给他一个long类型,系统就出现oom。又比如一车最多能坐5个人,你却非要塞下10个,

想要了解内存泄露,对内存的了解必不可少。
JAVA是在JVM所虚拟出的内存环境中运行的,JVM的内存可分为三个区:堆(heap)、栈(stack)和方法区(method)。

  • 栈(stack):是简单的数据结构,但在计算机中使用广泛。栈最显著的特征是:LIFO(Last In, First Out, 后进先出)。栈中只存放基本类型和对象的引用(不是对象)。

  • 堆(heap)堆内存用于存放由new创建的对象和数组。在堆中分配的内存,由java虚拟机自动垃圾回收器来管理。JVM只有一个堆区(heap)被所有线程共享,堆中不存放基本类型和对象引用,只存放对象本身。

  • 方法区(method):又叫静态区,跟堆一样,被所有的线程共享。方法区包含所有的class和static变量。


内存泄露原因分析

在JAVA中JVM的栈记录了方法的调用,每个线程拥有一个栈。在线程的运行过程当中,执行到一个新的方法调用,就在栈中增加一个内存单元,即帧(frame)。在frame中,保存有该方法调用的参数、局部变量和返回地址。然而JAVA中的局部变量只能是基本类型变量(int),或者对象的引用。所以在栈中只存放基本类型变量和对象的引用。引用的对象保存在堆中。

当某方法运行结束时,该方法对应的frame将会从栈中删除,frame中所有局部变量和参数所占有的空间也随之释放。线程回到原方法继续执行,当所有的栈都清空的时候,程序也就随之运行结束。

而对于堆内存,堆存放着普通变量。在JAVA中堆内存不会随着方法的结束而清空,所以在方法中定义了局部变量,在方法结束后变量依然存活在堆中。

综上所述,栈(stack)可以自行清除不用的内存空间。但是如果我们不停的创建新对象,堆(heap)的内存空间就会被消耗尽。所以JAVA引入了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简称GC)去处理堆内存的回收,但如果对象一直被引用无法被回收,造成内存的浪费,无法再被使用。所以对象无法被GC回收就是造成内存泄露的原因


垃圾回收机制

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简称GC)可以自动清空堆中不再使用的对象。在JAVA中对象是通过引用使用的。如果再没有引用指向该对象,那么该对象就无从处理或调用该对象,这样的对象称为不可到达(unreachable)。垃圾回收用于释放不可到达的对象所占据的内存。

实现思想:我们将栈定义为root,遍历栈中所有的对象的引用,再遍历一遍堆中的对象。因为栈中的对象的引用执行完毕就删除,所以我们就可以通过栈中的对象的引用,查找到堆中没有被指向的对象,这些对象即为不可到达对象,对其进行垃圾回收。


垃圾回收实现思想

如果持有对象的强引用,垃圾回收器是无法在内存中回收这个对象。




下面一边看代码一边讲解。

单例模式不正确的获取context

public class LoginManager {    private Context context;    private static LoginManager manager;    public static LoginManager getInstance(Context context) {        if (manager == null)            manager = new LoginManager(context);        return manager;    }    private LoginManager(Context context) {        this.context = context;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在LoginActivity中

public class Log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rivate LoginManager loginManager;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login);        loginManager = LoginManager.getInstance(this);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这种方式大家应该一看就明白问题在哪里了,在LoginManager的单例中context持有了LoginActivity的this对象,即使登录成功后我们跳转到了其他Activity页面,LoginActivity的对象仍然得不到回收因为他被单例所持有,而单例的生命周期是同Application保持一致的。

正确的获取context的方式

public class LoginManager {    private Context context;    private static LoginManager manager;    public static LoginManager getInstance(Context context) {        if (manager == null)            manager = new LoginManager(context);        return manager;    }    private LoginManager(Context context) {        this.context = context.getApplicationContext();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修改方式也非常简单我们单例中context不再持有Activity的context而是持有Application的context即可,因为Application本来就是单例,所以这样就不会存在内存泄漏的的现象了。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