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创业者中的“创造者”与“掌控者”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如何修改静态ip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06:07

周末闲暇之时,便看起NBA来,当听到解说员解说球场上的领军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叫做“创造者”,而另一种叫做“掌控者”。什么叫做创造者,什么又叫掌控者呢?其实,很简单,凡是经常看NBA的人应该很熟悉了,按篮球界的说法就是,前者是指球队的发动机,是球队动力的源泉,这类领袖人物是不断的给队友创造机会,在自己不断的得分的同时,也不断的穿针引线,最大限度的挖掘球队其他队员的潜能,这类代表人物比较突出的包括黄蜂队的保罗,太阳队的那什等等。而掌控者的代表人物在当今的NBA球坛当中当然是我们的姚明,还有奥尼尔等等,之所以他们被叫做掌控者,就是说这样的领袖是球队的运转中枢,是稳定的攻击点,他们可能不能让队友变得优秀,但绝对可以掌握球队在球场上的运转,他们的状态很大程度上也是球队的状态,经常关注姚明的球迷可以看到,当姚明得分接球顺风顺水的时候,说明球队状态很好,战术布置,球队状态,球的运转都很顺利。
后来我仔细琢磨一下,这种分类确实非常有意思,也很贴切。联想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莫不如是。当然,就拿我自己所处的这个行业,IT行业来说,也可以窥见一二。
由于IT创业成本不高,所以IT创业者非常之多,往往都是一个人,几杆枪的就冲锋陷阵去了,最终谁能走到最后走向成功,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跟团队领军人物是属于“创造者”还是“掌控者”有关。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先拿IT界两个最传奇的人物说事,微软创始人的比尔盖茨跟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来说事,也许有人会说,比尔盖茨看起来非常的沉稳,应该属于“掌控者”吧,而乔布斯从来不缺乏激情,应该属于“创造者”。
当然这样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盖茨的传奇当中只有不断的前进,没有大的起伏,从上世纪6,7十年代在软件行业一直立于不败的境地,而乔布斯以及乔布斯创办的企业苹果都是起起伏伏,老乔作为创始人,最低谷的时候居然被赶出了苹果,而他再度入主苹果,苹果又从业绩下滑的深渊中东山再起,后来才有了我们熟悉的划时代产品ipod,ipone产品问世。从这个层面上讲,苹果的创造者便是乔布斯无疑,因为他是苹果焕发生机的发动机。但是,盖茨,如此沉稳的人,应该算着掌控者,因为他的激情没多少人亲眼见过,亲耳听过,只觉得微软每一款产品的问世都是盖茨“预谋”好的,盖茨就想一个老船长,带领着微软这艘大船按预定的轨道前进,正是由于他的沉稳,微软的每一款产品如vista,office等软件问世,人们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太多惊讶。而苹果的 ipod一问世,便注定这是款笑傲群雄,经典的产品,我当时在新闻看到,刚问世时,人们为了买到这款产品彻夜排队,足见乔布斯这位苹果的创造者的魅力之大。
光从激情上来判断,盖茨确实没有乔布斯那样激情四射,他相对来说沉稳,是公司的支柱。但是盖茨同样属于创造者,他创造了软件业的神话,创造了软件这个行业,微软公司几十年不断的创新,刷新自己的历史,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让身边的人变得更加优秀,从而也成就了微软这样的优秀公司。所以说盖茨尽管比较沉稳,但仍然更属于创造者这一类型。
IT创业者创业,基本有两个模式,第一是创造模式,第二是复制模式,能够创造模式,并让团队在这个模式的发展中变得更加优秀,这就是创造者,而你创造了模式,却不能让团队成员在模式的发展与摸索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这不能算是创造者,应该归类于掌控者。因为一个企业走向成功,一种模式走向成功,是靠两方面的因素,创新模式及人才创新。一个企业在由小到大的过程中,那些一起创业的团队成员自然不自然的要进入管理层,一个领军人物如果不能让身边的成员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变得更加优秀,企业在前行过程中便会遇到更多更多的发展瓶颈,这种瓶颈是由人引起的,最终也会带来制度上的障碍。如果那时候企业没有足够的力量引进合适的人才便存在风险,即使引进了,那些空降兵能否解决实际的问题也是个大大的问号,因为我们已经有过很多空降兵水土不服的实例。
马云之所以能够成功,是他创造了中国本土的电子商务,他创造了更加符合中国人习惯的商业模式,直到现在,陶宝网还在不断的改进,现在基本上已经渗透进了老百姓的生活当中了,先是龙卡推出,2009年与电力,水,燃气公司合作,在网络不断延伸的时代里,马云也将触角伸进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除了模式在不断创新,马云的“十九个火枪手”现在已经在阿里巴巴集团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职责,这说明马云是一个创造者,他创造模式也创造人才。
在中国,IT届典型的创造者还有腾讯的马化腾,丁磊,史玉柱等等,当然除了史大仙在激情上跟乔布斯有的一拼之外其传奇的经历不会比乔布斯逊色,而另两位确相对低调沉稳一些。
而陈天桥,张潮阳,唐骏等等我认为更应该归类于掌控者,也许他们激情无限,也许他们能让身边的人更加优秀,但说到底,这几位没有创新模式,他们更趋向于复制模式,因为九十年代互联网刚兴起时,这种互联网模式太多了,而他们取得成功,除了敏锐的商业嗅觉跟机敏的头脑还有坚持之外,别无优势。
这样分析之下,到底是什么样的领袖能更容易成功呢?
我更倾向于创造者,在中国IT界中,创造者比较少,正因为少,才更有做大做强的机会,创造者创造企业,创造自己也在创造别人,而采用复制模式的创业者如果不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商业头脑,那成功的概率也将大打折扣,也不易成为掌控者。
当然也有很多创业领袖是兼具两种领袖气质的,企业初创,应该更多的去创造,企业上了规模时,应该稳中求胜。或许
这也是很多成功的企业家愿意引进职业经理人一样。
总而言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埋头苦干才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