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电池管理——电池化学基础和特性

来源:互联网 发布:金鹏远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7:47

电池的持久性、循环寿命和贮存寿命

1, 电池随着充放电使用,特性会发生变化,可以总结为化学容积的损失阻抗的增加

2, 化学容积损失原因:化学物质的晶体结构变化、颗粒破碎等等。

3, 阻抗增加的原因:一是因为活性物质表面增长出了钝化层,二是因为电解质的损耗,导致离子导通性降低。

4, 在高功率应用场景下(1C or 1/3C),阻抗增加是导致可用容量损失的主要原因

5, 循环使用后,阻抗的变化会大于化学容积的变化。对于阻抗变化,随着充放电循环,低频阻抗(DC)会显著增加,而高频阻抗(1KHz)几乎不变,所以在评估电池使用时长时要特别关注低频阻抗。

6, 电池的性能退化,和贮存时的电量温度强相关。

 

自放电特性

1, 自放电主要有四种机制:电池内的寄生导通机制、穿梭分子机制、氢氧再结合机制杂质效应。

2, 电池内的寄生导通机制,由于阳极的枝晶生长或是隔离层的缺陷,导致阳极和阴极微导通。

3, 穿梭分子机制,一些分子会通过扩散效应,在阴极和阳极间穿梭,反复被氧化和还原,从而造成自放电。

4, 氢氧再结合机制,阳极产生的氢气和阴极产生的氧气,扩散后反应。

5, 杂质效应,电解质中的杂质会被氧化还原,造成容量降低。

6, 自放电速度和温度及循环次数有关,温度越高,自放电速度越快循环次数越多,自放电速度越快。

 

监控与安全

1, 温度的上升,不仅会造成性能退化,还会引起热失控电池爆炸。锂离子电池尤甚

2, NIMH电池,当温度高于80℃时,就会引起自发热效应

3, 高温可能由大电流过充导致,也可能由短路导致。所以,电池系统应至少有两套独立过压保护短路保护电路。

4, 电池制造过程中,若有金属颗粒混杂,会导致内短路。内短路会在局部形成高温,然后扩散到整个电池。作为设备制造商,一定要保证电池厂家的工艺是符合安全要求的。

5, 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出缺陷。例如阳极和阴极材料的不平衡老化。所以,需要用charger IC or 电量计IC来监控这些异常。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