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积木看项目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中国人民网络教育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23:13

培训多少是有些枯燥的,印象中那些关于项目管理的培训大多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资深人士以授课或者讨论的方式向在座的学员传授知识、心得或者一些实践技巧。最近参加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项目开发实践课(乐高游戏体验),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其实是在玩乐高积木,如果抛开游戏背后的东西,单纯玩玩积木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哈哈。

课程开始后,讲师就道明了这次的两个主题——价值驱动和迭代,随后说明了游戏规则:

  • 每组有500块积木,作为“启动资金”,项目分3个阶段进行,每阶段20分钟
  • 每组一共是9个人,选出1名PM(负责统筹)、2名观察者(记录过程中组员的优点和缺点)、1名裁判(派到外组监督)、1名客户代表(根据需求卡片提出需求),其余的都是开发人员(只有开发人员能够触碰积木)
  • 过程中观察者和裁判不能说话,裁判到外组监督过程
  • 每次下发9张需求卡片,记录着要求(可能存在冲突)和对应的分值,每个阶段最少做3张,由客户代表选择并根据自己的想法进一步细化,如提出的需求在实现上有疑义,组员可与客户代表协商
  • 每阶段结束后裁判返回自己组,参与讨论,由观察者指出本阶段大家做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大家各抒己见,裁判将他所监督的组的优点也带回自己组分享(其实这里可以看出来裁判也是间谍,呵呵)
  • 下一阶段开始前,裁判、观察者和开发人员轮换,PM和客户代表不变


需要额外说明的是第二阶段开始前,每组会按照座位的顺序选出一名组员“跳槽”到其他组,直至结束,第二第三阶段开始前评委(就是其他的老师)会根据大家的作品选出一个小组注入“资金”,额外给一袋积木。整个过程开始前,每组会拿到一张大纸,PM会在上面标上TODO、Doing、Done、 Sign(用户代表验收签字栏),前三栏用来贴卡片,最后一栏用户代表确认小组完成了他提出的要求就签字画押。

第一阶段我自告奋勇去做了裁判,到其他组晃了一圈,这时卡片下来了,我看了下“要求单一颜色”、“有两个头的怪物”、“长超过15cm、宽超过 10cm”、“怪兽有4只脚”等等,客户代表选定了卡片交给PM,并根据这个提出自己的要求,PM协调开发人员用桌上的积木完成需求。

20分钟很快就玩掉了,大家开始讨论,随后是作品展示,因为每组拿到的卡片并不一样,而且有很大发挥空间,所以大家做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这个是肯定的嘛)。讲师也提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制作过程中有的小组把客户代表晾在一边,或者是客户代表只是一个劲地说“随便”,小组成员之间缺乏沟通,只有一组完成了单一颜色这个需求,但是这也埋下了隐患,后面几轮没有这么多同色的积木……

第二阶段开始,我终于成了开发人员,可以玩了,但我们的一名主力开发不幸“跳槽”了。。。另外新加盟的开发成员显然被我们其他几个忽略了,刚开始时大家都没有主动和他交流,只是各顾各地在那里动手完成需求。这时需求的冲突出现了,第一次要求两个头四只脚的怪兽,现在要求一个头两只脚了,衡量了一下分值,我们还是决定改。这次客户提了很多要求,我们做的也很快,一口气完成了3000+的分值(两轮18张卡片只剩下1张单一颜色的没有做),要知道上一轮最高的小组也只做了2700分,大家很兴奋。这个阶段结束后,我们拿到了第2笔投资,第一阶段的奖励给了另一个组。在点评时,讲师提出了他发现的问题,“ 跳槽”过来的新成员大多没有得到重用,不是做了观察者就是做了裁判,当了开发人员的也就我们这组了。

第三阶段开始,我们这里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来我们这里的裁判提出要帮我们做开发,原来他在之前的组做了一轮观察者,然后就过来做了裁判,自己还没玩过呢,我们倒是很乐意让他来做,不过讲师不同意,对不住了兄弟,你继续看我们玩吧。这回我做了观察者,坐在那里看着大家热火朝天的工作着——重构上一轮做的城堡和怪兽,为城堡添加两层大门,怪兽有个孩子……一共是27张卡片,除了有冲突的基本都做了,整个项目完成后计算总分,各组比较最后结果。最后的讨论结束后,每组都选择了代表发言,并做了展示,大家交流了自己的感受及这次的收获。

讲师也向大家提了几个问题,大家是凭什么选择需求卡片,哪些做哪些不做的?如果一次性给大家60分钟,而不是像这样分3个20分钟,迭代3轮,还能做出现在这样出色的作品吗?其实整个的游戏过程就是一个项目,其中有真正项目中的各种元素,只是大家做的不是软件。

最后秀一下我们组的作品:

积木作品
积木作品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