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七武器”

来源:互联网 发布:数控g84攻牙怎么编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01:26

一年一度的

青云QingCloud Insight大会

7月28日—29日在北京举行,

往年只举办一天的大会,

今年首次扩展到两天,

而29日成了专门的青云新产品发布日,

7款重量级产品的推出,

让青云的云平台变得更加强大、稳固。


1

公有云、私有云一个出处

用同一个平台、同一套代码交付公有云和私有云,为客户提供一致性的体验,这是青云最大的差异化。


7款产品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与底层基础架构有关,包括QingCloud物理主机服务、QingStor NeonSAN(Server SAN)、QingStor对象存储2.0版本,以及全面支持ARM处理器;另一类是作为对业务的支撑,包括QingCloud RadonDB(分布式数据库)、QingCloud统一云管理平台和QingCloud Kubernetes容器服务。


在此次新产品发布之前的一年中,青云已经陆续发布了11款新产品,再加上这次的7款产品,青云的云平台架构已基本齐备。不过,青云CTO甘泉悄悄透露给记者:“青云一直希望实现ICT的一体化交付,现在IT方面的服务已基本齐备,主要欠缺的还是CT部分,也就是青云正在重点投入的骨干网络建设。明年这个时候,青云也许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个惊喜。”

青云CTO甘泉


从目前青云的云平台整体框架来看,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一体化交付能力,可以提供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层的全覆盖;用同一个平台、同一套代码交付公有云和私有云,为客户提供一致性的体验,这是青云最大的差异化;保持平台的中立性,坚决不涉足行业垂直应用,但通过AppCenter汇聚应用提供商和应用;青云是为企业级用户提供服务的,所有产品的研发,无论是功能还是性能,都以满足企业级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


2

全都自己来

如果青云采用商业存储解决方案,就不可能有利润,不仅存储如此,网络也是如此,所以青云这几年也一直在做SDN。


计算、存储、网络,这是一个云平台所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此次青云发布了物理主机服务,以及全新的存储服务,主要包括Server SAN和对象存储。


企业在上云的过程中,仍有一些对性能要求极高的应用,是通过虚拟主机或容器主机所不能满足的。QingCloud物理主机服务(BareMetal Service)就是为满足这类对高性能和稳定性有严苛要求的关键应用设计的,它能构建物理、虚拟化与容器的混合架构,承载高性能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分析负载。QingCloud物理主机服务释放了物理硬件极致的计算和存储性能,并匹配强大的VPC网络性能,可独享硬件资源,从而满足企业核心业务对性能、可靠性和安全合规的需求。客户仍可以像使用其他云资源一样,快速、灵活地部署并管理物理主机,并可按需购买。


举例来说,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应用的特点是,计算规模庞大,对计算性能要求极高,但持续的时间有限,主要是短期、大并发的计算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青云物理主机+AppCenter应用的方式,既可保证计算的高性能,又可以做到按需弹性灵活地使用资源,一举两得。“物理主机服务与物理主机托管服务不同,物理主机服务是全自动化的部署,只需10分钟即可完成资源部署,还具有很低的延迟。”甘泉介绍说。

存储服务是这次产品发布的重头戏:一方面,青云顺应潮流推出Server SAN;另一方面,升级了存储对象,推出2.0版本。


之前,青云已经有了能够满足计算与存储融合需求的超融合一体机,而最新推出的QingStor NeonSAN是由软件定义的新一代分布式超大容量块存储系统,它主要是为了满足计算与存储分离的需求,可以替代传统集中式SAN,保证高性能的同时又可以灵活地横向扩展。QingStor NeonSAN可以支持广泛的虚拟化平台和数据库应用,既能以超融合方式交付,也可以独立部署,如果与物理主机配合,可以更好地满足数据库集群、云资源池、桌面云、开发测试云等场景的存储需求,显著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QingStor NeonSAN在硬件上支持闪存,并采用RDMA网络,完全能够满足高性能、低延迟的应用需求。


青云的对象存储1.0版本只是实现了存储的核心目标,是一个通用的海量非结构化存储,而QingStor对象存储2.0则在技术架构、产品体系和产品功能方面做出了重大升级,增加了10多项重要功能,兼顾私有云和公有云。甘泉说,QingStor对象存储2.0是青云存储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QingStor对象存储2.0是一个真正的企业级存储解决方案,具备企业级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新增了纠删码、存储分层、对象生命周期管理等重要功能,其精心设计的通用硬件设备,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级用户的存储成本。另外,QingStor对象存储2.0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存储,它还在不断向外延伸:具有异步数据处理框架,实现了与图片处理、音视频转码、大数据平台和各种第三方数据处理服务的无缝对接,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处理服务;对象存储与CDN集成,提高分发的效率。

国外的一些公有云服务商也会采用成熟的商业存储解决方案,比如EMC、NetApp等存储公司的产品。但是青云的所有存储产品都是自己研发的。“商业存储解决方案太贵了。”甘泉解释说,“如果我们采用商业存储解决方案,就不可能有利润,不仅存储如此,网络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这几年也一直在做SDN。”另外,青云的分布式NAS系统也正在开发之中,主要是为了满足大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需求


在本次大会上,青云明确表示将全面支持ARM生态系统,这主要是出于降低成本和能耗,以及国产化的考虑。未来,青云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节点都会支持ARM处理器。明年,青云将陆续推出基于ARM架构的云服务。


3

业务“多面手”

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提供商都在向AppCenter汇聚。本次大会就专门为AppCenter的合作伙伴开设了一个展示区,各种企业级应用琳琅满目。


青云特别强调一体化交付和全覆盖,以及对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兼顾。此次产品发布除了夯实底层基础架构以外,对业务和应用的支持也是一个亮点。青云对应用的支持,一个核心平台就是AppCenter。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提供商都在向AppCenter汇聚。本次大会就专门为AppCenter的合作伙伴开设了一个展示区,各种企业级应用琳琅满目。


许多大型企业的核心应用就是数据库。这些企业上云的关键之一就是把对性能要求高、本身又比较复杂的数据库应用也迁移到云上。为此,青云推出了QingCloud新一代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QingCloud RadonDB。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单机容量有限,运维成本高。QingCloud RadonDB的优点是:具有PB级的超大容量,满足金融级应用需求的高可用性和强一致性,不会出现数据丢失,将OLAP(联机分析处理)与OLTP(联机事务处理)合为一体,可以支持高并发、复杂的在线应用,既支持云化部署,也可以单独部署。


甘泉介绍说,QingCloud RadonDB主要适用于互联网金融、物联网,以及高并发、实时处理等应用场景。目前,QingCloud RadonDB正处于POC测试阶段。

如今,企业用户对容器技术越来越有兴趣。开源时间并不长的Kubernetes已经成了很多用户首选的编排工具。青云此次推出的QingCloud Kubernetes容器服务与QingCloud IaaS平台深度对接,全面整合了QingCloud底层的SDN和SDS能力,对外服务端完全兼容Kubernetes原生API,用户可以零学习成本进行使用和迁移,同时基于Kubernetes开发的原生应用也可以无缝迁移至QingCloud平台。用户可以基于QingCloud Kubernetes进行与容器相关的应用开发、部署、升级,构建CI(持续集成)/CD(和持续交付)应用和微服务框架等。


“对于某些缺乏技术能力的用户来说,Kubernetes的应用可能有点复杂。我们将Kubernetes与自己的IaaS平台进行整合,就是希望进一步简化容器服务的应用。”甘泉表示,青云下一步也会考虑支持Mesos、Cloud Foundry等。


未来,很多用户可能要面对一个复杂的多云环境,或者是混合的IT环境,在这种情况下,统一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QingCloud统一云管理平台是为大型私有云、混合云和多数据中心设计的,面向多云环境的资源管理、运维管理、统一监控和业务系统支持平台,可以帮助企业提升IT交付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运维成本。


QingCloud统一云管理平台以应用为中心,是独立于IaaS和PaaS的管理平台,其管理功能几乎涵盖现代云化数据中心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资产管理、配置管理、云运维与管理、企业管理、业务管理、开发测试辅助等,既满足了传统基础设施管理部门从底层架构到上层应用的运维与管理需求,又实现了IT业务部门从应用开发到资源部署的自服务。


将公有云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直接套用在私有云上,并不合适,因为私有云可能有一些独特的业务和审批流程、规划,需要进行改造或定制化。而QingCloud统一云管理平台与基础架构云平台(包括IaaS和PaaS)是完全解耦的,从管理企业业务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覆盖各种应用场景。目前,大量的用户需求集中在将青云的云平台与虚拟化平台进行集中管控。


谈到未来的研发路线图,甘泉表示,在以软件定义为核心的前提下,青云将致力于硬件的智能化,即软件提供功能,并与硬件配合进一步提升性能。举例来说,比如给网卡安装一个芯片,并加载操作系统,这样普通的网卡就变成了智能网卡,操作系统就是“大脑”,用来控制网卡。另外,青云还要进一步增强每个服务分区的能力。



感谢关注中国云报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