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onent、@Repository、@Service、@Controller、@Scope("prototype")区别

来源:互联网 发布:windows date命令详解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01:00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qq_35624642/article/details/62423833

 @Component、 @Repository  、@Service、 @Controller 将类表示为Bean

spring 自 2.0 版本开始,陆续引入了一些注解用于简化 Spring 的开发。@Repository注解便属于最先引入的一批,它用于将数据访问层 (DAO 层 ) 的类标识为 Spring Bean。具体只需将该注解标注在 DAO类上即可。同时,为了让 Spring 能够扫描类路径中的类并识别出 @Repository 注解,需要在 XML 配置文件中启用Bean 的自动扫描功能,这可以通过<context:component-scan/>实现。如下所示:

 // 首先使用 @Repository 将 DAO 类声明为 Bean  package bookstore.dao;  @Repository  public class UserDaoImpl implements UserDao{ …… }  // 其次,在 XML 配置文件中启动 Spring 的自动扫描功能 <beans … >     …… <context:component-scan base-package=”bookstore.dao” /> …… </beans> 

如此,我们就不再需要在 XML 中显式使用 <bean/> 进行Bean 的配置。Spring 在容器初始化时将自动扫描 base-package 指定的包及其子包下的所有 class文件,所有标注了 @Repository 的类都将被注册为 Spring Bean。

为什么 @Repository 只能标注在 DAO 类上呢?这是因为该注解的作用不只是将类识别为Bean,同时它还能将所标注的类中抛出的数据访问异常封装为 Spring 的数据访问异常类型。 Spring本身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并且是与具体的数据访问技术无关的数据访问异常结构,用于封装不同的持久层框架抛出的异常,使得异常独立于底层的框架。

Spring 2.5 在 @Repository的基础上增加了功能类似的额外三个注解:@Component、@Service、@Constroller,它们分别用于软件系统的不同层次:

  • @Component 是一个泛化的概念,仅仅表示一个组件 (Bean) ,可以作用在任何层次。
  • @Service 通常作用在业务层,但是目前该功能与 @Component 相同。
  • @Constroller 通常作用在控制层,但是目前该功能与 @Component 相同。

通过在类上使用 @Repository、@Component、@Service 和 @Constroller 注解,Spring会自动创建相应的 BeanDefinition 对象,并注册到 ApplicationContext 中。这些类就成了 Spring受管组件。这三个注解除了作用于不同软件层次的类,其使用方式与 @Repository 是完全相同的。

另外,除了上面的四个注解外,用户可以创建自定义的注解,然后在注解上标注 @Component,那么,该自定义注解便具有了与所@Component 相同的功能。不过这个功能并不常用。

当一个 Bean 被自动检测到时,会根据那个扫描器的 BeanNameGenerator 策略生成它的 bean名称。默认情况下,对于包含 name 属性的 @Component、@Repository、 @Service 和@Controller,会把 name 取值作为 Bean 的名字。如果这个注解不包含 name值或是其他被自定义过滤器发现的组件,默认 Bean 名称会是小写开头的非限定类名。如果你不想使用默认 bean命名策略,可以提供一个自定义的命名策略。首先实现 BeanNameGenerator接口,确认包含了一个默认的无参数构造方法。然后在配置扫描器时提供一个全限定类名,如下所示:

 <beans ...>  <context:component-scan     base-package="a.b" name-generator="a.SimpleNameGenerator"/>  </beans> 

与通过 XML 配置的 Spring Bean 一样,通过上述注解标识的Bean,其默认作用域是"singleton",为了配合这四个注解,在标注 Bean 的同时能够指定 Bean 的作用域,Spring2.5 引入了 @Scope 注解。使用该注解时只需提供作用域的名称就行了,如下所示:

 @Scope("prototype")  @Repository  public class Demo { … } 

如果你想提供一个自定义的作用域解析策略而不使用基于注解的方法,只需实现 ScopeMetadataResolver接口,确认包含一个默认的没有参数的构造方法。然后在配置扫描器时提供全限定类名:

 <context:component-scan base-package="a.b" scope-resolver="footmark.SimpleScopeResolver" />
@Scope("prototype")其实很重要
当我们在一个ACTION类里面写很多个方法的时候(其实是一种按功能划分模块编程的思想),每个方法的返回状态可能不一样,如果ACTION中不@Scope("prototype"),有可能报找不到XXXACTION的错误!写上这个就表示每次请求都重新创建一个ACTION,与SINGALON对应,俗称“多例”。
默认情况下,从bean工厂所取得的实例为Singleton(bean的singleton属性) Singleton: Spring容器只存在一个共享的bean实例, 默认的配置。 Prototype: 每次对bean的请求都会创建一个新的bean实例。二者选择的原则:有状态的bean都使用Prototype作用域 ,而对无状态的bean则应该使用singleton作用域。 在 Spring2.0中除了以前的Singleton和Prototype外又加入了三个新的web作用域,分别为request、session和 global session。如 果你希望容器里的某个bean拥有其中某种新的web作用域,除了在bean级上配置相应的scope属性,还必须在容器级做一个额外的初始 化配置。即在web应用的web.xml中增加这么一个ContextListener: org.springframework.web.context.request.RequestContextListener 以上是针对Servlet 2.4以后的版本。比如Request作用域! 引用:http://wdlisoft.javaeye.com/blog/479049 singleton是单态模式的 ,有ioc容器管理 ,当然不是线程安全的啦 ,不过所谓的线程安全也是相对的  如果你的类是没有状态的, 那用singleton 的性能要高一些 ,因为只有一个实例 。  如果你的类是有状态的 ,那就必须显示的设置为prototype了  在ssh2 项目中 , struts2的action交由spring管理的时候 ,spring默认是singleton的 ,而struts2的action显然是有状态的 ,所以必须显示设置为  scope=“prototype”  prototype为原型模式 , 每次action请求过来都会创建一个action  但是对那些Dao的实现类推介scope=“singleton” ,因为这些类没有状态,用singleton只需维护一个实例,显然性能高一些

阅读全文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