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网络osi七层模型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中国名校网络教育联盟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5 12:33

这里写图片描述

(1)物理层—-定义了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的、电气的、 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其作用是使原始的数据比特流能在物理媒体上传输。具 体涉及接插件的规格、“0”、“1”信号的电平表示、收发双方的协调等内容。

(2)数据链路层—-比特流被组织成数据链路协议数据单元(通常称为帧),并 以其为单位进行传输,帧中包含地址、控制、数据及校验码等信息。数据链路 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校验、确认和反馈重发等手段,将不可靠的物理链路改造 成对网络层来说无差错的数据链路。数据链路层还要协调收发双方的数据传输 速率,即进行流量控制,以防止接收方因来不及处理发送方来的高速数据而导 致缓冲器溢出及线路阻塞。

(3)网络层—-数据以网络协议数据单元(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网络层关心 的是通信子网的运行控制,主要解决如何使数据分组跨越通信子网从源传送到 目的地的问题,这就需要在通信子网中进行路由选择。另外,为避免通信子网 中出现过多的分组而造成网络阻塞,需要对流入的分组数量进行控制。当分组 要跨越多个通信子网才能到达目的地时,还要解决网际互连的问题。

(4)传输层—-是第一个端–端,也即主机–主机的层次。传输层提供的端到端 的透明数据运输服务,使高层用户不必关心通信子网的存在,由此用统一的运 输原语书写的高层软件便可运行于任何通信子网上。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 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5)会话层—-是进程–进程的层次,其主要功能是组织和同步不同的主机上 各种进程间的通信(也称为对话)。会话层负责在两个会话层实体之间进行对话连接的建立和拆除。在半双工情况下,会话层提供一种数据权标来控制某一方何 时有权发送数据。会话层还提供在数据流中插入同步点的机制,使得数据传输 因网络故障而中断后,可以不必从头开始而仅重传最近一个同步点以后的数据。

(6)表示层—-为上层用户提供共同的数据或信息的语法表示变换。为了让采 用不同编码方法的计算机在通信中能相互理解数据的内容,可以采用抽象的标 准方法来定义数据结构,并采用标准的编码表示形式。表示层管理这些抽象的 数据结构,并将计算机内部的表示形式转换成网络通信中采用的标准表示形式。 数据压缩和加密也是表示层可提供的表示变换功能。

(7)应用层是开放系统互连环境的最高层。不同的应用层为特定类型的网络 应用提供访问 OSI 环境的手段。网络环境下不同主机间的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 (FTAM)、传送标准电子邮件的文电处理系统(MHS)、使不同类型的终端和主机通 过网络交互访问的虚拟终端(VT)协议等都属于应用层的范畴。

物理层:RJ45、CLOCK、IEEE802.3
数据链路:PPP、FR、HDLC、VLAN、MAC
网络层:IP、ICMP、ARP、RARP、OSPF、IPX、RIP、IGMP
传输层:TCP、UDP、SPX
会话层:RPC、SQL、NETBIOS、NFS
表示层:JPEG、MPEG、ASCII、MIDI
应用层:RIP、BGP、FTP、DNS、Telnet、SMTP、HTTP、WWW、NFS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