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1)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 运营 系统架构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7:49

TCP/IP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四层协议系统,自下而上分别是:

1.链路层:

 操作系统中的网络接口卡(硬件)+驱动程序(软件),它负责处理和电缆等物理接口相关的细节,链路层协议的消息头部中只含有源站和目标的MAC地址(设备出厂时就固定的硬件地址),它也只能根据MAC地址来转发消息,而不能做更新的消息的拦截和过滤。

2.网络层:

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获取,在这一层中将会根据网络层协议特有的消息头中(即IP数据包首部)的源站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做分组的选路。

3.运输层:

负责将应用程序交给他它的数据分成合适的小块交给网络,这一层协议的消息头部中一般都含有应用层的进程ID等更详细的信息,以便在接受到消息时做分用。

4.应用层:

处理特定应用场景的细节(e.g FTP协议、SMPT协议)。

TCP/IP协议在一台主机中的层次表示正如下图总网络3:

TCP/IP交互的大致过程如下:

1.应用层:

   用户进程根据不同场景使用不同的应用层协议将需要发送的网络数据封装成应用层报文,并在报文的头部添加应用特有的信息(FTP、SMTP等不同的协议添加的头部不尽相同),然后将该报文交给下一层的运输层处理

2.运输层:

   运输层在在原先报文的基础上继续加上这一层的头部信息(TCP头部/UDP头部),然后交给下一层网络层

3.网络层:

   网络层一般使用IP协议,它会在IP报文头部加上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以及诸如版本号、首部长度等其他信息,然后较为链路层

#### 4.链路层:
链路层根据不同的硬件环境使用不同的协议,如以太网。这一层的消息头部中只会有源站和目标地的MAC地址,而不会有IP地址,其他信息则包括上层协议类型等。而链路层的MAC地址是由同属网络层的ARP和RARP协议来由IP来查询的。

#### 5.消息传输:
经过链路层的封装之后数据报文就离开主机进入网络中,被其他的主机/本机接受,其他的主机接受到报文之后会做一个与上面相反的逆操作,叫做分用。

#### 6.分用:
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都会根据各自消息头部中的协议信息类型,做不同报文解析。而到了应用层则会根据不同的场景做更特殊的操作。

网络概念

网络:

由多个孤立的主机组合在一起到组合,上图中的就有三个网络,网络1、2、3

互联网:

由多个网络组合在一起的组合,上图就是一个基于以太网的互联网络

英特网:

因特网,属于互联网,也是实际上最大的互联网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