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经历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 轻量ioc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13:23

·  大二上半学期参加校内小车比赛:

      这次比赛获得了校内第七的成绩。在这次比赛中我所在的组主要的特点是别的组都是用51单片机进行调试的,我们组使用的是stm32单片机进行调试的。我在所在组里面主要负责电控部分,负责小车电路部分的搭建,安装传感器和驱动, 和各个模块程序的编写以及参数调试。小车的机械结构部分是由我们组的机械专业的同学完成的。我们组一共三个人,其中机械两名,电控只有我一个,所以当时的压力比较大。

      对于该比赛完成的功能在这里说一下,比赛要求做两辆车,一辆是自动小车(安装各个小的传感器,如:超声波,红外传感器等使小车按照指定的路径行驶并完成规定的动作,我们组在让小车完成规定动作的部分使用的是舵机),另一辆是遥控小车(需要蓝牙模块,安装蓝牙通过手柄进行控制小车,也是用舵机控制机械臂);在机械结构方面,我们组比较有创新,结构易于控制,做的很好,而电控方面,由于只有我一个人,时间较少,调试和编程的工作都需要做,虽然把功能都实现了但是参数并没有调好,虽然当时已经尽力了(当时每天都在工作室干到了晚上1点,吃饭睡觉都是赶着点完成的),但是还是那句话,永远不要说自己尽力了,这是一种失败的体现,重要的是要快速的从失败中走出,去分析,去改变。

     通过这次比赛同时也意识到要想做一个成品的东西,要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到,比如要做一个智能车,其电源部分,程序,各个传感器的安装和供电,机械结构,这其中的每一块都很重要,而且最后要完美结合起来。就好比木桶效应,最短的那一板决定了其承载能力。其实这一点大家都懂,但是在做过这个比赛之后,这个道理使我更加印象深刻,而且直接的影响了我的做事方式,考虑的更多更全面。同时通过这个比赛也让我意识到自身技术能力的欠缺,对自身的要求也就开始变高。

· 大二下半学期以及暑假去秦皇岛燕京大学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

      当时能够参加这个比赛内心是比较激动的,一算是对自己在学校小车比赛付出努力的回报;二是这个比赛是国家级的比赛,能够有机会看看各大高校之间的竞技也算比较荣幸。当然在比赛准备过程中,也同样付出了很多,熬夜调车成了家常便饭。

      这里先介绍下我在这次比赛中所担任的角色,我们组是电磁直立组,就是二轮平衡车,在基础组中算是难度较高的一组(基础组中其余还有光电四轮车,摄像头四轮车),我主要负责的是平衡直立车三个控制环程序的编写以及参数的调试,因为是平衡直立车,要想控制其保持平衡且能往想要运行的方向行驶是有一定难度的,其整体的控制分为三个环,直立环,速度环和方向环,这三个环是依次加上去的,也就是说直立环是基础,且每个环都有各自的传感器;先说直立环,要想保证其平衡就需要控制器两个电机,就要用到编码器,同时还需要知道车身倾斜的角度以及加速度,这就需要用到陀螺仪与加速度计;对于速度环,只需要采集速度即可,只用到了编码器;方向环,因为这届直立车是电磁控制的,所以用到的就是电磁传感器。当然是用这些传感器需要注意很多细节,这里就不赘述了。这三个环中每个环都是独立的,用的都是经典的pid算法,但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定联系,比如说直立环的调节间接的影响了速度环和方向环的调节,所以在调参上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先调直立环,再调别的部分的参数)。在调试的过程中,我们也试过别的算法,比如在通过陀螺仪和加速度计获得角度的方面,使用过卡尔曼滤波和互补滤波算法等等。

       总之这次比赛获得了区赛的二等奖,其实对于这种结果我算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毕竟是学校第二参加这种比赛,上届留下的资料较少,大部分都是靠我们自己摸索出来的。当然我们这届也为下届做了更好的准备,希望他们在下届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其次,通过这次比赛也增加了自己的竞技精神,比赛是残酷的,我们组取得的成绩也算比较遗憾,因为离一等奖只差0.3秒,而且还是被上一名反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