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方法区及堆、栈(转了慢慢看)

来源:互联网 发布:log4j配置mybatis sql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13:24

第一部分

转载自http://www.cnblogs.com/hqji/p/6582365.html


1、java中的栈(stack)和堆(heap)是java在内存(ram)中存放数据的地方

2、堆区

     存储的全部是对象,每个对象都包含一个与之对应的class的信息。(class的目的是得到操作指令);

     jvm只有一个heap区,被所有线程共享,不存放基本类型和对象引用,只存放对象本身。

     堆的优劣势:堆的优势是可以动态的分配内存大小,生存期也不必事先告诉编译器,java的垃圾收集器会自动收取这些不在使用的数据,但缺点是,由于要在运行时动态分配内存,存取速度慢。

3、栈区

     每一个线程包含一个stack区,只保存基本数据类型的对象和自定义对象的引用(不是对象),对象都存放在共享heap中;

     每个栈中的数据(基本数据类型和对象引用)都是私有的,其他栈不能访问;

     栈分为3部分:基本类型变量区、执行环境上下文、操作指令区(存放操作指令)

  栈的优势劣势:存取速度比堆要快,仅次于直接位于CPU的寄存器,但必须确定的是存在stack中的数据大小与生存期必须是确定的,缺乏灵活性。单个stack的数据可以共享。

      stack:是一个先进后出的数据结构,通常保存方法中的参数,局部变量。

      在java中,所有基本类型和引用类型都在stack中储存,栈中数据的生存空间一般在当前scopes内

4、方法区

     1)、又叫静态区,跟堆一样,被所有的线程共享。方法区包含所有的class和static变量;

     2)、方法区中包含的都是在程序中永远的唯一的元素

5、在JAVA中,有六个不同的地方可以存储数据:
  1. 寄存器(register)。

这是最快的存储区,因为它位于不同于其他存储区的地方——处理器内部。但是寄存器的数量极其有限,所以寄存器由编译器根据需求进行分配。你不能直接控制,也不能在程序中感觉到寄存器存在的任何迹象。


  2. 堆栈(stack)。

位于通用RAM中,但通过它的“堆栈指针”可以从处理器哪里获得支持。堆栈指针若向下移动,则分配新的内存;若向上移动,则释放那些 内存。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分配存储方法,仅次于寄存器。创建程序时候,JAVA编译器必须知道存储在堆栈内所有数据的确切大小和生命周期,因为它必须生成 相应的代码,以便上下移动堆栈指针。这一约束限制了程序的灵活性,所以虽然某些JAVA数据存储在堆栈中——特别是对象引用,但是JAVA对象不存储其中。 


  3. 堆(heap)。

一种通用性的内存池(也存在于RAM中),用于存放所以的JAVA对象。堆不同于堆栈的好处是:编译器不需要知道要从堆里分配多少存储区 域,也不必知道存储的数据在堆里存活多长时间。因此,在堆里分配存储有很大的灵活性。当你需要创建一个对象的时候,只需要new写一行简单的代码,当执行 这行代码时,会自动在堆里进行存储分配。当然,为这种灵活性必须要付出相应的代码。用堆进行存储分配比用堆栈进行存储存储需要更多的时间。 


  4. 静态存储(static storage)。

这里的“静态”是指“在固定的位置”。静态存储里存放程序运行时一直存在的数据。你可用关键字static来标识一个对象的特定元素是静态的,但JAVA对象本身从来不会存放在静态存储空间里。 


  5. 常量存储(constant storage)。

常量值通常直接存放在程序代码内部,这样做是安全的,因为它们永远不会被改变。有时,在嵌入式系统中,常量本身会和其他部分分割离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将其放在ROM中 .


  6. 非RAM存储。

如果数据完全存活于程序之外,那么它可以不受程序的任何控制,在程序没有运行时也可以存在。 
   就速度来说,有如下关系: 
   寄存器 < 堆栈 < 堆 < 其他 

      运行类过程:方法区找到方法--堆中实例化对象--调用栈(指向堆中实例)


第二部分

转载自http://www.cnblogs.com/wangguoning/p/6109377.html


方法区 
在一个jvm实例的内部,类型信息被存储在一个称为方法区的内存逻辑区中。类型信息是由类加载器在类加载时从类文件中提取出来的。类(静态)变量也存储在方法区中。
 

jvm实现的设计者决定了类型信息的内部表现形式。如,多字节变量在类文件是以big-endian存储的,但在加载到方法区后,其存放形式由jvm根据不同的平台来具体定义。
 

jvm在运行应用时要大量使用存储在方法区中的类型信息。在类型信息的表示上,设计者除了要尽可能提高应用的运行效率外,还要考虑空间问题。根据不同的需求,jvm的实现者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追求一种平衡。
 

因为方法区是被所有线程共享的,所以必须考虑数据的线程安全。假如两个线程都在试图找lava的类,在lava类还没有被加载的情况下,只应该有一个线程去加载,而另一个线程等待。
 

方法区的大小不必是固定的,jvm可以根据应用的需要动态调整。同样方法区也不必是连续的。方法区可以在堆(甚至是虚拟机自己的堆)中分配。jvm可以允许用户和程序指定方法区的初始大小,最小和最大尺寸。
 

方法区同样存在垃圾收集,因为通过用户定义的类加载器可以动态扩展
Java程序,一些类也会成为垃圾。jvm可以回收一个未被引用类所占的空间,以使方法区的空间最小。 

类型信息 
对每个加载的类型,jvm必须在方法区中存储以下类型信息: 
一 这个类型的完整有效名 
二 这个类型直接父类的完整有效名(除非这个类型是interface或是java.lang.Object,两种情况下都没有父类) 
三 这个类型的修饰符(public,abstract, final的某个子集) 
四 这个类型直接接口的一个有序列表 

类型名称在java类文件和jvm中都以完整有效名出现。在java源代码中,完整有效名由类的所属包名称加一个".",再加上类名组成。例如,类Object的所属包为java.lang,那它的完整名称为java.lang.Object,但在类文件里,所有的"."都被斜杠“/”代替,就成为java/lang/Object。完整有效名在方法区中的表示根据不同的实现而不同。 

除了以上的基本信息外,jvm还要为每个类型保存以下信息: 
类型的常量池( constant pool) 
域(Field)信息 
方法(Method)信息 
除了常量外的所有静态(static)变量 

常量池 
jvm为每个已加载的类型都维护一个常量池。常量池就是这个类型用到的常量的一个有序集合,包括实际的常量(string, 
integer, 和floating point常量)和对类型,域和方法的符号引用。池中的数据项象数组项一样,是通过索引访问的。 
因为常量池存储了一个类型所使用到的所有类型,域和方法的符号引用,所以它在java程序的动态链接中起了核心的作用。 

域信息 
jvm必须在方法区中保存类型的所有域的相关信息以及域的声明顺序, 
域的相关信息包括: 
域名 
域类型 
域修饰符(public, private, protected,static,final   volatile, transient的某个子集) 
        
方法信息 
jvm必须保存所有方法的以下信息,同样域信息一样包括声明顺序 
方法名 
方法的返回类型(或 void) 
方法参数的数量和类型(有序的) 
方法的修饰符(public, private, protected, static, final, synchronized, native, abstract的一个子集)除了abstract和native方法外,其他方法还有保存方法的字节码(bytecodes)操作数栈和方法栈帧的局部变量区的大小           
异常表 

类变量

(Class Variables 译者:就是类的静态变量,它只与类相关,所以称为类变量) 
类变量被类的所有实例共享,即使没有类实例时你也可以访问它。这些变量只与类相关,所以在方法区中,它们成为类数据在逻辑上的一部分。在jvm使用一个类之前,它必须在方法区中为每个non-final类变量分配空间。 

常量(被声明为final的类变量)的处理方法则不同,每个常量都会在常量池中有一个拷贝。non-final类变量被存储在声明它的 
类信息内,而final类被存储在所有使用它的类信息内。 

对类加载器的引用 
jvm必须知道一个类型是由启动加载器加载的还是由用户类加载器加载的。如果一个类型是由用户类加载器加载的,那么jvm会将这个类加载器的一个引用作为类型信息的一部分保存在方法区中。 

jvm在动态链接的时候需要这个信息。当解析一个类型到另一个类型的引用的时候,jvm需要保证这两个类型的类加载器是相同的。这对jvm区分名字空间的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对Class类的引用
 
jvm为每个加载的类型(译者:包括类和接口)都创建一个java.lang.Class的实例。而jvm必须以某种方式把Class的这个实例和存储在方法区中的类型数据联系起来。 

你可以通过Class类的一个静态方法得到这个实例的引用// A method declared in class java.lang.Class: 
public static Class forName(String className); 

假如你调用forName("java.lang.Object"),你会得到与java.lang.Object对应的类对象。你甚至可以通过这个函数 
得到任何包中的任何已加载的类引用,只要这个类能够被加载到当前的名字空间。如果jvm不能把类加载到当前名字空间, 
forName就会抛出ClassNotFoundException。 
(译者:熟悉COM的朋友一定会想到,在COM中也有一个称为      类对象(Class Object)的东东,这个类对象主要      是实现一种工厂模式,而java由于有了jvm这个中间      层,类对象可以很方便的提供更多的信息。这两种类对象      都是Singleton的) 

也可以通过任一对象的getClass()函数得到类对象的引用,getClass被声明在Object类中: 
// A method declared in class java.lang.Object: 
public final Class getClass(); 
例如,假如你有一个java.lang.Integer的对象引用,可以激活getClass()得到对应的类引用。 

通过类对象的引用,你可以在运行中获得相应类存储在方法区中的类型信息,下面是一些Class类提供的方法: 
// Some of the methods declared in class java.lang.Class: 
public String getName(); 
public Class getSuperClass(); 
public boolean isInterface(); 
public Class[] getInterfaces(); 
public ClassLoader getClassLoader(); 

这些方法仅能返回已加载类的信息。getName()返回类的完整名,getSuperClass()返回父类的类对象,isInterface()判断是否是接口。getInterfaces()返回一组类对象,每个类对象对应一个直接父接口。如果没有,则返回一个长度为零的数组。 
getClassLoader()返回类加载器的引用,如果是由启动类加载器加载的则返回null。所有的这些信息都直接从方法区中获得。 

方法表 
为了提高访问效率,必须仔细的设计存储在方法区中的数据信息结构。除了以上讨论的结构,jvm的实现者还可以添加一些其他的数据结构,如方法表。jvm对每个加载的非虚拟类的类型信息中都添加了一个方法表,方法表是一组对类实例方法的直接引用(包括从父类继承的方法)。jvm可以通过方法表快速激活实例方法。(译者:这里的方法表与C++中的虚拟函数表一样,但java方法全都 是virtual的,自然也不用虚拟二字了。正像java宣称没有      指针了,其实java里全是指针。更安全只是加了更完备的检查机制,但这都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个人认为java的设计者      始终是把安全放在效率之上的,所有java才更适合于网络开发) 

一个例子 
为了显示jvm如何使用方法区中的信息,我们据一个例子,我们 
看下面这个类: 
class Lava { 
    private int speed = 5; // 5 kilometers per hour 
    void flow() { 
    } 
} 

class Volcan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ava lava = new Lava(); 
        lava.flow(); 
    } 
} 
下面我们描述一下main()方法的第一条指令的字节码是如何被执行的。不同的jvm实现的差别很大,这里只是其中之一。 

为了运行这个程序,你以某种方式把“Volcano"传给了jvm。有了这个名字,jvm找到了这个类文件(Volcano.class)并读入,它从类文件提取了类型信息并放在了方法区中,通过解析存在方法区中的字节码,jvm激活了main()方法,在执行时,jvm保持了一个指向当前类(Volcano)常量池的指针。 

注意jvm在还没有加载Lava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执行了。正像大多数的jvm一样,不会等所有类都加载了以后才开始执行,它只会在需要的时候才加载。 

main()的第一条指令告知jvm为列在常量池第一项的类分配足够的内存。jvm使用指向Volcano常量池的指针找到第一项,发现是一个对Lava类的符号引用,然后它就检查方法区看lava是否已经被加载了。 

这个符号引用仅仅是类lava的完整有效名”lava“。这里我们看到为了jvm能尽快从一个名称找到一个类,一个良好的数据结构是多么重要。这里jvm的实现者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如hash表,查找树等等。同样的算法可以用于Class类的forName()的实现。 

当jvm发现还没有加载过一个称为"Lava"的类,它就开始查找并加载类文件"Lava.class"。它从类文件中抽取类型信息并放在了方法区中。 

jvm于是以一个直接指向方法区lava类的指针替换了常量池第一项的符号引用。以后就可以用这个指针快速的找到lava类了。而这个替换过程称为常量池解析(constant pool resolution)。在这里我们替换的是一个native指针。 

jvm终于开始为新的lava对象分配空间了。这次,jvm仍然需要方法区中的信息。它使用指向lava数据的指针(刚才指向volcano常量池第一项的指针)找到一个lava对象究竟需要多少空间。 

jvm总能够从存储在方法区中的类型信息知道某类型对象需要的空间。但一个对象在不同的jvm中可能需要不同的空间,而且它的空间分布也是不同的。(译者:这与在C++中,不同的编译器也有不同的对象模型是一个道理) 

一旦jvm知道了一个Lava对象所要的空间,它就在堆上分配这个空间并把这个实例的变量speed初始化为缺省值0。假如lava的父对象也有实例变量,则也会初始化。 

当把新生成的lava对象的引用压到栈中,第一条指令也结束了。下面的指令利用这个引用激活java代码把speed变量设为初始值,5。另外一条指令会用这个引用激活Lava对象的flow()方法。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