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亮剑》看先进的管理(原创)

来源:互联网 发布:python while循环假死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4 06:17

 

撰写本文,纯系本人的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来拍砖。

《亮剑》是前两年乃至到现在各个电视台都还在热播的一步军事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大多数人看该剧多是因为该剧一改过去此类题材电视剧的一贯作风,而是用近乎写实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军人真实的战斗、生活画面。观后让人不自觉地产生强烈的共鸣和认同感。

我反复的观看了该剧多遍,不敢妄加什么评论,本文只是从管理这个新的视角对该剧中的一些先进管理思想、方法、手段进行一个深入的挖掘,并试着阐明正是因为这些先进的管理思想,以及对这些管理思想的贯彻执行,使得主人公李云龙的独立团迸发出了超人想想的战斗力。纵然是装备落后,纵然是生产落后,纵然是大敌当前,凭着这种先进的管理,我们仍然能够所向披靡!

在《亮剑》中,故事的主题大背景就是红军长征结束后,转入抗日前线并整编为18集团军之后的战斗场景。作为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这是人所共知的军队管理的根本性原则。但是在《亮剑》中,对天职这一原则有全新的阐释,尤其作为主人公的李云龙更是创造性地加以贯彻执行。下面我就试着阐述之。

其实李云龙对天职这一原则是辩证认识和执行的,并能够在原则的前提下发挥自己最大的创造力,去争取最大的胜利。

比如该剧一开始,李云龙指挥的新一团身陷重围,上级命令部队后撤,突出包围圈,而李云龙没有死板的执行,他的前提是上级没有我现在更了解这的情况,因此李云龙决定从正面突围,一炮干掉坂田联队长,从正面突出重围。

这里凸现了一个辩证的管理思想——在遵守原则、服从命令、理解命令精髓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去执行命令。李云龙的创造性就是在于灵活的运用了“擒贼先擒王”的古训,他深刻知道战场上指挥官就是军队的灵魂,他知道要突出重围,如果先干掉敌人的指挥官,可以造成敌人不战自乱的情形,这种情况下突围成功的可能性就非常之高。这招看似冒险,实则非常之稳妥,因为李云龙做此决策的依据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个奇招,更重要的是从正面突围可以激发战士们的斗志,使士气高昂,同时他也深知自己部队的家底从正面突围是够用的,没有装备这个物质基础,冲李云龙的性格他是不会触这个霉头的。这之后李云龙就因为战场抗命被撤了职,搞去当被服厂的厂长。李云龙一直不服气的说:不就是突围吗?从哪儿突围不是一样?其实这体现他的管理思想就是命令我要执行,但是我不执行死命令,我要有创造性,因为我是火线上的指挥官我最清楚实际的情况,因此我能做出最优的决策。这一点就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的。在之后的抗战生涯中其实李云龙几乎在每次的战斗中都充分发挥这一管理思想,当然造成的负面影响是给人的感觉就是他老是抗命,难于管理,但实际的效果是他每次的战绩是别人难以企及的。在秀琴被杀,他攻下平安县城之后,李云龙去医院看望赵刚时,两人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出,赵刚对李云龙的这种指挥管理风格最终是认同了,并且用乖孩子和淘气的孩子做了很好的比喻。在赵刚之后的战斗生涯中,对李云龙的这一管理方法也进行了一些发挥,比如解放战争时期,李云龙指挥部队打楚云飞部,赵刚刚被拉回来当政委时,他发现李云龙不在,而且得知李云龙上了前线当突击队长,他恼火的同时立刻指挥炮兵集中火力炮轰敌军之结合部,这其实都是在创造性地管理,因为上级只是命令攻击敌军,并没有具体的指出如何攻击、怎样攻击和从那个方向攻击。

在实际的管理中,我非常提倡任何人、任何一个管理者都可以充分发挥这一管理思想的精髓,创造性地去完成手头的任务。更不必拘泥于形式的命令之中,而是深刻的理解命令或人物的精髓之后,创造性的去发挥和执行。

创造就是消灭死!

在部队日常管理和用人上,李云龙和赵刚在彻底相互认同并成为朋友之后,统一了思想和认识,他们深知部队中人员装备参差不齐,战斗力弱,要想提高战斗力,同样需要创造性的办法。于是两人决定将部队中武术好的、射击好的、投弹准的、刺杀好的分别集中起来,进行加强的专门训练,组成专业的小组。用李云龙的话说就是把力量集中在一点然后瞬间释放出来,其实这也是太极拳拳法的精髓之一。这一原则被创造性的运用到部队管理上后,李云龙部的战斗力提高是有目共睹的。

在实际的管理上,一个团队其实有时往往也是人员素质、能力、装备等参差不齐,甚至有时一个团队从一开始都不能很好的走出这种困境,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考虑运用这一原则,集中优势兵力,作用于一点,逐个击破问题,瞬间提高战斗力。这也是我总结的另一个管理原则。

在《亮剑》中,对于军官或人才的作用和职责也有很好的阐释,其中尤以李云龙的阐释最为新颖到位,比如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从赵刚处接手了一批俘虏,在训话时他得知其中有一个兵是炮兵,那么对他来讲这就是人才,那么怎么用好这个人才呢?他的训话就给了我们答案:你带出一个班,我让你当班长;你带出一个排,我让你当排长;……这段话看似调侃实则是用人的精髓原则。试想一个人就算是超人又能发挥多大的威力呢?一个团队又能招募到多少人才呢?一个团队又能安排多少所谓的领导岗位以表现对人才的重视呢?即使安排了合适的领导职位,人才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这些问题其实是团队管理中必须面临和面对的问题,解决的好,团队战斗力就会越来越高,解决不好团队有可能分崩离析。李云龙的这番话其实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们解答了问题:

1、你是人才,你就给我多带些人出来;

2、你是人才你能带出多少人,我就让你管多少人;

3、你是管理者了,你的职责还是培训;

有了这些之后,那么任何人才都是可以接受和认可的,因为自己升不升官,有没有前途,会不会得到更多的利益这些都是真正的与自己团队休戚相关的。更重要的是,这其实就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放大,更能体现人才的真正价值。

时下,有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利益,如果假设这是对的,那么我认为这利益的最高形式就是生命。

在《亮剑》中,当陈家峪的乡亲们被山本杀害时、当鬼子扫荡残并忍杀害我们的同胞时、当和尚被土匪杀害时、当张大彪突围负伤时,李云龙都是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用生命去捍卫国家、民族、团队的利益。也因此他和他的团队结成了生死兄弟般的情谊。古语云: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在李云龙的团队里,可以说虽然没有亲兄弟没有亲父子,但是团队中那种比亲兄弟亲父子还要亲的感情更是超越了这句古训,也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人和一种别的感情。

说到这里时,我想起电视剧中的这些生死的场景,我的眼睛湿润了,我为一个团队,一个完全是普通人组成的团队,能有这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震撼!我为这种生与死都不能交换的团队感情所感动!

在现实的管理中,当然没有战场上这样的残酷,但是在变化多端的商场上同样需要我们每个团队的成员互相维护彼此之间的利益,哪怕是自己作出些许的牺牲,也要维护团队,维护他人的利益,只有这样,这个团队才能是具有真正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也只有这样自己的利益才能真正的得到保护。

以上只是我的拙见,我只是从团队管理这个视角去重新审视《亮剑》这部电视剧,对于这篇文章我也是酝酿了很久了。但仍觉思想不够深刻,今日成文,权当是引玉之砖。

如果说当时八路军的装备是最差的,但是战斗力确是相当强悍的,连鬼子都忌惮三分。而我认为之所以会这样,与当时八路军的管理是最先进的,不是没有关系的。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像李云龙式的人物,在当时环境下,如果出在日军阵营,出在国军阵营,甚至放眼世界将这个人物放在苏军、美军、英军、德军等的阵营里,他还会不会有这样的威力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些军队中都缺少适应这种管理的大环境,以德军为例,德军的纪律严明是世界知名的,如果李云龙是在这样的军队中,估计早被军法处置了。如果是美军,估计李云龙也不会被重用,因为美国人虽然承认个性,但无法去用生命诠释这样一个团队出来(别跟我讲《英雄连》那是好莱坞的商业宣传)。

因此好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还需要好的环境,好的土壤才能开花结果才能长成参天的大树。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