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网络层

来源:互联网 发布:武当山釒殿的建筑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7 23:37
  • 计算机网络–概述
  •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
  •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
  •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
  • 计算机网络–运输层
  • 计算机网络–应用层

1. 网际IP协议

1.1 IP协议配套使用的协议:

  • 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ortocol)
  •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CG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 网际组管理协议IC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1.2 IP网的概念

1.3 分组在互联网的传送

1.4 分类的IP地址


分类IP地址已经称为历史,目前广泛使用无分类IP地址进行路由选择。

1.5 IP地址和硬件地址

跨网IP地址和硬件地址

1.6 地址解析协议ARP

1.7 IP数据报

1.8 IP层转发分组

2.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为什么要进行子网划分?

  • IP地址利用率低
  • 路由表太大
  • 两级IP不够灵活

2.1 子网划分

2.2 子网掩码


三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

2.3 使用分子网时分组的转发

2.4 无分类编址CIDR(构造超网)

  • 采用无分类编址采用斜线记法,例如



地址块划分举例

  • 采用最长前缀匹配方法
    当匹配结果不止一个时,选择具有最长网络前缀的路由

  • 使用二叉线索查表路由表
    为了加速查找

3.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3.1 报文格式

3.2 报文种类

  • ICMP差错报告报文
  • ICMP询问报文

3.3 应用举例

1. ping
源主机向目的主机发送ICMP回送请求报文,目的主机收到之后返回ICMP回送回答报文

2. traceroute/tracert
源主机向目的主机发送一连串IP数据报(无法交付的UDP用户数据报):

  • 第一个数据报P1生存时间TTL设置为1,第一个路由器R1收到后,将P1的TTL减1,为0,想源主机发送ICMP时间超过报文;
  • 第二个数据报P2的TTL值为2,经过第二个路由器R2处理后,TTL值也为0,也返回同样的超时报文;
  • 最后一个数据报到达目的主机,主机不再转发。由于该数据报为无法交付的UDP用户数据报,所以目的主机向源主机发送ICMP终点不可达的差错报告报文。

4. 互联网路由选择协议

整个互联网划分为许多较小的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 AS),采用分层次的路由选择协议:

  • 内部网管协议IGP:如RIP和OSPF
  • 内部网管协议EGP:如BGP-4

4.1 内部网关协议RIP

4.1.1 RIP的特点

  • 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 RIP协议仅和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
  • RIP报文格式

4.1.2 RIP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实现简单、开销小
缺点:适用于小规模的网络;好消息传播得快,坏消息传播得慢

4.2 内部网关协议OSPF

与RIP的不同点

  • OSPF向本自治系统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
  • 内容为本路由器与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
  • 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才执行第一步
  • 每个路由器都有一张全网的拓扑结构图
  • 当网络较大时,划分区域

OSPF不用UDP,而是直接使用IP协议数据报

4.3 外部网关协议BGP

边界网关协议BGP只能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并非要选择一条最佳路由。每个AS有一个BGP发言人,与其他网络的BGP发言人建立TCP连接交换路由信息。

当前的互联网是多级结构,这决定了BGP路由选择协议的特点

BGP报文

4.4 路由器的构成

路由器是一种具有多输入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机,其任务是转发分组,工作在网络层。

4.4 IP多播

多播实现一对多的数据分发,可大大节省网络资源。

IP多播需要两种协议:

  • 本地网络是否参加参加多播:IGMP协议
  • 多播路由选择协议:尚未形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