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tch

来源:互联网 发布:人工智能龙头概念股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1 23:02

switch语句,又称开关语句,用于处理多分支结构的条件选择语句,使用switch语句直接处理多个分支

其一般形式为:


switch(表达式)

      case 常量表达式1:
         语句1;
      break;
      
      case 常量表达式2:
         语句2;
      break;

……
      case 常量表达式n:
         语句n;
      break;

      default:
         语句n+1;
      (break;)
}


执行流程:

首先计算switch后面圆括号中表达式的值,然后用此值依次与各个case的常量表达式比较(也可以是数字)。
若圆括号中表达式的值与某个case后面的常量表达式的值相等,就执行此case后面的语句,执行后遇break语句就退出switch语句;
若圆括号中表达式的值与所有case后面的常量表达式都不等,则执行default后面的语句n+1,然后退出switch语句,

注意:

1.case后面的常量表达式实际上只起语句标号作用,而不起条件判断作用,即"只是开始执行处的入口标号".

2.每个case 语句的结尾绝对不要忘了加break,否则将导致多个分支重叠(除非有意使多个分支重叠)

3.case 后面只能是整型或字符型的常量或常量表达式。


case 语句的排列顺序

1、按字母或数字顺序排列各条case 语句

      如果所有的case 语句没有明显的重要性差别,这样做可以很容易的找到某条case 语句

2、把正常情况放在前面,而把异常情况放在后面。

3、按执行频率排列case 语句:把最常执行的情况放在前面,而把最不常执行的情况放在后面。

     最常执行的代码可能也是调试的时候要单步执行的最多的代码。如果放在后面的话,找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而放在前面的话,可以很快的找到

使用case 语句的其他注意事项

1、简化每种情况对应的操作。
使得与每种情况相关的代码尽可能的精炼。case 语句后面的代码越精炼,case 语句的结果就会越清晰。如果case 语句后面的代码整个屏幕都放不下,这样的代码谁也难看得很清晰吧。如果某个case 语句确实需要这么多的代码来执行某个操作,那可以把这些操作写成一个或几个子程序,然后在case 语句后面调用这些子程序就ok 了。一般来说case语句后面的代码尽量不要超过20 行。

2、不要为了使用case 语句而刻意制造一个变量。
case 语句应该用于处理简单的,容易分类的数据。如果你的数据并不简单,那可能使用if-else-if 的组合更好一些。为了使用case 而刻意构造出来的变量很容易把人搞糊涂,应该避免这种变量。比如:
char action = a[0];
switch (action)
{
   case ‘c’:
      fun1();
      break;
   case ‘d’:
      …
      break;
   default:
      break;
}
这里控制case 语句的变量是action。而action 的值是取字符数组a 的一个字符。但是这种方式可能带来一些隐含的错误。一般而言,当你为了使用case 语句而刻意去造出一个变量时,真正的数据可能不会按照你所希望的方式映射到case 语句里。在这个例子中,如果用户输入字符数组a 里面存的是“const”这个字符串,那么case 语句会匹配到第一个case上,并调用fun1()函数。然而如果这个数组里存的是别的以字符c 开头的任何字符串(比如:“col”,“can”),case 分支同样会匹配到第一个case 上。但是这也许并不是你想要的结果,这个隐含的错误往往使人抓狂。如果这样的话还不如使用if-else if 组合。比如:
if(0 == strcmp(“const”,a))
{
   fun1();
}
else if
{
   …
}

三、把default 子句只用于检查真正的默认情况。
有时候,你只剩下了最后一种情况需要处理,于是就决定把这种情况用default 子句来处理。这样也许会让你偷懒少敲几个字符,但是这却很不明智。这样将失去case 语句的标号所提供的自说明功能,而且也丧失了使用default 子句处理错误情况的能力。所以,老老实实的把每一种情况都用case 语句来完成,而把真正的默认情况的处理交给default 子句。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