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总结线性表的几种主要存储结构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易邮箱泄露 数据库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7:09

《数据结构》实验二:

线性表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巩固线性表的数据结构的存储方法和相关操作,学会针对具体应用,使用线性表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

二.实验时间

  准备时间为第3周到第4周,具体集中实验时间为第4周第2次课。2个学时。

三.实验内容

1.建立一个由n个学生成绩的顺序表,n的大小由自己确定,每一个学生的成绩信息由自己确定,实现数据的对表进行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分别输出结果。

要求如下:

  1)用顺序表来实现。

  2)用单链表来实现。

  3)用双链表实现。

  4)用静态链表实现。

  5)用间接寻址实现。

分开写程序,可以一个方法分别写一博客文章上交作业。

 2.实现两个集合的相等判定、并、交和差运算。要求:

  1)自定义数据结构

  2)自先存储结构,并设计算法。在VC中实现。

以上三题,第1题必须完成。第2和第3题可以作为选做题。

四.实验报告

 1.在博客中先写上实习目的和内容,画出主要操作运算算法图,然后分别上传程序代码。插入调试关键结果截图。

 2.单独写一个博文,比较总结线性表的几种主要存储结构。


总结线性表的几种主要存储结构

1、顺序表:

顺序表是一段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一般用一维数组实现,这是与链表的不同之处。因为是选择用数组实现,所以要分配固定长度的数组空间,这样便限制了元素的数量,也容易浪费存储空间。但同时,其存储结构也使得寻找下一个元素会较为方便。

2、单链表:

单链表是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存放线性表的元素。对比顺序表,在单链表中是用结点来帮助其存储。结点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元素数据(data)和地址信息(next)。其中地址信息是用指针来定义,而定义头指针是为了更好的确定表头。用结点来进行数据的连接是动态存储分配,对比顺序表则解决其因为静态存储分配而形成的缺点。但单链表与顺序表在查找算法中的平均时间性能均为O(n)。

3、双链表:

双链表对比单链表则是在结点部分多了前驱指针域(prior),这样使得检索遍历数据更加灵活。在双链表中,其在指针的修改中要注意其修改的相对顺序。顺序的前后会改变算法的运行,所以要特别注意。在定义构造函数时,其也多了关于前驱指针的定义,这里也是与单链表不同之处。

4、静态链表:

静态链表是用数组来表示单链表,用数组元素的下标来模拟单链表的指针。其是利用数组定义,所以属于静态存储分配。对比顺序表,其多了一个模拟指针,对比单链表,其又不是动态的存储分配。但是静态链表与这两种都有相像之处。在定义时,需将数组和其下标都要兼顾,这个是构造函数的要点。其他则对比顺序表和单链表无太大区别。

5、间接寻址:

间接寻址是将数组和指针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其将数组中存储数据元素的单元改为存储指向该元素的指针。与顺序表不同的地方是,间接寻址移动的是指针而不是元素,但其他地方则与顺序表区别不大,所以其仍具有顺序表随机存取的优点和表长难以确定的问题。

6、总结:

这几种线性表虽然存储结构不尽相同,但在运算方面都极为相似。只需弄清它们分别的构造函数与大概的运算思路,则每一种线性表都可以很快的进行书写算法。




阅读全文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