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贯注的方法》

来源:互联网 发布:证件照 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4 06:34

从来都没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渐渐发现多年前自己读过得书,现在要回想起来非常的困难。如今回忆大学在图书馆啃过得书,只能依稀记得一些内容,当时的感受也变得模糊不清。大脑的磁盘清理系统随意删除我过去的记忆,也不可能问我哪些重不重要,就是这样随着时间流逝忘掉了,以后还是勤劳一点吧!读完就写读书笔记,做好数据持久化。

《全神贯注的方法》–托马斯M.斯特纳(Thomas M.Sterner)
作者是一位钢琴技师,一开始我以为这又是以前看过的那种一句话就可以说完,却要花一本书的功夫来解释的全篇废话的鸡汤实践励志文。读了几句我便改变了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作者以日常叙事的口吻,清晰明了的描述自己的观点,告诉读者自己的人生经验,读来酣畅淋漓,就像同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聊了两个小时。作者是以《练习的心态》这本书出名的。看完这本书,我又回去看了《练习的心态》,但是更推荐度《全神贯注的方法》,《练习的心态》还是有比较多老外那种蹩脚的日常事例说明,读来索然寡味。而《全神贯注的方法》则更倾向于说人话,哈哈,写书的人最难做到的就是以读者易于消化理解的文字传达自己的观念。同时本书的译者是比较优秀的,语言转换得当,没有严重的翻译腔。

Chapter1 意识觉察训练

“要做到全神贯注,关键要学会跟你内心的“旁观者”沟通,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自我觉察,学会像一个旁观者一样观察自己的内心”
“大脑每天忙个不停,不是在东瞅西望观察四周,就是在幻想未来(哪怕只是3秒之后)。”
“冥想可以让我们旁观自己的思绪,而不再完全受其影响。通过冥想,我们可以选择那些对我们有益的想法,抛开那些无益的想法。冥想可以让我们的思考放慢,让我们的思路更清。一旦思路清晰,我们的焦虑感就会大大降低。”
“冥想练习可以让大脑的节奏放慢,更加专注。一旦专注成为一种习惯,你就可以节省很多浪费在无用思考上的时间,变得更加高效。”

Chapter2 定义当下

“你对当下的解读不仅能决定你的感受,而且还会影响你的能力发挥。在这个问题上,我最常用的例子是木板行走。拿块12英寸(约30厘米)宽,20英尺(约6米)长的木 板,放到平地上,让人踩着木板从一头走到另一头,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轻松完成。这个太简单了,人们甚至都不用动脑子就能完成。还是同样一块木板, 你把它架到两个50英尺(约15米)高的楼顶上,再让刚才那个人走过去。结果会怎样?他会非常紧张,觉得这件事特别难。因为他对这件事的心态变了,所以他觉得任务难度骤然加大,变得几乎不可能完成了。其实我们都知道,任务跟刚才并无两样,是他对这件事的看法引发了恐惧心理,从而影响了他的能力发挥。 有人可能会说这很正常,这完全是人类本能。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消防队员在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时依然冲进大楼,海上救卫队面对狂风骇浪依然破浪前行……这些行为都违反人类本能,但经过反复训练的高手却能坦然面对,并高水平完成。 记得在考飞行驾照时,我要不断地重复多种不同的操作流程,以至于到最后,即便遇到那些事关生死的场景,我依然能保持平静、专注,能高效完成飞行操作。 我们对当下的解读不仅会决定我们能否发挥最佳水平,它还可以让我们变得更有斗志,更有持久性,反过来,也能让我们斗志渐灭,偃旗息鼓。运用旁观者视角,观察一下你对当下的解读。 你会发现,一旦能站在旁观者角度观察自己的意识活动,你就会变得更有主动性,也更加自由。 你可能会问,该在什么时候运用旁观者视角呢?当你觉得很舒服很愉快时,可以继续按照原来的思路进行,不需要改变自己对当下的解读。当你觉得压力很大,不太愉快时,你不妨运用旁观者视角,观察自己对当下的解读,并试着调整解读方式,从而改变自己的感受。当你觉得无聊、不耐烦时,这说明你没有全身心投入到眼前的工作中。你可能人在这里, 但心却飞到其他地方去了。这时你可以运用我们冥想练习中的方法,把自己的心拉回来,重新专注于眼前的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能并非这么简单。很多时候你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心绪, 这种情况其实是训练你自己的好时机。当我们感觉某件事有难度时,说明我们正在突破自己的极限,此时一旦跨越这道门槛,你就进步了。 之所以要进行冥想练习,要学习感受和控制自己的思绪, 是因为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控制自己当下的感受。如果我问你,你是否想要拥有强大自控力,我肯定你一定会说是。谁不想拥有自控力呢?如果在做某件事时不能超越能力的极限,你就无法在这件事上实现突破。 每次遇到障碍时,机会就来了,坚持前行,哪怕只是一点点,你都是在进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学会调整自己的解读方式,你就能重新焕发斗志,重新专注于当下,专注于眼前的工作。”

Chapter3 从实际出发设定目标

大多数人,在刚设定目标时,都不太会花时间弄清楚实现目标究竟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起初我们热情高涨,野心勃勃,想着要做一番大事。直到做了一段时间之后,逐渐冷静下来,才会去分析自己的计划是否符合实际。这会严重打击我们的自信心,甚至会让我们怀疑自己能否实现目标。它还会让我们看不到自己的进步,然后开始动摇,无法专心于手头的工作。 我之前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当然,现在好多了,几乎我见过的所有人也都有过这种经历。再举个例子,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跟我一样在中年时改换职业的人。 她想要成为一名视觉艺术家。为了实现梦想,她辞掉工作,开始学习新的技能。记得第一次见面时,她告诉我,她内心非常纠结,觉得自己毫无进展。 我问她为什么觉得毫无进展,她说新项目已经开始六个月了,到现在还没什么起色,跟她想象的相差甚远。我问她:“你觉得项目现在应该进行到什么地步呢?”
她沉默了一会儿:“其实我也不知道。” 我立刻接着问她:“如果你都不知道六个月应该做到什么地步,那你怎么知道自己做得不够好呢?”又是一阵沉默,然后她说:“这个恐怕我也不知道。我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
于是我又问:“如果你六个月前就掌握自己现在拥有的技能,你会感觉自己很棒吗?” 她立刻回答:“当然,肯定会。” 答案很明显了! 我告诉她,问题不在于你没有进步,而是你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不知道自己每一阶段应该前进到什么地步。只要调整一下视角,哪怕只是稍微调整一下,你的感受就会完全不同。 大多数人之所以会遇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我们总是缺乏耐心,总是想要立刻实现目标。 正如我之前所说,目标只是为我们指明方向的,而不是用来提醒我们距离终点还有多远的。如果总是想着距离目标还有多远,我们就会变得焦虑纠结,很难专注于当下,自信心也会大受打击,会感觉自己很失败,斗志也被渐渐消磨。

Chapter4 事先想好解决方案

“但随着你的意识觉察训练,或者说冥想练习的不断加强,你会越来越善于观察自己,对突发事件的反应也会更加冷静,你会在事情发生时就做出客观判断,而不是事后才想明白。 如果你是一名熟练的冥想者,甚至不需要去刻意保持客观,因为它会成为你的自然反应。我之前说过,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你一定都是先有意识,然后再做出反应的。意识总是在反应之前出现。当然,仅仅有意识是不够的,意识本身并不能改变什么。要想得到好的结果,我们必须有行动计划。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一份符合自己性格的计划,帮助我们在遇到问题时不再情绪化, 能很快冷静下来,做出正确选择。”

Chapter5 “然后呢?”:应对走神

90%的时候我们都无法安心专注于眼前的事,这让我们很难保持内心平静。但实际上,无论想要实现什么目标,真正有用的还是拥抱眼前,活在当下。专注于当下意味着,无论是身体上还是意识上, 你都能专心投入于此刻正在做的事情上——如果总是去想着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比如说做完这件事你会有多开心,或者做完这个你就可以得到什么,你就不可能专心投入。我并不是说不能用目标激励自己,但如果你总是想着未来,总是渴望未来发生的事,你就会感觉当下的工作是一种折磨,是你为了要做未来某件事而付出的代价,这种心态会极大消磨你的时间,耗费你的能量不利于你完成当下的事。 那么问题来了,当你在工作中开始幻想未来某件事时,该怎么办呢?在此我跟大家分享一个解决方案。当你发现自己有些讨厌手头的工作, 开始渴望下一件事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然后呢?”难道你完成手头这件事,开始做下一件事时,你的人生就会立刻变得完美吗?你会觉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感到满足,还是会立刻开始一段新的旅程,并很快讨厌这段新旅程呢?你会立刻渴望一个新目标,从而又变得焦虑,希望赶紧完成手头的工作吗?问问自己“然后呢?”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它会提醒你,当你的心思不在当下时,你就会错过这一刻的快乐,这样你就不会总是有“赶紧做完这个,那样我就可以……一切就会很完美了!”的想法了。

Chapter6 “完美”活法:拥抱无常

变化本身就意味着成长,求变是人类的本性。想想看,你难道想一辈子都读一年级吗?想每天重复今天的生活吗?想每天中午都跟同样的人吃同样的午餐,做同样的工作,年复一年,一直如此吗? 我们需要变化,变化会让我们感觉充实,感觉振奋,能让我们学到更多东西。事实上,我们经历的每一次变化都会让我们有所收获——无论当时这些收获看起来有多么微不足道。变化会迫使我们去思考,去权衡,去反思。一成不变的人生会让人无法忍受。

Chapter7 亲临现场

这一年来,我们讨论过各种应对方案,但要想实施这些方案,你必须亲自实践,必须把心思放在眼前的比赛上。如果你想要学习如何在雨中挥杆,那就找个下雨天;如果你想要学习如何应对大风,那就找个大风天;如果你想要学习如何在情况不利时战胜自己内心的阴影,那你就要全心应对眼前的比赛,现在就是你战胜自己的机会。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