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WA到WebAR,UC想让Web无所不能

来源:互联网 发布:c语言数组定义规则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4 23:25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变化,飞速而剧烈。曾几何时,APP似乎把Web打得节节败退,APP和一个个超级应用,成为了每个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的重要入口。然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又在给既有格局带来新的改变。

 

近几年,Google等巨头推出的PWA等新技术,让Web在性能体验方面获得了极大提升,Web似乎重新燃起了逆袭之势。

 

PWA能取代原生应用吗?

 

PWA的全称是Progressive Web Apps,即“渐进式网页应用”。简单来说,就是在性能效果上,PWA可以将网页变成APP,给用户类似原生应用的体验。

 

譬如,PWA最被人们称道的性能突破有:浏览体验更快速顺畅、图标加到主屏、支持离线功能、推送通知、多媒体、Web支付等等。而且与iOS、Android平台动辄几十MB安装包的APP相比,PWA在体积方面具有前两者不可比拟的优势——其平均size只有0.6MB。

 

PWA功能演示


有了PWA,Web似乎进化成为了一个新的物种。目前除苹果safari外,国际国内主流的浏览器几乎全部都提供了对PWA技术的支持。甚至苹果也在今年公开宣布,将会投入PWA的怀抱。

 

在国内的众多浏览器中,UC在PWA技术探索方面一直都处在领先地位,UC也是首家完整支持PWA的浏览器内核产品。一般浏览器对PWA的支持,往往是从最基础的“添加到主屏幕”等功能开始切入。但是UC却率先做到了全面支持PWA功能,尤其是对Web Push服务的支持,以实现更全面的Native体验;在Android端,UC完整支持PWA的各项能力,也是国内首家支持Web Push的浏览器内核;在iOS端,目前UC iOS研发团队也已经实现了PWA的部分特性,并且在业务成功落地。

 


虽然PWA的好处多多,但是在用户体验上,距离原生应用仍然有一定差距。据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UC内核负责人李英各介绍,目前相对于Native APP,搭载PWA的Web在一些核心功能方面还有待提升。如消息推送、更便捷的APP入口、3D/AR/VR等更为酷炫的技术,这些都需要更强大的浏览器内核技术支撑。

 

UC内核:国内浏览器技术蜕变的缩影

 

如果说PWA代表了近两年Web最新最热门的技术,那么UC则代表了国内浏览器的技术领先者。通过UC内核的技术升级,可以一窥国内主流浏览器的技术进化方向。

 

一方面,作为国内最早的主流浏览器,UC在引擎、工具、数据、算法等核心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另一方面,在应用和市场规模上,目前UC已经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集团在Web引擎方面的基础设施,涵盖了总计用户超过10亿的产品线。包括UC、支付宝、手机淘宝、钉钉等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核心应用,这些应用丰富的网络场景都为UC的技术成长提供了最佳实践。

 

2011年,UC三年磨一剑,发布了首个中国创造的浏览器内核U3。U3融合了webkit内核与云端架构优势,将移动网页浏览速度提升了60%,在3G时代率先为用户提供了极速的手机浏览体验。

 

2016年的云栖大会上,UC推出了U4 1.0版本,在联网性能、标准支持、视频体验、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均有了大幅提升。U4独具的智能内存管理能力等优势,将浏览器综合性能提升了20%,视频加载性能提升了40%。

 

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杭州云栖大会上,U4内核再次进化,支持PWA、WebAR的U4 2.0版本,再次引领了浏览器的最新技术潮流。

 

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UC内核负责人李英各

 

U42.0,全面支持PWA、WebAR扩展

 

“让Web无所不能。”

 

作为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UC内核负责人,李英各首先抛出了UC这个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愿景。在外界看来,U4 2.0无疑是UC迈向这个伟大目标坚实的一步。

 

在本届云栖大会上,UC发布的U4内核2.0版本,采用了全新的V8引擎和全新的渲染架构,全面支持PWA、WebAR扩展能力,并在引擎速度、架构渲染方面有了极大提升。在用户体验方面,U4 2.0将重新打开网页的速度提高了10%-20%,使H5页面将具备更流畅的操作体验,并且还在不断扩展各主流应用和场景下的Web体验。

 

阅读全文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