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装、登录CentOS7

来源:互联网 发布:mysql declare 赋值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14:20

1.1 创建虚拟机

1. 虚拟机环境设置

 创建虚拟机环境,可按照如下环境参数配置虚拟机,其他设备保持默认即可

  • 磁盘: 30G; 选择将虚拟机磁盘存储为单个文件
  • 内存: 2G
  • 处理器:2个
  • 每个处理器核心数:1个

2.网络连接模式

创建虚拟机时,需要配置网络连接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模式,为便于在不同网络环境下实验,通常建议选择NAT模式

  • 桥接模式 :虚拟机和物理机为并列关系,网段一样(相当于两个PC),二者连着同一个交换机、同一个路由器,一旦物理机网络环境改变,会导致虚拟机网络不正常;
  • NAT模式 : PC路由转发,虚拟机把PC当成路由器 , 即使物理机换一个网络环境(IP变了),也不会影响到虚拟机,因为它是一个独立的网络
  • 主机模式: 虚拟机用网线和PC连接,二者之间可以通信

1.2 安装CentOS 7

1.设置光驱

        安装CentOS 7系统之前,需要给虚拟机设置光驱,在虚拟机首页面,点击“编辑虚拟机设置”,选择“CD/DVD(IDE)”设备项,在右侧选中“使用ISO镜像文件”并浏览本地磁盘路径,选择CentOS7的ISO镜像文件,点击“确定”,之后点击“开启此虚拟机”进行CentOS系统的安装


2.安装信息摘要

(1).安装CentOS系统时,选择手动分配分区,主要选项如下

  • 本地化:     自动识别
  • 安装源:     本地介质
  • 软件选择: 最小安装
  • 安装位置: 在“其它存储选项”下,分区--我要配置分区,加密---不勾选加密数据
(2).建议磁盘分区

选择手动配置分区后,根据如下分区建议进行分区:

  • 新挂载点使用分区方案:标准分区
  • /boot分区: 200M
  • swap分区: 交换分区,当内存不够时,将物理磁盘的一部分空间拿出作为交换分区,将内存中无用的数据临时放到交换分区里,但交换分区是不能当内存使用的;划分原则:虚拟机内存小于4G的,分配内存的2倍,大于等于4G则分配8G;
  • 根分区(/) : 剩余空间

分区完之后开始安装,设置好root密码,不创建用户,系统开始安装

1.3 网络配置

1.自动获取IP

NAT模式时运行命令#dhclient,自动获取IP,运行#ip address#ifconfig查看获取到的ip,如果没有获取到,需要在菜单栏【编辑】下选择【虚拟网络编辑器】,进行NAT设置,以使DHCP启动

2. 配置静态IP

如果虚拟机是自动获取IP,每次机器重启后ip会变,不便于远程登录管理,需要配置固定ip,编辑网络配置相关文件: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
进入文件后,按字母“i”进入编辑模式(显示INSERT),作如下修改:
将BOOTPROTO参数从dhcp改为static,将ONBOOT参数从no改为yes,否则重启系统后网卡不会被加载,ip不能生效,同时添加字段IPADDR(通过运行dhclient后获得的ip,在虚拟网络设置里点击“DHCP设置”可查看IP范围,如图1)、NETMASK、GATEWAY(网关可在虚拟网络设置里点击“NAT设置”查看,如图2)和DNS1(推荐通用119.29.29.29),如图3,最后按“esc”退出编辑模式,再按“:wq”保存退出;





3. 测试网络连通
运行#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service 重启网络服务,再次使用#ifconfig查看更改后的效果,ping知名外网地址测试网络连通效果;在物理机上运行cmd,ping虚拟机的ip测试连通性
4. dhclient命令
该命令用于自动获取ip,如果已经运行过该命令,再运行时会报错,需要运行命令:#dhclient -r杀掉该服务后再次运行dhclient
5. 查看路由信息
命令#route -n查看路由信息,从中可查看网关,网络不通时需要排查
6. ifconfig命令
查看网卡ip,如果CentOS7系统没有ifconfig命令,在系统联网情况下,可运行#yum install -y net-tools命令安装相应的包来解决。
7. DNS配置
通常情况下在编辑文件:/etc/sysconfig/network-srcipts/ifcfg-ens33时直接添加DNS信息,此时运行命令#cat /etc/resolv.conf可以查看到DNS信息,如果查看无结果或DNS有问题,需要运行命令#vim /etc/resolv.conf添加字段“nameserver 119.29.29.29”重新配置

1.4 使用Putty远程连接Linux     

1. Putty登录界面设置
主机名填写虚拟机的IP,端口号保持默认22,实际应用中如果端口更改,则需填写对应端口,填写完毕后需要点“Save”保存会话
2. 配置回滚行数
配置回滚行数为2000,可在界面上向上回滚查看2000行
1.5 使用Xshell连接Linux
1.新建会话
指定会话名称,主机填写虚拟机的ip,端口号保持默认22
2.用户身份验证
使用用户名密码方式验证,身份验证方法选择Password,用户名/密码填写root用户和密码,之后登录就不需要再次输入密码而是直接登录
3.设置会话保持活动状态
默认会话保持活动状态为60秒,超过60s后,会话就会断开,可以更改时间
4.快捷键
登录linux后,选中内容后,按“Ctrl+insert”复制内容,右击直接粘贴
5.窗口排列
当打开多个窗口时,可以在标准按钮栏--选项卡排列处选择垂直排列、水平排列以及合并所有选项卡组等选项进行排列,直接将鼠标移到窗口处拖动也可实现

1.6 Putty秘钥认证   

1. 生成秘钥对

运行Puttygen,点击“Generate” 并保持移动鼠标,生成秘钥对,可以给秘钥设置一个密码,保存私钥到本地;
2. 配置公钥
  • 复制已生成的公钥
  • 创建公钥文件目录,并更改权限,使所属主对目录可读可写可执行(权限值对应为7)
#mkdir /root/.ssh
#chmod 700 /root/.ssh
  • 编辑公钥文件(该文件本身不存在,编辑时将自动创建,文件名不可随意,必须为authorized_keys),将复制好的公钥粘贴到文件中,注意编辑时一定要点“i”键进入编辑模式再粘贴
#vi /root/.ssh/authorized_keys
  • 关闭selinux
#setenforce 0 //仅临时关闭selinux,机器重启后恢复原状,永久关闭需配置文件
#getenforce//获取selinux的状态,“Permissive”表示临时关闭成功
3. Putty客户端设置并登录
(1).Putty客户端设置私钥路径
点击PuTTY配置窗口左侧导航栏SSH-Auth,点击“Browse”选中之前保存到本地的私钥文件,设置完后,回到Session界面,点“Save”保存会话设置
(2). 密钥方式登录
设置好后,点击“open”登录,输入用户名root,此时不用再输root用户的密码,而是输入密钥的密码即可登录root用户
1.7 Xshell密钥认证
Xshell密钥认证的原理和Putty的密钥认证是一样的,配置公钥的步骤是一样的
1.生成密钥对
在Xshell客户端界面,在菜单栏点“工具”,下拉菜单选择“新建用户密钥生成向导”,生成密钥对,并设置一个给用户密钥加密的密码
2. 配置公钥
配置公钥文件的内容与Putty一样,需要创建公钥文件的目录:/root/.ssh、更改目录权限、编辑公钥文件autherized_keys、关闭selinux,将Xshell生成的公钥文件添加到autherized_keys文件里
3. 密钥方式登录
Xshell登录窗口,点击左侧导航栏的“用户身份验证”,用户身份验证方法选择“Public key”,用户密钥选择刚才生成的密钥,并填写密钥的密码,点“确定”并登录,登录后不需再输密码了。
1.8 单用户模式
如果忘记root密码,可进入单用户模式解决
1. 进入单用户模式
重启虚拟机,在启动界面按向上方向键,选择第一行,按字母e,进入grub并编辑,找到linux16那一行,将ro改为rw,并在其后添加字段“init=/sysroot/bin/sh”,以使系统启动时加载一个程序可以运行命令,/sysroot为原系统所在路径
Ctrl+x启动,此时进入一个命令行输入界面(如图),当前所在环境并不在原来系统环境下,需要运行#chroot /sysroot/切换到原系统之后,才能更改root密码,运行#passwd root,此时会出现乱码,因为VMware环境不支持显示中文,运行命令#LANG=EN切换到英文环境,再次运行#passwd root更改密码,之后一定要运行与selinux相关的命令#touch /.autorelabel,否则无法登录系统,最后重启机器用新密码登录
1.9 救援模式
如果忘记了root密码,且对于单用户模式,若grub加密,进入grub后需要密码才能编辑而进行不下去,或者grub损坏而不能使用单用户模式,则可用救援模式解决,也可用于错误更改了系统配置文件导致系统启动不了的情况,此时进入救援模式下更改配置文件来解决
1. 救援模式
  • 先关机,然后在编辑虚拟机设置——CD/DVD(IDE)光驱设置,设备状态保持勾选“启动时连接”,路径保持选择Centos 7镜像文件存放路径;
  • 右击对应虚拟机,选择“电源”-->打开电源时进入固件(启动时进入BIOS),如图,将CD-ROM调整为首选启动项(CD-ROM Drive在顶行)并保存启动
  • 在启动界面选择“Troubshooting” 回车,在新界面选择“Rescue a CentOS Linux system”,回车,选择“1:Continue”,之后按回车得到shell,在命令行下输入#chroot  /mnt/sysimage切换到原系统(/mnt/sysimge相当于原系统根路径,此时发现前缀由“sh-4.2#”变成了“bash-4.2#”,表明已经切换到原系统,可运行#cat /root/.ssh/authorized_keys查看一个已知文件验证),切换后再运行#passwd root更改密码,重启前确保更改回BIOS开机启动项并在编辑虚拟机设置——CD/DVD配置时勾选“已连接”和“启动时连接”,或者BIOS启动项设置保持不变,CD/DVD配置为不勾选“已连接”和“启动时连接”,直接重启客户机并登录。
1.10 克隆虚拟机
1.克隆虚拟机
克隆虚拟机之前需要先关闭虚拟机,右击虚拟机,在下拉菜单中点击“管理”,子菜单中选择“克隆”,克隆方法选择“创建链接克隆”,以节省空间
2. 克隆虚拟机的设置
因为克隆的虚拟机和原虚拟机具有相同的IP设置,若二者同时开启会造成冲突,故需要对克隆虚拟机修改IP配置,运行命令编辑网络配置文件:#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s33,修改IP,并将UUID删除,UUID具有唯一性,编辑完之后运行命令重启网络服务:#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service,ping知名外网检测网络连通性.
3. 主机名相关命令
  • 查看主机名: #hostname
  • 修改主机名:#hostnamectl set-hostname  fei//直接修改了配置文件/etc/hostname
而命令#hostnamefei只是临时修改了主机名,并没有修改主机名的配置文件,重启机器后不生效
  • 查看主机名文件:#cat /etc/hostname
1.11 Linux机器相互登录
1.Linux机器之间以密码方式互相登录
  • 运行命令#ssh [ip address],标准命令:#ssh [username]@ip, 如果没有写用户名,则默认为系统当前登录的用户

  • 命令#w查看系统负载,可查看到连接到该主机的客户端,如图为其它Linux连接前后

  • 命令#whoami查看当前登陆的用户[username],ssh服务默认端口号为22,如果ssh端口不是默认的,则运行命令#ssh -pportnumber[username]@ip,例如:
#ssh -p 22root@192.168.100.134
2.Linux机器之间以密钥方式相互登录
Linux机器之间也可用密钥方式相互登录(只适合用Xshell),比如要在host2上登录host1:
  • host2上运行命令#ssh-keygen生成密钥对,按默认路径保存公、私密钥,私钥默认保存路径:/root/.ssh/id_rsa,公钥默认保存路径:/root/.ssh/id_rsa.pub,此处也可为密钥设置密码,也可不设置
  • host2上查看公钥:#cat /root/.ssh/id_rsa.pub,复制公钥内容后再添加到host1的/root/.ssh/authorized_keys;
  • host1检查selinux开启状态,若开启则先关闭selinux,临时关闭运行命令:
#setenforce 0 //临时关闭selinux
#getenforce //查看selinux状态,临时关闭后状态为“Permissive”
  • host2运行#ssh -p 22 [username]@ip即可以密钥方式登录host1,如下图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