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虚拟机Linux使用、系统安装、分区、挂载

来源:互联网 发布:宜兴俊知集团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2 21:37

一·vmware

折腾了好大功能才装上在这里把我成功安装过的程序分享给大家
基中包括VMware8.0.4破解版+精致汉化+清理程序(如果安装失败了请进行清理)
链接:http://pan.baidu.com/s/1o6j2NpC 密码:bp3e

二·虚拟机的使用
1)新建虚拟机
新建
打开 –装好的虚拟机,双击vmx文件

新建的时候,不可以选择“安装盘镜像文件”
因为会从头到尾自动安装,它是最小化安装。

Centos 64占用资源更大,有很多兼容性问题出现,建议初学者使用 32位。
虚拟机的删除:VMware_Install_Cleaner专门用于把虚拟机删除干净的。清除注册表的(如果软件卸载不干净,则会导致无法再行安装,重装系统后才可以!!!注意!!!)

2)虚拟机硬件设置
Centos 6.3最少得628M才能启动图形安装界面,所以内存再小不能少于638MB

真实CPU的性能映射到虚拟机里;若不选,是软件模拟的cpu;若选,真实机的CPU是i7,则虚拟机里的CPU也是i7;若需要跑大数据,虚拟机性能需要非常强大;但选择这个,会占用真实CPU的资源。如果需要跑大数据,就选择。(一般不用~)

3)网络设置
桥接:使用物理网卡和宿主机通信,会占用宿主机的同一网段的一个IP地址。局域网或者网络内的其他计算机通信
NAT:VMnet8和宿主机通信, 且只能和宿主机通信,能上网
host only(仅主机模式):通过VMnet1和宿主机通信,且只能和宿主机通信 ,不能上网

4)虚拟机技巧
快照 –把当前状态保存下来,虚拟机坏了,恢复快照即可。
克隆功能:
(1)链接克隆:创建原始镜像的影子,占用空间内存少完全模拟另外一个机器,会随着原始镜像的删除而不能使用;
(2) 完整克隆:创建一个完全相同的虚拟机,删除原始镜像还能够正常使用,占用与原始镜像相同的内存。

通常我们一般使用快照功能,但是在克隆时,MAC地址会冲突,导致无法上网!(修改MAC地址即可)

三·系统分区与格式化

1)MBR硬盘分区决定主分区最多只能有四个,512字节(扇区大小)-448字节(记录启动信息)=64(进行分区表示)[每16个字节表示一个分区]

GPT/GUID最大可支持128个主分区

2)Windows下A、B作为软分区的盘符,C作为第一个主分区的盘符,所以最多还能分23个子分区。

3)格式化的作用:将硬盘打隔断,根本目的是为了写入文件系统。 FAT16:最大支持2G的分区 FAT32单个文件大写不能超过4G,支持分区大小16TB,NTFS支持更大单个文件支持更大分区。

格式化目的:1.将整个分区分为等大小数据块,默认最小存储单位block大小为4KB。2 .分区列表:拥有I节点(ID号),修改时间,权限,保存的位置。3.格式化要将数据清空。

四·分区设备与文件名与挂载

1)Windows与Linux不同的磁盘分区流程
Windows:分区–>格式化–>分配盘符
Linux:分区–>格式化–>给每个分区起“设备文件名”–>分配挂载点

2)2.设备文件名:Linux中一切皆文件,包括硬件、用户等。硬件的文件名即称作“硬件设备文件名”,硬件设备文件名作为硬件的标准称呼,是由Linux自动检测并分配的。硬件设备文件在目录中处于根目录(“/”代表根目录,最高级目录)下的dev文件夹(专用于放硬件设备文件)下,即“/dev”文件夹下。
分区的设备文件名分配规则:
hd代表IDE接口,sd代表SCSI接口或SATA接口;
a代表第一块硬盘,如有多块硬盘b代表第二块硬盘,c代表第三块硬盘,以此类推;
1代表一块硬盘上的第一个分区,2代表此硬盘的第二个分区,3代表此硬盘第三个分区,以此类推,其中1234编号只能代表主分区或扩展分区,逻辑分区的编号从5开始分配,最大分区编号16

例:/dev/sda1 第一块SATA接口硬盘的第一个分区

3) 硬盘接口理论速率
IDE接口,老式硬盘接口,传输速度较慢,理论速度133MB/S
SCSI 接口,老式服务器硬盘接口,理论速度200MB/S
SATA接口(窗口硬盘),目前使用的硬盘接口,分三代,SATA3的理论速度为500MB/S

4)挂载点:参考Windows中的盘符的概念来理解。Windows中使用字母标识符来指定在这个分区上的文件和目录,而Linux中使用目录作为挂载点(盘符)
绝大多数目录都可以作为挂载点(部分必须和根目录放在同一个分区的目录除外,否则将导致系统不能启动)包括你手工创建的目录。
必须分区:
根分区 /(挂载点根目录,根目录中要保存其他所有数据,根目录如果没有硬盘空间,根下的很多数据将没有地方存放)
swap分区(交换分区,可理解为虚拟内存, 当真实内存不足时,可将swap分区中的硬盘空间作为内存使用,如果内存小于等于4GB,推荐swap分配内存的两倍,若内存大于4GB,建议swap空间与内存相等,不需要挂载点)
推荐分区:

    启动分区,推荐200MB (挂载点/boot目录,/boot中存放了用于系统启动的相关数据,如果不单独分区,将会和根分区存放在同一个存储空间中,如果根分区写满将导致系统无法启动)

五·Linux系统安装

1)Ctrl + Alt + Enter 可以把虚拟机设为全屏
然后一步一步的点击图形界面即可
!swap没有挂载点,说明这个东西不是给用户用的
Ctrl + Alt切出鼠标;

安装完虚拟机之后多出两个虚拟机网卡:桥接网则是虚拟机网卡和真实网卡直接通信,缺点是会占用真实网卡的IP;HAT则是用虚拟机VMware8虚拟网卡。

2)格式化:又称逻辑格式化,是根据用户选定的文件系统(如AT16,FAT32(单个文件数据不能超过4G),NTFS,EXT2,EXT3,EXT4),在磁盘的特定区域写入特定数据,在分区中划出一片用于存放文件分配表、目录表等用于文件管理的磁盘空间。

  • 盘符:DOS、windows系统对于磁盘存储设备的标示符。A:,B:表示两个软驱,硬盘设备就是从字母C:开始,一直到Z:。对于UNIX,Linux系统来说,没有盘符的概念,以目录作为盘符;

3)root默认文件
/root/install.log 记录安装系统软件包以及其文件信息
/root/install.log.syslog 记录安装过程留下来的事件记录
/root/anacona-ks.cfg 以kickstart配置文件的格式记录安装过程中设置的选项信息(可以供服务器批量使用);
cfg配置文件可以认为是一个模板文件,可以用来装很多机器;

4)分区思路
inux分区顺序:(把大硬盘分为小逻辑分区)->格式化(写入文件系统)->给设备起文件名->分配盘符(挂载);

六Linux·系统简单使用

1)输入ifconfig后没有eth0信息的,找不到IP的,可以试试输入 ifup eth0 (就是打开网卡),然后再输入ifconfig。

为了使得每次重启centos的时候使得eth0自动打开,而不用每次手动输入ifup eth0手动打开,可以输入命令:“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也可以设置IP),按 i 键进行编辑,把ONBOOT=no改为ONBOOT=yes,按ESC键之后输入命令:“:wq ”保存退出即可。

2)setup命令是红帽子专有的命令,其他的linux版本不能用这个命令来配置
可以配置主机名
可以配置IP
可以配置DNS
默认永久生效

3)配置IP地址的方法

1   配置文件配置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2   setup3   ifconfig4   nmcli       //Cent7&RHEL7生效5   nmtui       //Cent7&RHEL7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