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程

来源:互联网 发布:勇士雷霆g5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3 12:14

由于工作原因调查了,协程和线程相关的知识

简介:

     协程更适合于用来实现彼此熟悉的程序组件,如合作式多任务,迭代器,无限列表和管道。 协程最初在1963年被提出。

协程不是进程或线程,其执行过程更类似于子例程,或者说不带返回值的函数调用。
一个程序可以包含多个协程,可以对比与一个进程包含多个线程,因而下面我们来比较协程和线程。我们知道多个线程相对独立,有自己的上下文,切换受系统控制;而协程也相对独立,有自己的上下文,但是其切换由自己控制,由当前协程切换到其他协程由当前协程来控制。


知乎:

  • 一开始大家想要同一时间执行那么三五个程序,大家能一块跑一跑。特别是UI什么的,别一上计算量比较大的玩意就跟死机一样。于是就有了并发,从程序员的角度可以看成是多个独立的逻辑流。内部可以是多cpu并行,也可以是单cpu时间分片,能快速的切换逻辑流,看起来像是大家一块跑的就行。

 

  • 但是一块跑就有问题了。我计算到一半,刚把多次方程解到最后一步,你突然插进来,我的中间状态咋办,我用来储存的内存被你覆盖了咋办?所以跑在一个cpu里面的并发都需要处理上下文切换的问题。进程就是这样抽象出来个一个概念,搭配虚拟内存、进程表之类的东西,用来管理独立的程序运行、切换。

 

  • 后来一电脑上有了好几个cpu,好咧,大家都别闲着,一人跑一进程。就是所谓的并行

 

  • 因为程序的使用涉及大量的计算机资源配置,把这活随意的交给用户程序,非常容易让整个系统分分钟被搞跪,资源分配也很难做到相对的公平。所以核心的操作需要陷入内核(kernel),切换到操作系统,让老大帮你来做。

 

  • 有的时候碰着I/O访问,阻塞了后面所有的计算。空着也是空着,老大就直接把CPU切换到其他进程,让人家先用着。当然除了I\O阻塞,还有时钟阻塞等等。一开始大家都这样弄,后来发现不成,太慢了。为啥呀,一切换进程得反复进入内核,置换掉一大堆状态。进程数一高,大部分系统资源就被进程切换给吃掉了。后来搞出线程的概念,大致意思就是,这个地方阻塞了,但我还有其他地方的逻辑流可以计算,这些逻辑流是共享一个地址空间的,不用特别麻烦的切换页表、刷新TLB,只要把寄存器刷新一遍就行,能比切换进程开销少点。

 

  • 如果连时钟阻塞、 线程切换这些功能我们都不需要了,自己在进程里面写一个逻辑流调度的东西。那么我们即可以利用到并发优势,又可以避免反复系统调用,还有进程切换造成的开销,分分钟给你上几千个逻辑流不费力。这就是用户态线程
  • 从上面可以看到,实现一个用户态线程有两个必须要处理的问题:一是碰着阻塞式I\O会导致整个进程被挂起;二是由于缺乏时钟阻塞,进程需要自己拥有调度线程的能力。如果一种实现使得每个线程需要自己通过调用某个方法,主动交出控制权。那么我们就称这种用户态线程是协作式的,即是协程

 

 

摘自: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11233/answer/24260355




本质上协程就是用户空间下的线程。用图来说明一下


QQ群大佬发的图:

 


协程切换由 用户来控制,不占用cpu。